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1
页码: 440
摘要: 国民党西固县地方武装除保安队、警察队、自卫队外,余为民团。国民兵是临时性的地方群众武装组织。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地方武装

内容

国民党西固县地方武装除保安队、警察队、自卫队外,余为民团。国民兵是临时性的地方群众武装组织。
  一、民团、保安队、自卫队
  民国25年(1936)成立县民团,设中、东、北三区总团。每团设团总1名、排长1名,团丁60名。西南各小村镇均设教团。1938年成立保安队,后改中队,下辖3个分队,官兵366名。
  1938年成立西固县民众抗敌后援会救护队支队,设分队两个,官兵32名。1945年,保安队改为自卫队,设1个中队,3个分队,官兵100余名。1949年设自卫总队,队长、副队长各1名,下设两个中队,官兵300余名。
  二、国民常备队、后备队
  西固县国民常备队在西固设大队部,乡设中队部,三保设一分队部,下设班。大队长、中队长、分队长分别由县长及所在乡、保长兼任。后备队设县、乡、保总队部,县长兼任总队长,副总队长由常备队副大队长兼任;大队长、中队长分别由乡、保长兼任。
  后备队除常备队队长、队员和病残者外,凡12岁以上的民众,依照年龄、性别,分为老年、青壮年、儿童和妇女4个分队。另外,还有警卫班。每乡1班,10名左右,每人配有长枪1支。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