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屏南建县初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813
颗粒名称: 二、屏南建县初期
分类号: K928.657
页数: 3
页码: 80-82
摘要: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屏南立县治于双溪。南路由县城南门塘汛总铺,经陇村(塘)、棠口(塘铺)长坋(铺)、甘棠(塘、住外委把总一员)、梅花地(塘、铺)、逾嵩州岭,下古邑嵩州(塘)、官洋(铺)、富达(塘)、寻洋坝(塘、铺)过紫桥至古田县城,、进古邑韦端、大桥、经下祝、雪峰、到侯官、福州“双溪至棠口11公里是龙源(旧称陇村)陆久美、陆景忠等为首募修,改从长峭隘新辟三十六坡险路,经樟岭、青洋(今深洋)接下村原干道往杨源,至熊山到政和县城,有三条通往宁德县境古道。
关键词: 屏南县 古道 初期

内容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屏南立县治于双溪。乾隆元年首任知县沈钟重视道路治修:“九月除道,十月成梁,王政所不废,而修理桥梁道路亦载在律例。故凡入其疆,而道路弗治,桥梁弗修,即可观政治之得失。所以綦重也”。
  以双溪为政治经济中心,沈钟首先辟修南北官道。选择“移风里”与“横溪里”交错的中间地带施行修治,并新设塘汛与铺递,南路由县城南门塘汛总铺,经陇村(塘)、棠口(塘铺)长坋(铺)、甘棠(塘、住外委把总一员)、梅花地(塘、铺)、逾嵩州岭,下古邑嵩州(塘)、官洋(铺)、富达(塘)、寻洋坝(塘、铺)过紫桥至古田县城,全程一百公里(屏境67公里)。由梅花地分道东向梧洋,下“鸡啼岭”、进古邑韦端、大桥、经下祝、雪峰、到侯官、福州,俗称去福州后路。
  屏邑古道,有两大段新改路段,均主要依靠当地乡绅倡捐铺设石块路面,甘棠至嵩州岭长15公里,乃甘棠村监生叶雄声(捐干谷三百石每石折合80公斤),铺石整修;双溪至棠口11公里是龙源(旧称陇村)陆久美、陆景忠等为首募修。
  北路,为减少溪岭险阻,改从长峭隘新辟三十六坡险路,经樟岭、青洋(今深洋)接下村原干道往杨源,至熊山到政和县城,全程80公里(屏境内35公里)。增设青洋塘汛和禹溪隘楼。
  东部,有三条通往宁德县境古道:东北侧,出双溪东门,绕上院岭、经峭顶、郑家山(郑山)、下石髓岩(内穿桃源洞)过叉溪,进入宁境18都的秋坪、礼门(今属周宁),东往穆洋、福安;北上周墩、郑山北面的严家洋(今宜洋)、亦可经北门石牛岭杨坑隘(建有隘楼)。此道至寿宁。过仙路桥往政寿的宫洞、泗桥、宜洋、福安100公里,(本县境内20公里)。
  取代石塔街贸易主干道的是出东门“走马山”,上石佛岭,过七房(塘汛)、经厚福洋(猴洋)、前墘(塘汛)、下门楼隘(建有楼),入宁邑19都莒州、洪口。从猴洋分路走峻峭的八家三界岭,过双陇渡进入宁境后垅。
  东南向,出南门经棠口分路向东过凤墩上际岭、到上际头(塘汛),再直下际头岭,经金造溪,直上“石壁岭”,到前塘、塘后,下四坪店岭,过叉溪桥,上八十墘、经忠洋、玉洋,越“云梯峰”的仙湖隘(今界头隘,明正德间建有隘楼)、进宁德境石堂(屏境65公里)。沈钟《雨中过前塘岭》诗:“一兜云雾里,去去入云层。路从齐腰上,山从仰面看。溪声经雨壮,树色带烟寒。舆隶休言瘁,前村可暂安”!鸦片战争时,知县符兆伦《夜过际头岭》:“一径出云外,穿云山顶行,日斜天色远,秋老树荫轻。薄宦岂天感,险途何日平?西风吹鬓发,信使壮士惊”。
  西部,有四条通往建瓯古道:北侧,出西门沿着“上下府”古干道,从岭下分路向北,经峰顶、下谢教坑(今谢坑)、葛畲,到下山口与青岭旧干道相接。屏境40公里。山口为要冲,设有塘汛,由政建屏三县轮防。
  “上下府”干道,岭下至分水头仍为泥路面,增设分水头塘汛,分水隘建有隘楼(本县境内30公里),至建安城90公里,此干道,自岭下叉溪处新辟经梨洋、苦竹口(今富竹)、东峰到屏南地势最高的主村上楼,与建安(今建瓯)交界,设有塘汛,境内40公里。南面有俗称三十六坡的15华里鸟道,坡内有“白水际”、“纱帽石”、“鸡角石”、有“人与岭高低”之说。
  西南向,自官道溪坪塘向西,经下地,至长桥溪中游的村头,跨座山到里汾溪、跋“猫啼岭”、“白日岭”、下“虎走坡”、进杨厝里(今风林);自古干道龟溪、经仕洋、西村,翻越1400米高的鸡鸣山隘,进坑头、大悲(今大碑),上“啼妈岭”、登灵峰村,入杨厝里,经路下、吾溪、芬院、上秋园、达际下至岭头,翻1220米高程的大凸山进入建安界的上源玉山(屏境内70公里)。杨厝壑、岭头设有塘汛驻外委把总一员。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屏南县邮电今昔”、“屏南县的坝工建设”、“屏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双溪反击战”、“屏南县工商联”、“老鼠仓杉木纠纷案始末”、“中医师陈大澜”等25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