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屏南县” 相关
共 235 条 6 / 16
7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文革期间”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作出历史性的正确总结,实事求是的对待审判工作,正确执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政策”对建国40年来历年申诉案件和中央...
7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其古道南向可通罗源至闽清等闽中地域,北向古田杉洋经井边、下洋水尾越过天湖山东麓进入屏境的周地、玉洋、北墘、银墙峰、泮地岭、过七里“入当时宁德县西北部19都,向北经降龙观寿兜(今寿山)、上下七房、到前洋、郑家山、过叉溪东进周墩境,接东西向古干...
7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县乡古道概括了一、隶属古田时期,二、屏南建县初期、三、民国时期、四、新中国成立后等时期的古道情况。
7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现今屏南的黛溪乡、熙岭乡全部及甘棠乡、寿山乡的大部隶属古田县东路青田乡的移风里31至34都:其古道南向可通罗源至闽清等闽中地域,北向古田杉洋经井边、下洋水尾越过天湖山东麓进入屏境的周地、玉洋、北墘、银墙峰、泮地岭、过七里。入当时宁德县西北部...
8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屏南立县治于双溪。南路由县城南门塘汛总铺,经陇村(塘)、棠口(塘铺)长坋(铺)、甘棠(塘、住外委把总一员)、梅花地(塘、铺)、逾嵩州岭,下古邑嵩州(塘)、官洋(铺)、富达(塘)、寻洋坝(塘、铺)过紫桥至古田县城,、...
8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古田县平湖成为商业集镇,民国二年开办邮务。即经平湖新建的代办所向屏南递送邮件,于是古田至屏南的官道,又恢复立县前的路线,民国33年(1944年)秋。经屏古两县县长协议(屏南出资二百担糙米),古田钱玉光、陈彬等乡绅捐资,整治长桥至平湖的35里...
8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屏南县治由双溪迁长桥,人民政府的民政、建设、财政部门即围绕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恢复老区建设,发动群众全面整修道路交通。方便国家工作人员出差(公路通车后停航)。用于修建道路桥亭。还增设了两旁座板和右桥头30级石阶。1954年为整修长桥至双溪的5...
8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八十年代初期还有外地行家来硋〓旧陶瓷遗址考证。附近的梅溪石塔街亭(即现亭下)、洋中、福地、燕坑、棠口一带,到处发现古陶瓷作坊遗址、据这些古遗址出土的古陶片中有碗、盘、盏、皿、壶等多是仿唐朝御工制作方法。例如梅溪遗址出土的黑釉器皿与北方磁州窑...
8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屏南的风味小吃概括了鸳鸯果面、泥鳅米汤、苦芝清炖肉、青草煮肉类、美容豆一盆雪等小吃做法。
8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县山多盛产柞树,果实俗称苦椎,近年在鸳鸯溪发现鸳鸯喜吃此果,遂又称鸳鸯果。鸳鸯果制作的“具有屏南独特风味。
8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县水稻田多产泥鳅,原为民间佐餐常菜,由于味道鲜美,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建国后交通发达,外来宾客品尝之后,视为珍品,宴会上常点此菜,因而闻名。
8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苦芝是一种野菜,学名败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质嫩味苦。有清火解毒之功效,旧社会饥荒年岁,人们采作果腹。
8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山苍籽根煮小肠。具有化食、开胃、除腥的功用。把山苍籽根切片熬成汤,把洗净小肠打结用文火煮焖,具有独特的味道;青草兔、羊肉,用青草牛乳仔藤、补点头根和瓜籽根切成片熬成汤,然后把兔肉、羊肉切成块放入焖煮熟烂,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滋补健身珍品...
8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美容豆一盆雪是屏南的名点心,其制法是先把美容豆煮烂和成豆泥(加油糖调匀)放入盆内作馅,外加糯米饭(另加多量猪油白糖调匀)制成团状,上面加红枣数枚,然后将盆放置蒸笼蒸熟,其香味浓郁,清甜可口,色泽洁白,放置盆中象团雪一样故叫一盆雪,即为屏南有...
9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与乡先辈张传明、张心斋等筹办沶头两等学堂。民国十一年任棠口双峰小学教员。十九年四月县长林缉铎弃职回榕,是年夏省方指派代理屏南县长。他立即开放义仓储谷以济贫农,保卫家乡免遭匪患。军阀周荫人兵败过境,知事孙人俊及城绅闻讯躲避,遂邀堂兄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