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授箓传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授箓传度
分类号: B929.2
页数: 5
页码: 207-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道士受箓始于东汉张道陵创教之初,授予多种不同类型的箓,包括《正一盟威符箓》、《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和《法文秘要》等。授箓过程中,还会根据道士的职位和等级授予不同的法箓名称。道士受箓后,可以代天说法,举行斋醮法事。另外,道士还需守持戒律,包括三皈戒、五戒、八戒和九戒等。
关键词: 道士 受箓 法箓

内容

箓名
  道士受箓始于东汉张道陵创教之初,授《正一盟威符箓》120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等于众道人,又分立二十四治,设鬼卒,祭酒,并将箓名与三品(上、中、下)、二十四治结合,依次授箓。天师二十四治、二十四气、配二十四箓见下表:
  阶品
  法箓是道士应持之典,又是修真人道的阶梯。箓分多种,如:“记录”,即记载天神名讳和职能,《隋书、经籍志》说:“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又如“符箓”分为佩箓与箓像两类。佩箓可佩带身上,用以避邪镇妖,护身保命,箓像则以黄纸印制,供烧化之用。符箓中,又分童子箓(女的称观音箓)、预修箓、长生箓、拔亡箓等等,作用各不相同。再如“经箓”,实际上是《道藏》的别名,据称乃“太上真神之箓文,九天众圣之秘言。”还有就是“箓牒”,即道士受戒的凭证。
  正一盟威箓二十四阶品,被认为是张道陵传授于世。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气。《正一修真略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太上正一阅箓仪》《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阅箓醮仪》等道经所列二十四种箓名有同异。据《正一修真略仪》记载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策二十四阶是: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灵百五十将军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将军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凤破秽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护命长生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宫捍厄八卦护身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气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龙虎斩邪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毕印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纲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灵赤官斩邪策,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斩干鬼万神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箓,太上九天真符箓,太上九天都统毕箓,太上华盖斩邪箓,太上三五辟邪箓,太上三皇捍厄箓,太上诸度厄过灾箓,太上解六害神符箓,太上女青诏书箓,太上九光万胜箓,道士受法箓阶品,分成不同法位等级,每一法位,又根据道士受法箓的高下,授与不同的法箓名衔,此名衔也表明道士所受法箓品位。
  根据《受箓次第法信仪》记载,道士受职位次第为:
  (1)正一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依次是:清信道士、十戒弟子、箓生弟子、正一盟威弟子,系天师某治太上中气左右某气正一盟威弟子,正一盟威弟子三五步纲元命真人,北斗七元真人,门下大都功。
  (2)道德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金钮弟子,太上。高玄法师某岳先生,太玄都太上三宝弟子。
  (3)洞神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洞渊神咒九天法师小兆真人,洞神弟子,洞神太一金刚毕券弟子。
  (4)升玄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灵宝升玄内教法师。
  (5)洞玄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灵宝弟子、洞玄弟子,太上灵宝无上洞玄弟子。
  (6)五符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洞神三皇内景弟子,太上灵宝无上洞神弟子。
  (7)河图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太玄河图宝箓九官真人。
  (8)洞真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名衔有:上清弟子,上清大洞弟子,上清大洞三景弟子某岳真人。
  (9)毕道法位 此法位的道士称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某真人。
  当代,龙虎山天师府的授箓(受箓)则根据中国道教协会的有关规定,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道教师承法派,拜师人道三年以上;(2)有一定道教的教义经典知识和行持斋醮科仪规范的能力;(3)信仰虔诚,品行端正,威严整洁,持守道教规戒;(4)拥护祖国统一,热爱道教。否则,就不能授箓。而国内道徒要求受箓的条件与海外几乎相同,只有个别条件略严一点。
  受箓品级,则根据《天坛玉格》,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正六、七品衔头)
  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此正四、五品衔头)
  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正三品衔头)
  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二品衔头)
  再加“上清大洞经箓”(此正一品衔头,属天师真人职衔,一般不外授)。
  看授何品经箓,若五品以下称“仙官”;若五品以上称“仙卿”;若三品以上称“上卿”。据《天坛玉格》序言中说,若授上清三洞五雷者,须看此人品行清洁,德重有身份者方可。按照道教传统,结合天师府近几年的授箓情况,对海外道徒加授箓作了年限规定,三五都功升盟威经箓须满三年;盟威经箓加授上清五雷经箓须八年;上清五雷经箓加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须十二年。若年限到了,但无功无德者不得升迁,若功德超群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指济世度人、行善积德方面),可破格升授。规仪
  古代受箓,要先建法坛,分三级,高一丈二尺,金莲花 紫金题榜,青丝周绕坛内。坛内置香炉、香案、函、囊、幡、灯树等。龙虎山张天师法派授箓,按《天坛玉格》,授予箓生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法印、天蓬尺、玉笈、拷鬼棒、令牌、令旗等法器凭证。
  《天坛玉格》是明清正一道举行授箓的科仪经典,有多种版本传世。其中以53代天师张洪任撰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鹤卿录写本,内容较全面。受箓道士方可称法师,名录天曹,可以代天说法,举行斋醮法事。
  1991年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举行了首次对正一弟子授箓传度科仪,为台湾和海外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这次授箓改变天师主坛的习惯,而沿用唐宋三师授箓传度的古风。“三师”即传度师,保举师,监度师。授箓历时三天,分别举行启师、答策、讲经、说戒,颁发职牒,法器等仪式,期间又穿插了请水开坛、安龙奠土、申文发奏、宿启进表等道场法事。尔后遂成定式。
  戒律
  三皈戒:即归依道、经、师三宝,新人道者即受此三戒。
  五戒:《初真戒》载“老君五戒”是:
  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邪淫。
  八戒:《云笈七签》有“受持斋戒文”,所述八戒是:
  一者不得杀生以自活;二者不得淫欲以为悦;三者不得盗物以自供给;四者不得妄语以为能:五者不得醉酒以恣意;六者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者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者不得耽歌舞以作娼妓。
  三皈九戒:三皈即皈依道、经、师三宝。九戒是:一者克勤,爱国守法是念真戒;二者敬让,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七者不诈、谄贼害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授箓仪式上,众箓生还在掌仪道长带领下发十二愿:一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八埏: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箓生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
  当代授箓
  道教正一派的授箓活动,从民国35年(1946)起便已中断。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中断了近50年的授箓活动在道教祖庭——龙虎山天师府举行。这次授箓,由天师府汪少林道长为传度师,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保举师,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为监度师。参加本次授箓的海外弟子共36人,其中,中国台湾20人,新加坡15人,马来西亚1人。
  自此之后,对境内外正一弟子的授箓活动遂定于每年的下元节在天师府举办,到2003年已连续进行了17次。
  1995年12月4日至7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对大陆正一弟子的授箓活动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湖北、河南、吉林、甘肃、贵州等省的200余名箓生参加了授箓。这次活动,成立了“授箓工作领导小组”,由上海城隍庙主持陈莲笙道长担任组长,鹰潭市旅游局副局长吴小莲、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张继禹、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分别担任副组长。担任“三大师”的为:传度师何灿然(天师府),监度师陈莲笙,保举师周念考(茅山道院)。同时还聘请张继禹道长为护箓大师,张金涛道长为护法大师,苏州薛桂元道长为护经大师,上海凌晋道长为护坛大师,浙江施书宝道长为护戒大师,湖南董叔和道长为护道大师,共同主持授箓传度大典。
  醮典圆满之际,中共鹰潭市委书记刘祖三、市长倪贤伍等党政领导来到天师府表示祝贺。
  2003年2月13日至16日(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天师府依祖制于上元节举行了首次对大陆道教徒的传度活动。传度即让具有道教信仰的道教徒引入教门,接受初级传授。这次传度由江西省道教协会主办,由嗣汉天师府承办,来自江西各地及闻讯而来的重庆、广东、甘肃、福建、浙江、辽宁、湖南、湖北等9个省市180余名弟子接受了传度。天师府道长邱裕松、张金涛、曾广亮分别担任戒师、度师和经师。到2005年“上元节”止,对大陆正一天师道道教徒的传度活动已举行了3次。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