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张载” 相关
共 178 条 11 / 12
151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主张结合先儒传注与其他典籍,注解经典,治经上取长补短。他重视先儒的注经方法,善于引用其他文献,批判性地吸收各家观点,并通过比较穷究异同,最终达到准确理解经典本义的目的。
152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代经学以及儒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礼与礼学研究的重视和强调。特别是清代中期之后,一批清代学者(如戴震、段玉裁、任大椿、程瑶田、凌廷堪、焦循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礼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校勘、整理、考辨、注解和阐发,并提出了...
153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礼”的诠释及其在理学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礼”是践履层面的礼仪、礼制,是社会人伦实践的理论提升和理学建构。他继承前贤思想,将“礼”诠释为“天理”,并强调“礼”的形上超越。然而,“天理”是形而上的,具有更多虚的特质...
154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他的学术内倾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他认为,“克己复礼”不是两个独立的工夫,而是同一项工夫。在“克己”之外没有额外的复礼之功。同时,他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只有消灭人欲才能恢复天理。...
155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从清代汉学家和宋学家对“克己”诠释的分歧入手,探讨了朱熹对“克己”的创造性诠释的背景、标的和基石。背景方面,朱熹等宋儒面对的社会现实和内在人心陷溺的问题,认为必须战胜私欲以拯救社会。标的方面,朱熹等宋儒面对佛道的挑战,试图整合佛道思想以...
156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梳理和评析,揭示了朱熹在理学建构过程中对仁、礼、克己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决和发挥,以及他对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阐述。朱熹以“身之私欲”诠释“己”,以“胜”诠释“克”,以“天理”诠释“礼”,并从不同维...
157
知识出处: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张载是宋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和“气本论”。他在《孟子》注释中解释了人性本善,但受到气禀的影响,善恶会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使自己的心达到至善的境地。同时,他也强调了名实之间的关系和圣人的共同特点——仁。
158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受其父朱松和二刘胡的影响。朱熹的思想体系包括理气论、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159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理气关系理论。
160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闽南的活动和遗迹。
161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的“理一分殊”理念在21世纪“一带一路”新时代中具有新的启示意义。在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互动中,需要求同存异,在“分殊”中寻求“理一”。朱子的学说建立在“理”“气”不离不杂的哲学基础之上,对“一带一路”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同...
16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庆历之际,士人受到范仲淹和庆历新政的广泛影响,蜀学、王安石新学等学派均与其有密切关系。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重视教育、整饬吏治、改革科举,对当时的士人影响深远。
163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强调“仇者以义解之”,儒家历史上对“仇”的态度包括“大复仇”理论和“仇必和而解”思想。其中,“大复仇”理论体现了“义”作为一种道德形上学原理的内涵,而“仇必和而解”则强调在具体应用中“义”的辩证智慧。
164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载的“仇必和而解”理念强调阴阳对立中的和谐统一,凸显“和”的终极价值。该理念以和而不同之道寻求辩证统一,揭示事物间朴素辩证法原理。
165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通过阅读古代思想文化原典和圣贤著作,明确了道德起源于天理,以圣人道德修养为榜样,将圣贤安贫思想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应用于实践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