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51 / 1334
225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舟曲县劳动人事工作由民政科管理。1968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民卫组分管人事和劳动工作。1982年4月,建立人事局。翌年,改称劳动人事局,除办理劳动人事业务外,另设工资改革,职称改革,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属社会劳动保险局、就...
225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县境私营铁铧厂、洗染业作坊和县城十几家商铺等、个体作坊、雇用季节工或年工;县、区、乡机关,有的雇用临时役夫。
225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县内私营企业的工资名目有年薪、月薪、日薪,但没有一定标准。在一些铁厂中,有满月工资和半月工资或者以产品顶替工资,也有供给伙食外发零星工资加分红工资,学徒大都只管伙食无薪可领。政府及其各部门职员工资菲薄,往往人不敷出。
225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7月与1956年6月,首批刚从初中毕业的北京青年学生和上海等地职业青年,响应党中央“到西北去,到边疆去,把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号召,志愿献身甘肃社会主义建设,有10名北京男青年和22名上海职业青年(男19名、女3名,实际报...
225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西固军民千户所为军民守御千户所后,设守备1员,千户7员,百户5员,隶目1人。马队官军199员。官吏多世袭,军士亦父子相承。千户有正有副(正,五品;副,从五品),百户有试有实。
225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主要讲述了舟曲县历代军事、民国地方武装等相关内容介绍。
225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俗有“秦陇之锁钥,川蜀之咽喉”之称。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秦与氐羌争夺的战场。秦建羌道后,历代统治者在这里设军事,固防御。两千年屡遭兵燹。频繁的争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既有汉、羌(蕃)人民共同联合抵御外部势力的战争, 又有人民反抗统治阶...
225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军事势力已扩至县境东部,其西部为秦边塞。西汉中央政府为统治羌人,除设武都郡太守,羌道(县)令外,又在羌地置护羌校尉,主要是“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警备”(《汉书•赵充国传》)。
225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国民党西固县地方武装除保安队、警察队、自卫队外,余为民团。国民兵是临时性的地方群众武装组织。
226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西固城始筑于汉代,位西关,为历代军事戍守要镇。羌道古城筑于秦汉,位舟曲西北10公里的坪定乡,历代军事防守要地,秦汉羌道(县)治所。
226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讲述了舟曲人民武装部发展建设的相关内容介绍。
226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甘肃解放前夕,于1949年8月2日在西安临时筹建西固县大队,张玉山任大队长。石峻任政治委员。西固解放之日,吸收福津镇、官亭镇和其他乡的起义警卫班士兵,以及自愿参加革命的60名知识青年及农民组成县大队。
226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目次
1951年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初建农村民兵组织。1952年土地改革后至1954年在曲瓦、巴藏、立节、大峪、憨班、峰迭、坪定、城关、江盘、南峪、大川、弓子石12个乡组建民兵组织。半高山地带的池干、三角坪、武坪、插岗、拱坝、大年、...
226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期,全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民兵踊跃报名,争当志愿军,积极捐献“飞机大炮"。上堠子、石圖子、梁家坝、城关等地民兵在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改运动中昼夜站岗放哨,巡逻村庄,监视恶霸匪特的行动,维持大会会场及社会秩序,此后,坪定和沙湾村堡子...
226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通行招募兵制。民国时期实行派兵和抓兵(抽壮丁)的强制入伍制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