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代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5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历代军事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3
页码: 439-441
摘要: 舟曲,俗有“秦陇之锁钥,川蜀之咽喉”之称。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秦与氐羌争夺的战场。秦建羌道后,历代统治者在这里设军事,固防御。两千年屡遭兵燹。频繁的争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既有汉、羌(蕃)人民共同联合抵御外部势力的战争, 又有人民反抗统治阶级和统治者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也有统治者有意挑起的民族间的争战。
关键词: 舟曲县 历代军事

内容

舟曲,俗有“秦陇之锁钥,川蜀之咽喉”之称。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秦与氐羌争夺的战场。秦建羌道后,历代统治者在这里设军事,固防御。两千年屡遭兵燹。频繁的争战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既有汉、羌(蕃)人民共同联合抵御外部势力的战争, 又有人民反抗统治阶级和统治者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也有统治者有意挑起的民族间的争战。
  解放前夕,舟曲人民不堪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用武装斗争换来西固县的解放。
  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舟曲县驻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剿灭残匪,协助地方巩固各级人民政权,维持地方秩序,支援生产建设;抢险救灾,帮助灾民恢复发展生产, 军民共建文明村;建立和发展地方民兵武装力量,支援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第一节古代军事设置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军事势力已扩至县境东部,其西部为秦边塞。西汉中央政府为统治羌人,除设武都郡太守,羌道(县)令外,又在羌地置护羌校尉,主要是“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警备”(《汉书•赵充国传》)。东汉袭旧制,建武九年(33)复设护羌校尉;同时还在县境设武都郡西部都尉,加强军事防御,以统治归降的羌人。其日常军事由羌道令及常驻别部司马代摄,遇战事,则由太守(都尉行将军职)率兵征讨。东汉后期,羌与汉军争战频繁。
  三国时期,县境西部为蜀汉阴平郡沓中地区,为魏、蜀后期战略决战要地。唐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分置节度使总理兵事,县境要城据守重兵。安史之乱后,县境尽陷于吐蕃,成为吐蕃军队进攻中原的后方。
  宋熙宁六年(1073),宋收复县境,重筑城垣,分兵守御。端平三年(1236),蒙古贴木耳镇守西固,改巩昌府为巩昌路便宜都元帅府,县境军事隶其府。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西固城蕃汉军民千户所,军队官职五品以上,镇抚、都尉率兵千员以上。
  明袭元制,委土千户、土百户、土司,“以夷治夷”,“军、民屯垦”。洪武四年 (1371),傅友德兵至。十四年,改西固城军民千户所为军民守御千户所,千户7员,百户5员,吏目1员,千、百户世袭制。驻扎守备1员,马队官军199员。嘉靖二十三年(1544),欧宁人鄯虎补西固城守备。万历三年(1575),西固守备悉听洮岷参将。六年,千户所之民事交由阶州同知管理,军事仍由岷州卫办理。十年,山西平定州人郭邦为阶、文、西固参将。
  清初,废千、百户,改置御所千总。顺治十二年(1655),裁西固守御并阶州。康熙十三年(1674)改千总为守备,十七年裁守备,设都司1员,率领马战兵23名,步战兵18名,守兵176名,马27匹。十四年,马任远抵西固,招安守备1员,州同1员,守御所掌印1员。十七年恢复西固守御所,守备及千总等官教员、兵400名。雍正七年(1729)西固复裁守御。
  第二节民国地方武装
  国民党西固县地方武装除保安队、警察队、自卫队外,余为民团。国民兵是临时性的地方群众武装组织。
  一、民团、保安队、自卫队
  民国25年(1936)成立县民团,设中、东、北三区总团。每团设团总1名、排长1名,团丁60名。西南各小村镇均设教团。1938年成立保安队,后改中队,下辖3个分队,官兵366名。
  1938年成立西固县民众抗敌后援会救护队支队,设分队两个,官兵32名。1945年,保安队改为自卫队,设1个中队,3个分队,官兵100余名。1949年设自卫总队,队长、副队长各1名,下设两个中队,官兵300余名。
  二、国民常备队、后备队
  西固县国民常备队在西固设大队部,乡设中队部,三保设一分队部,下设班。大队长、中队长、分队长分别由县长及所在乡、保长兼任。后备队设县、乡、保总队部,县长兼任总队长,副总队长由常备队副大队长兼任;大队长、中队长分别由乡、保长兼任。
  后备队除常备队队长、队员和病残者外,凡12岁以上的民众,依照年龄、性别,分为老年、青壮年、儿童和妇女4个分队。另外,还有警卫班。每乡1班,10名左右,每人配有长枪1支。
  第三节军事设施
  一、古城(堡)
  西固城始筑于汉代,位西关,为历代军事戍守要镇。羌道古城筑于秦汉,位舟曲西北10公里的坪定乡,历代军事防守要地,秦汉羌道(县)治所。
  西寨羌道古城西北1公里,秦汉筑,古为石头城,历代电军戍守重城。
  瓜咱城位于县城西白龙江谷道中,舟曲通迭部大道的咽喉地段。城东北临水,西依岗,南靠峻山,东南凭牛头山关,在地理上形成協角之势,古道路惟通牛头关。城池汉代始筑。曾为宕昌政权统治中心和古军事经略重镇。
  牛头山古城堡位瓜咱城东,遗留汉城墙。城堡内有地下通道。为古宕昌城军事防御之要隘。
  峰迭城史载宋守戍要镇,城东南原遗存“兵岗城”,均为汉筑。
  华年城华年村对岸,古名华阳和华严,三面环山,一径可通,其东北(江北)以横亘谷道的堡子山凭险。山堡为华年古城之卫城,历代军事守戍要地。
  大峪沟城(堡)群峪口有马莲坪、加下、阴面及溪岭(堡)谷中有得力坎、多拉、半沟、老地、上坪、阿阳坡、闪坎、少下、大崖城(堡)。以上城(堡)出土铜箭簇和一些残铜兵器,多为汉筑,部分明清复筑。为边防戍守之地。
  沙滩寨(堡)群位今武坪沙滩村西峪口台地一带。
  武坪寨(堡)哈河坝村西,汉筑,含有地道工事。
  力族古城位力族坝村东,汉筑。
  以上三地古城(堡)为县南境拱坝河谷,屯军守戍之地。
  二、烽燧、关隘、桥梁
  1、烽燧自秦汉到宋,县境内烽燧20余处。古军事燃火报警。西北路有锁儿头墩、沙川墩、西寨墩、靖边墩、长永墩、永宁墩;东南路有五里墩、十里墩、南峪墩、威蕃墩、黄水湾墩、上堠子墩、长乐墩、湾口墩、塞巷墩、糜子坝墩、渠水墩、守彝墩、杀贼桥墩、刘二墩、土地堂墩、豆二石墩。
  2、关隘化石关、坪定关、武都关等。
  3、桥梁两河口桥、杀贼桥、邓邓桥、南峪桥、沙川桥。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