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477 条 5 / 1032
61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正一观是中国道教鼻祖张道陵在1900多年前炼丹的地方,也是正一天师道祖庭的象征。位于龙虎山镇龙虎山村,原名祖天师庙,后更名为正一观。历史上多次被修建和重建,包括南唐、宋、明、清等时期。在20世纪后期重新修建,现在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道...
62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兜率宫是位于仙岩的最高山峰上的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坐西朝东,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它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有花岗岩护栏。正殿中供奉着道教教主老子的神像。兜率宫是历代...
63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探讨了正一天师道的宗教活动与传播研究。第一节介绍了正一天师道的宗教活动,包括仪式、节日、朝拜等,第二节涉及了授箓传度,即正一天师道中传授符箓和传播教义的活动,第三节探讨了正一天师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第四节讨论了有关正一天师道的研究,...
64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正一天师道宗教活动包括历代重要科仪法事、青词绿章、道教服饰、科仪音乐等情况。
65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道士受箓始于东汉张道陵创教之初,授予多种不同类型的箓,包括《正一盟威符箓》、《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和《法文秘要》等。授箓过程中,还会根据道士的职位和等级授予不同的法箓名称。道士受箓后,可以代天说法,举行斋醮法事。另外,道士还...
66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正一天师道的传播包括在台湾的传播 、在东南亚的传播、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包括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在日本的传播 、在欧美等洲的传播等情况。
67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正一天师道的研究包括外国学者的研究、中国学者的研究、附:有关天师道的文章及论著等。
68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有关天师道的文章及论著包括1932,《正一真人符》,《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30期,谢兴尧,1936,《张天师与道教》,《逸经》1936年9期,闻惕生等,1936,《关于张天师》,《逸经》1936年15期等。
69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龙虎山地区,自古至今均为四教并存之地。该地除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外,还先后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传入。
70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了龙虎山地区文化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龙虎山地区文化与文物、艺文等。
71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目次
72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龙虎山地区的特有文化现象是这个地区的历史积淀,鹰潭虽然升格为省辖市历史较短,但作为东汉末年张天师就慧眼识中的风水宝地,各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物丰富多彩。分别记述了天师道文化与文物、崖墓文化与文物、鬼谷子文化与文物、象山文化与陆九...
73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师道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本身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师道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人类、自然与社会、它的文化外延较广,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伦理道德、养生保健、环境保护、文学艺术以及天师家宝、珍稀文物等学科和门类。本节主要记述饮...
74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龙虎山的崖墓文化与文物,分别记述了崖墓科考、龙虎山崖墓悬棺的出土文物等。
75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鬼谷山,又名云梦山,位于贵溪市冷水镇麻地村委会洞源村小组,属武夷山支脉,距冷水镇10公里,离龙虎山40公里,被道教称之为第十五洞天,是鬼谷子修真讲学之所。鬼谷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学家、军事学家、术数学家、道家仙师。相传苏秦、张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