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代军事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代军事设置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2
页码: 439-440
摘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军事势力已扩至县境东部,其西部为秦边塞。西汉中央政府为统治羌人,除设武都郡太守,羌道(县)令外,又在羌地置护羌校尉,主要是“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警备”(《汉书•赵充国传》)。
关键词: 古代军事 设置

内容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军事势力已扩至县境东部,其西部为秦边塞。西汉中央政府为统治羌人,除设武都郡太守,羌道(县)令外,又在羌地置护羌校尉,主要是“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警备”(《汉书•赵充国传》)。东汉袭旧制,建武九年(33)复设护羌校尉;同时还在县境设武都郡西部都尉,加强军事防御,以统治归降的羌人。其日常军事由羌道令及常驻别部司马代摄,遇战事,则由太守(都尉行将军职)率兵征讨。东汉后期,羌与汉军争战频繁。
  三国时期,县境西部为蜀汉阴平郡沓中地区,为魏、蜀后期战略决战要地。唐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分置节度使总理兵事,县境要城据守重兵。安史之乱后,县境尽陷于吐蕃,成为吐蕃军队进攻中原的后方。
  宋熙宁六年(1073),宋收复县境,重筑城垣,分兵守御。端平三年(1236),蒙古贴木耳镇守西固,改巩昌府为巩昌路便宜都元帅府,县境军事隶其府。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西固城蕃汉军民千户所,军队官职五品以上,镇抚、都尉率兵千员以上。
  明袭元制,委土千户、土百户、土司,“以夷治夷”,“军、民屯垦”。洪武四年 (1371),傅友德兵至。十四年,改西固城军民千户所为军民守御千户所,千户7员,百户5员,吏目1员,千、百户世袭制。驻扎守备1员,马队官军199员。嘉靖二十三年(1544),欧宁人鄯虎补西固城守备。万历三年(1575),西固守备悉听洮岷参将。六年,千户所之民事交由阶州同知管理,军事仍由岷州卫办理。十年,山西平定州人郭邦为阶、文、西固参将。
  清初,废千、百户,改置御所千总。顺治十二年(1655),裁西固守御并阶州。康熙十三年(1674)改千总为守备,十七年裁守备,设都司1员,率领马战兵23名,步战兵18名,守兵176名,马27匹。十四年,马任远抵西固,招安守备1员,州同1员,守御所掌印1员。十七年恢复西固守御所,守备及千总等官教员、兵400名。雍正七年(1729)西固复裁守御。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