第二十四章 陆路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340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章 陆路交通
分类号: F503
页数: 14
页码: 245-258
摘要: 唐代江州至宣州驿路1800唐里,途经湖口。此驿路系宣州经江州通往唐都的要路,也是江州经安庆通往扬州的要路。明代的京广贡道,从广东南雄至南京,途径湖口。清代置彭泽大路,途径湖口,并在湖口设驿站一个,称湖口县驿。县际间有三条小路:。县前铺——太平铺其间有4个铺递,计60里。后因年久失修,泥泞路滑,被视为畏途。抗日战争中湖口沦陷后,口军修筑了湖口县城——张青和县城——文桥公路,日军投降前夕对上述六条公路均进行了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未予修复。1951年人民政府开始修复景湖公路,以后逐年发展。
关键词: 交通业 陆路交通

内容

唐代江州至宣州(今安徽宣城)驿路1800唐里,途经湖口。此驿路系宣州经江州通往唐都的要路,也是江州经安庆通往扬州的要路。宋沿之。明代的京广贡道,从广东南雄至南京,途径湖口。清代置彭泽大路,途径湖口,并在湖口设驿站一个,称湖口县驿。铺递9个。县际间有三条小路:
   县前铺——太平铺其间有4个铺递,计60里。县前铺即县城总铺,至新安铺20里,再至石涧铺(今属彭泽县)20里,最后至彭泽太平铺20里。
   县前铺——排垅铺是湖口县城通往都昌县的古道,其间有8个铺递,计63里,即前铺至山口市(即三里街)铺3里,再至苏官铺10里,又至均桥铺10里,又至文桥铺10里,又至五柳铺10里,又至西洋铺10里,最后至都昌县排垅铺10里。
  姑塘路湖口县舜德、东庄乡与对岸德化县(今九江市庐山区)之姑塘镇有一湖之隔,姑塘湖面位于鄱阳湖口上游,为赣水门户,虽属九江:湖口毗连孔道,实为鄱阳、乐平、景德镇、都昌等处往来通衢。湖面阔15里。春夏水涨有舟楫往来;秋冬水涸可以行人。清代湖口、德化两县绅商请求官府筹助款项,修了一座拱桥,名大池桥,有49孑L,长约3里,两头用石子铺路。后因年久失修,泥泞路滑,被视为畏途。民国八年(1919)冬,冻死行人10余人于路上,遂由一批开明人士倡导培修姑塘湖桥路,并成立筹办姑塘湖桥路工程事务所,发出《募捐缘起》:“奈工程浩大、巨款难筹。庐山屹立,未能篑土以成;鄱水淼茫,自有汇流而合。爰是联名呈请道、镇各界,准予转饬各地绅商,竭力筹助。理应邀请贵地仁人善士,共襄义举,.广为劝募,同人等馨香顶礼,引颈而望。热心诸公,发无上愿。争先解囊,庶能集腋成裘,完工在即。负荷驰驱,如履平地。从兹既无蹇裳揭足之苦,又解临渊履薄之危。功德无量,感恩靡既,为乘舆济人之小惠哉!”当时赞助单位有湖口县8个工会和都昌县瓷业义庆社等,募捐近万银元。民国九年,姑塘湖桥路建成,并建三木棚,后因看守人工食无着落,遂废。此路今已被湖水淹没。
   第二节公路
  民国十四年(1925)十月,江西省道局主持制订的《修筑省道计划纲要》中,拟建景(德镇)湖(口)公路,并列为全省五大干线之一,后未实施。民国十七年七月,江西公路处制订的《江西省修治六大干线实施计划书》中又将拟建中的景湖公路作为皖赣线的一部分,后因经费无着落而未动工。民国十九年江西省建设厅《修整江西公路干线计划》中,景湖公路已不列入省际线,但由于它处在特殊地位此公路仍由省建设厅直接负责修筑。民国二十三年十月景湖公路开始动工修筑。民国二十四年九月,江西省公路处长胡嘉沼自成都来电云:蒋介石面谕:景湖线、彭(泽)湖(口)线加速完成。十一月,省府拨赈款5万元用于九(江)湖(口)、彭(泽)湖等四条公路(另二条系九瑞(昌)、九德(安)公路之用。民国二十六年五月江西省赈务会又拨赈款10万元给上述四条公路,征集民工,以工代赈。这年景湖、九湖、彭(至马当)湖公路完工。抗日战争中湖口沦陷后,口军修筑了湖口县城——张青和县城——文桥公路,日军投降前夕对上述六条公路均进行了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未予修复。
  1951年人民政府开始修复景湖公路,以后逐年发展。至'1988年全县共有省养干线公路4条,全长66.87公里;县道6条,全长88.24公里;乡道23条,全长103.3公里;村道48条,全长106.04公里;专用公路2条,全长12公里;全县公路总长376.82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563公里。
  1984-1987年,全县共改造了5条公路,总长为44.01公里,公路好路率由原来的9.8%上升到18.2%。1988年对公路又进行全面养护,共搬运砂石材料上路计7975吨,修建涵洞27道。年末优良路达32公里,好路率上升到36.26%,通车里程为364.5公里。18个乡(镇、场)已有17个乡、镇通客班车,153个行政村有151个通公路。
   属于省干线的公路有:
  景(德镇)湖(口)公路民国二十三年(1934),正式开工修筑,民国二十六年才草革完工。这期间国民党官吏利用筑路机会,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县人思岩在其著作《邑中鸟瞰录》详细记载了当时无名氏的诗一首,描述当时筑路情况:“景湖路未成,又要筑景九,可怜湖口民,生意已枯朽。宁堪两路线,此责焉能负。伙食不保身,何况子与妇。王事从靡監,田园尽狼莠。未审今年冬,何处再糊口。更有恶吏胥,横将吾辈蹂。假托监工名,动辄相尤咎。无罪或受笞,虽雨不得走。朝去岂待寅,暮归宁止酉。克费保私囊,向人还虎吼!吁嗟此贼辈,视我如鸡狗。……”抗日战争爆发后,景湖公路荒废,车不能通行。直至1951年修复通车,1986年铺设柏油路面,全长126公里,湖口段26.22公里。沿途有湖口的均桥、文桥、五里等站;都昌的北炎、张岭、蔡岭等站;波阳的漳田渡、碧山、油墩街、田坂街等站;景德镇的金盘岭、红源等站。是联结上饶地区与九江市的省干线,也是通向浙江、皖南等广大地区的交通要道。
  彭(泽)湖(口)公路民国二十四年始建,二十六年完工,日军入侵时荒废。民国三十七年维修一次。1957年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彭湖公路,1958年一季度通车,全长43公里,湖口段20.5公里。沿途车站有湖口的凰村、流泗、彭泽的定山、芙蓉等站。1987年完成湖牛公路(湖口至安徽省东至县牛矶镇)湖口路段22.4公里的公路拓宽拆迁任务,为湖牛公路二级路改造铺平道路。湖牛公路全长65.7公里,是本省通往安徽省的一条省际公路。九(江)湖(口)公路民国二十四一一二十六年在梅家洲段奠路基,1951年春修成。从九江三里街起至湖口县城大岭止与景湖公路衔接,全长30公里,是九江通往湖口、都昌、彭泽和景德镇、上饶市的主要通道,在本县境内只有3.7公里。
  均(桥)流(芳)公路该线于1958年秋建成通车,当时是简易公路,行车困难,后经多次修筑,成为省养线之一,从本县均桥至流芳乡,全长16.45公里,途径江桥、城山两乡,并与都昌春桥相连接。是县城通向流芳的主要公路。
  县乡公路:民国初期,湖口县没有一条可通汽车的公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湖口后,为了侵略的需要,开始强迫民工修筑县城至张青乡、县城至文桥乡的公路,日军投降前夕,两路被炸毁。此后,国民党政府未曾修复。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开始修筑县城至流泗、县城至马影两条公路,此后,公路事业日益发展。1954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对县城东门外大岭进行降坡,当年投资4万元,1956年竣工,降坡长780米,计挖土石方11649方。1973年又进行第二次降坡,同时开挖小岭,投资11万元,降坡长达1公里,共挖土石方4万方,阻隔城乡的大岭、小岭遂成通衢大道。
  1988年湖口县县乡公路有29条,其中主要的有:
   王广至屏峰从城山乡王广村分岔向右至屏峰,经城山、舜德两乡,全长20.3公里。
   流泗至马迹岭自流泗乡,经大垅两乡至马迹岭,全长14.8公里。
   海山至大垅由马影海山村,经马影乡、张青乡至大垅乡,全长13.9公里。
   官桥至舜德自都昌县官桥乡至湖口舜德乡,途经都昌县春桥乡、湖日流芳乡与均流线衔接,在县境内全长7.06公里。
   [=此处为表格(1988年湖口县公路一览表(列入补贴))=][=此处为表格=]第三节桥梁
  据古县志载,全县共有桥梁103座,分布在上乡23座,中乡43座,下乡37座。现在有的已改建公路桥,有的倒塌,有的仍为便道桥。公路桥现在景湖公路湖口段有3座,在县乡公路上有28座。其中主要有:
  苏官桥在县南5公里,老苏官渡处,明景泰三年(1452)建,天顺五年(1461)修。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同治五年(1866)再重修,光绪十一年(1885)又重修。景湖公路通车后改为木质公路桥,1979年改为石拱水泥桥面。光绪年间湖口举人张宿煌有《重建苏官渡桥碑记》,其中说:“今上壬午八年夏五月,大雨水,桥圯于蛟,水越堤上行,冲缺口三四处。盖自桥之建,将五百年所未见,未闻之异也。水既平,行旅伥伥,欲度无梁,公(指丁义方)心忧之,谋及同官,谋及邑人,爰卜吉以蒇事焉。夫人之情易与享成,难与虑始,天F事大抵然也。……若夫春夏之交,南风飒飒,从大姑山来;新涨余波,自彭蠡卜^灌。而此横而带者为虹,腰崭而高者为雁齿。孔固孔安,民未病涉。……”
   曹均桥在县南12.5公里,景湖公路修建后为公路桥。1962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29.1米。
  大文桥在县南15公里,宋淳熙间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重修。原称文桥,为石条桥。1964年11月改为钢筋水泥桥,长26.7米,为景湖公路桥。
   西洋桥在县南25公里,为景湖公路桥。1969年建,石拱水泥面,长9米。
   四官桥在县北12.5公里。明万历间建,天启中改为石桥。彭湖公路通车后为木质桥。1971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28.5米。
   史家桥在县北13.5公里。1971年改为石拱水泥面,长18.8米,为彭湖公路桥。
   流泗桥原称下流澌桥,在县东15公里,1959年改为钢筋水泥桥,为彭湖公路桥。
  江桥原称江家桥,在县南12.5公里。明初江仲和置木板,万历年间砌石礅,崇启年间架石梁,清顺治年间捐修两次,嘉庆年间又重修。1952年重建此桥,改为麻石桥墩,杉木面结构,是本县第一座半永久性桥梁。1974年改钢筋水泥桥,长30米。为县城通流芳、屏峰公路桥。
   朱峦桥在县南17.5公里。清嘉庆年间重修。1964年改钢筋水泥桥,长15米,为通往流芳的公路桥。
   黄家桥在县西南20公里。明嘉靖年间御使张科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黄俊友捐修石脚。1968年改为石拱水泥桥。为通舜德屏峰公路桥。
  红卫桥旧称门港桥,始建无考,日军入侵时在其上头修新下桥,通张青公路。此桥仅行人。口军投降时炸毁,“文革”中将此桥改为公路桥,通张青,钢筋水泥结构。
  九板桥在县东10公里,原为石梁桥,有石梁9条,故名。“文革”中改为石拱水泥桥,是通张青公路桥。黄涧桥在县南15公里,古为彭泽太平关至都昌徐家埠通道,有路啤。“文革”中重修加固,为通傅垅公路桥。
   便道桥主要有:
   流芳市桥原名刘家市桥,在流芳市南,古为石梁桥,现改为钢筋水泥结构。
   上流澌桥在县南17.5公里(县内流澌桥有三,以乡别之,有上、中、下之分)。
   彭信桥在穆家垮南。
   哲桥在县南20公里,明代始建,今属城山乡境内。
   葛家桥在县南9公里,马影乡境内。原为石梁,“文革”中改钢筋水泥结构,通行政村间汽车。
  劳渡桥在县南5公里,清顺治年间砌石墩,康熙年间架石梁;乾隆二年(1755)建石孔五,五十三年徐步升等倡修,后圯。嘉庆年间又修复,同治五年(1866)再修,现在涸水季节仍可行人。
   道观桥在县东9公里,马影乡境内,元至正年间始建,明御史张道建石桥,顺治年间又捐修,同治八年重修,“文革”中加固桥梁,可通汽车。
   大池桥在白洋湖中,乾隆年间建石桥,同治三年补填岸路,重建石梁。此桥长3里,49孔,民国二年(1913)又重修,今废。其遗址可见。
   坝桥县南12.5公里,明景泰年间建,弘治年间重修。桥西水口石潭上镌“胡关口上”四字,并有人马脚迹。
   中流澌桥一名三学寺桥,清康熙十年建,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嘉庆十年又重修。
   马影桥在县东12.5公里,马影乡境内,明正德年间建,万历年间张科重修。
  四还桥在马影桥东,亦张科建,嘉庆十九年重修。在两桥间有思源石坝,因马影桥水由花尖山发源,四还桥为龙潭山发源,以石坝为分水岭。
   永济桥在四还桥西,张科建,嘉庆十九年重修。
   百顺桥在永济桥以西约1公里,张科建。
   火贯桥在县南6公里,马影乡走马大队境内。
   慈济桥俗名虾蟆桥,在牛脚湖内,旁有虾蟆石,雍正年间建石桥,水涸可行人。
   荣阳桥县东,苍前潘门前。
   邹元桥在史家桥上半公里。
   李师桥在李师垅下。
   王澌文桥在王澌文村下首,古通石涧铺。
   能济桥旧称黄荆港桥,在县东15公里,嘉庆二十一年建。[=此处为表格(1988年湖口县桥梁情况统计表)=][=此处为表格=]第四节客货运输
   一、客运
  本县最早出现汽车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此时景湖公路建成,湖口县商会会长等数人组成利民汽车有限公司,购置有20个座位的汽车一部,隔日开。二十五年该公司又购客车3部,这时彭湖路建成,每日开彭泽班车一次。二十七年,日军入侵湖口,公路被破坏,车辆由民船运往九江。此后,县内没有班车出现。
  1957年5月4日,首次通班车,由县城开往都昌,本年客运量达16011人次,周转量为513397人公里。1958年,景湖公路全线通车,客车增至2部,增开湖口——景德镇班车。1960年增开湖口——彭泽班车。196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增加县乡公路班车,1979年之后,县境内各乡皆通班车。
  1983年7月,县城出现个体户小三轮柴油车4辆,每天载客;1984年增至30辆,农民进城返乡更方便了。县汽车运输公司和县汽车站这时共有客车25辆,全县乡乡通客车,集镇设站点,途中设招呼站。每日由湖口县城出发的客班车达66班次。
  1988年,全县共有客车65辆,个体户客车10辆,小三轮62辆,小四轮车53辆。
   二、货运
   建国前民间货运除肩挑背驮外,主要靠独轮手推车。1949年全县共有手推车1354辆,每次运输量可达237吨(每部车运量175公斤)。
  1957年4月省交通厅分配湖口美制旧道奇车1辆,载重量5吨,湖口自此开始有货车。
  1958年,全县搞运输车子化,参加造车子的人达12700人,共造出各种车辆9087部,连同原有的1847部,共有车11269部,平均每3户有车子1部。
  60年代后,独轮手推车和其它各种木制车逐渐被淘汰,货车不断增加,从短途货运发展到长途货运。成立车队的单位有6个,专业公司2个。1984年,个体户拥有汽车29辆搞货运。
  1988年,全县共有货车538辆,拖拉机163辆,手扶拖拉机315辆。
  近几年来,城乡个体户经营货运的发展很快,1985年共有货运车156辆(311吨),其中货车21辆,拖拉机81辆,机动车54辆,货运总量11.5万吨,货运周转量572.6万吨/公里。
  1986年,城乡个体户共有货运车196辆(467吨),其中汽车38辆,拖拉机134辆,机动车24辆,货运总量31.14万吨,货运周转量569万吨/公里。
  1987年城乡个体户共有货运车282辆(416吨),其中汽车4辆,拖拉机127辆,手扶拖拉机113辆,货运总量54.5万吨,货运周转量957万吨/公里。[=此处为表格(1957-1988年湖口县汽车客运量统计表)=][=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57-1988年湖口县汽车货运量统计表)=][=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1957-1988年湖口县各种机动车辆统计表)=][=此处为表格=]
   第五节陆路运输企业
  605车队属九江赣北汽车运输公司管理。1957年成立,原称湖口汽车站,开始只有客、货车各一辆,客车由湖口至都昌每天一班,同时搞些短途运输。全年客运2.03万人,货运0.52万吨。1958年增设湖口至景德镇和彭泽两班班车。湖口至九江也开始了货运业务。1984年全站有货车20辆,客运量93.2万人,货运量0.76万吨,总收入59.6万元,上缴利税1.79万元。1988年,全站有客车18辆,客运量131万人,客运周转量2618万人/公里;另有货车1辆。在职职工共85人,其中驾驶员18人。驾驶员杨乔生是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湖口县汽车运输公司1960年成立,属交通局领导。初名湖口汽车队,以货运为主。1971年改名湖口汽车修配厂,除货运外兼搞汽车修理。当时有货车8辆,职工40余人,货运量达15250吨。1981.年9月增设客运业务,有客车3辆,负责县城至公社客运。1982年改现名,有客车6辆。1984年全公司有115名职工,各式客车10辆,货车8辆,客车除通各乡外,还通往九江、彭泽龙官洞等地,全年客运量73.5万人次,客运收入37.15万元;货运量0.92万吨,货运收入14.06万元。近两年出现亏损,1988年,公司有客车11辆,货车6辆,拖斗2辆,维修车间一栋,共有职工79人。
  湖口搬运公司1946年成立挑挽工会,属县工会管辖,为群众团体,实际在把头控制下。1950年6月成立搬运工会,同年成立搬运站。1959年与航运公司合并,成立湖口地方国营运输公司,1961年又分开,仍称搬运站,属集体企业,1970年改现名,属交通局领导。1988年公司有安源70型拖拉机13辆和轮式抓吊车1台,职工119人。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