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正一天师道的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5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正一天师道的传播
分类号: B929.2
页数: 6
页码: 211-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正一天师道的传播包括在台湾的传播 、在东南亚的传播、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包括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在日本的传播 、在欧美等洲的传播等情况。
关键词: 正一天师 道教 传播

内容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道徒31287000人,除大部分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外,国外也为数不少。据调查统计,海外的道教活动场所有1058个,传(道)教士有187040人。在台港澳的传播
  在台湾的传播 道教传人台湾,由来已久。三国时沈莹著作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就有关于秦代方士徐福求仙至夷洲(台湾古称)的记载。又有唐代道士施肩吾“率其族,迁居彭湖”的传说。还有明清时代随着福建、广东等地大批移民进入台湾,道教开始大量传人台湾的记述。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正一派道士便在台中县神冈乡修建了朝清官,其规制与龙虎山道观相仿,除正殿崇奉祖天师张道陵神像外,其殿门楹联亦与上清嗣汉天师府头门柱联大同小异。天师府头门楹联为“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朝清宫的楹联为“龙虎山中真宰相,麒麟阁上活神仙”。
  民国38年4月,第63代天师张恩溥携子允贤、侍从邱建忠,经广州转澳门至香港。次年春入台,首先在风景优美的高雄县大树乡修建张天师庙(又称崇圣殿),作为祭祀祖先天师的场所。不久,又在台北市觉修宫成立天师府,作为在台传道布教、弘扬道教文化的管理场所,台湾道教因此得到振兴,国民党军政人员去后亦开始信奉正一天师道。
  1950年,张恩溥创立台湾省道教会,并亲任理事长。1957年,又创立道教居士会。居士会曾一度成为台湾道教界的最高组织,其成员可在积善、经典、丹鼎、符箓、占验等五大道院中担任住持之职,并享有参与对台湾道教界重大事宜的最高决策权。
  是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成立,龙虎山天师府的道教法官汪月清当选为副会长。中道协的成立,对台湾道教界产生巨大影响,也给“客台天师”张恩溥以很大压力,不得不从此努力,领着一帮弟子积极筹建“中华民国道教会”(又称“中华道教会”)。经过十年呼吁、十年奔走,“中华道教会”终于在1968年7月11日成立,张恩溥亲任首届理事会的理事长。
  翌年12月25日,担任中华道教会理事长一年半后的张恩溥,在台北市杏林二路私邸病逝,遂遗命其堂房侄孙张源先嗣任其位,并遗言各受箓弟子动员所属道众“重整道教组织,重回龙虎山福地”。
  1970年1月15日,中华道教会首届理事会集会,追思恩溥天师,推选陈仙洲大居士继任理事长。
  至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全省道教宫观(宫庙)经台湾“内务部民法司”登记在案者达8084座,若加上小庙则近7000座,成人道徒有500万之众。岛内职业道士分为“红头”与“乌头”两种。乌头道士又称“乌头师公”,多以《道藏》经典为据,举行传统的祭炼法诀,主要从事丧葬礼仪之类宗教活动,分为茅山派、清微派、武当派、正一派等几大支系。红头道士又称“红头师公”,其经典多未见于《道藏》之中,且旁尝及佛经,以“清静”为旨,主要从事建醮、做三献、谢平安之类的吉庆礼仪活动。他们在为人收魂时,须用红布巾包在头上,分为天师派、老君派、灵宝派、神霄派、闾山三奶派等支系,其人数比乌头道士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道教界与大陆道教界的交往日益增多,如“台湾道教科仪交流朝圣团”、竹林玄宫、高雄市“嗣汉天师府”等皆曾有人到北京白云观、江西龙虎山等地进香谒祖、迎请神像。1988年张恩溥嫡传弟子龚群先生首次率领“慈圣宫”道众到龙虎山天师府进香谒祖。
  2003年,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台湾佛光大学及台中太平南圣宫的道徒,朝拜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行三叩九拜大礼,从头门一直拜到天师殿,举行谒祖进香法会。以示他们怀念故土,祈求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高雄天师庙主持陈景福、明龙宫主持洪百坚、真武庙主持肖道贤、五路财神庙主持许昭南等台湾道教界要人,还参加了11月8日(道历四千七百年十月十五日)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的2003年正一天师道的授箓活动。
  进入21世纪,台湾道教界与龙虎山天师府有密切往来的有中华道教协会、高雄道德院等70多个道教组织,知名人士有:张柽、刘异湖、叶云尧、肖进贤、吴朝煌、蔡艳、许荣财、高忠政、王君相、普太明等。
  在香港的传播 香港道教,可追溯到西晋。当时的著名道士鲍靓曾在番禺县粤秀山兴建道观越冈院(明时改称三元宫),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香港已有颇具规模的道教庙宇——天后宫,或称新界北堂天后庙(祀妈祖神),俗称大庙。明清以来,道教在香港普遍流行。明万历年间,新安县长镇村(在今香港)曾兴建一座祀奉仙人的长丰庵,清康熙时,新安县九龙洞、狮子山一带(在今香港)曾广泛流传着一则有关何氏女尸解成仙的传说,当地人还曾为她建庵塑像;乾隆、光绪年间,香港界内又兴建有长洲北帝庙、上环文武庙、屯门青云观、大屿山鹿湖普云仙惋等道教宫观庙宇。民国以后,道教在香港继续发展,各神名称的道堂和宫观先后出现,如坤道修真所用的万佛堂、芝兰堂以及全真龙门派的蓬瀛仙馆、玉壶仙洞、青松观等都是于20世纪50年代前修建而成的。50年代以后又有圆玄学院、六合玄宫、纯阳仙洞、庆云古洞等道观兴起;迄今香港已建有百余座道教宫观,遍布于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地区以及其他小岛之上,并有女道士千人左右、道徒数十万。云泉仙馆(63代天师在台湾暂住地)、泓澄仙观、飞雁洞等道观近几年纷纷兴起,供奉天师神像,经常与大陆道教界联系。
  香港道教有先天道、全真道、纯阳派三大派别。先天道信奉道、释、儒三教圣人,最崇奉吕洞宾和观世音,其道堂有九龙道德会龙庆堂、香港道德会善庆洞、万佛堂、紫霞园、金霞精舍等。香港全真道以龙门派最盛,也多供奉三教圣人;其宫观有青松观、蓬瀛仙馆、万德至善社、云鹤山房、玉壶仙洞等。纯阳派又分太乙门和蓬莱派,除崇奉吕洞宾外,也供奉张果老等七仙;其宫观有六合玄宫、纯阳仙洞、庆云古洞、云泉仙馆、飞雁洞、泓澄仙观等。目前,香港各派道堂宫观有大半隶属“香港道教联合会”。该会成立于1961年,1967年获得香港政府批准注册为有限公司组织,致力于兴办教育、社会福利及宣教等工作,下辖60余个团体会员(大小道堂宫观),是香港目前最大的道教组织。
  近年来,香港道教界与大陆道教界的交往很多,如圆玄学院、蓬瀛仙馆、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道教代表团等皆到北京白云观、江苏茅山道院、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等道观进香谒祖、迎请神像。
  2003年,香港飞雁洞组团抵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做“防‘非典’驱瘟疫”法事;香港飞雁洞主持刘松飞、光衍道院主持梁汉林、龙一道场主持曾宪年等名道高道,参加了11月8日(道历四千七百年十月十五日)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的授箓活动。
  在澳门的传播 宋朝,道教在香山地区颇为活跃,而澳门当时隶属香山县,故道教的影响肯定也波及澳门。据申良翰《香山县志》言:宋时,香山地区有“许道人”结庐修道,又建有北极观(供三清天尊)、真武堂(供真武大帝)、月山古庙(祀妈祖)、东岳庙(供东岳大帝)、集真堂、显真堂等道教宫观。元明时期,香山地区又兴建了供祀康公、洪圣爷、天后(妈祖)、文昌帝君、关帝、北帝、城隍的大批道教神庙,还在离今澳门很近的“北门外拱北街”修建了太清道观。以上种种有关道教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到澳门岛上人民的生活。
  明成宗成化年间(1465-1487),澳门境内出现了道教活动的确凿痕迹。澳门岛上有一座妈祖阁庙,相传是明成化年间由闽潮商贾集资修建的,清道光九年(1829),赵允著撰《重修妈祖阁碑志》及1984年曹思键撰《澳门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皆载该庙始建于明成化间,妈祖阁庙有一石殿,石殿门横梁上刻有“神仙第一”四字,下方刻有“明万历乙巳年德字街众商建……”字样,可知明代澳门已修建妈祖神庙、流行妈祖信仰了。自明以来,澳门至少修建了八处崇拜天后的庙宇,如天后古庙、天后宫、天后殿等。除了崇拜妈祖及其他一些海仙如朱大仙、三婆神、洪圣爷、水上仙姑、悦城龙母等外,澳门人还崇奉太上道祖、吕洞宾等道教大神仙,如三巴门建有吕祖仙院,提督马路建有紫阙玄观等。吕祖仙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紫阙玄观则始建于1964年。此外,澳门还有医灵庙(内有张天师殿),又有过梅花精社(崇祀圣神、太上道祖、观世音等,行道密修之法)的活动,还有哪吒、关帝、女娲、北帝、玄武的神庙。以上各种神仙在澳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另有一些道教的神灵如石敢当、土地、财帛星君、鲁班先师、华光大帝、华陀先师、社神、福神、太岁等,也对澳门人民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代澳门道教最重要的组织是“澳门儒释道教联会”,办有孝思墓园。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罗智光先生撰有《澳门儒释道联会兴建孝思永远墓园序》。今澳门道教界与大陆道教界之间有着联系和交往。2003年,澳门地区的道友抵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朝拜进香。是年11月8日(道历四千七百年十月十五日),澳门中华道教平安法坛主持温国平等道长参加了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的授箓活动。2001年,澳门成立道教协会,一直与天师府保持良好的联系。澳门道教协会吴炳鋕会长系正一派家传。
  在东南亚的传播
  从15世纪起,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接纳了大批中国移民,从而接受了中国道教的影响。华人对所移住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习惯带了过去,作为心灵慰藉。中国道教就是这样传播到东南亚去的。
  在越南的传播 道教传人越南的时间,目前尚无说法,但是无论是越南的北方还是南方,经过近百年的战乱和社会变化后,道教的遗迹及其影响,仍然随处可见。越南的北部和中部有许多奉祀真武大帝的宫观和神祠,而真武大帝就是中国道教的玄天上帝。
  在新加坡的传播 新加坡道教总会出版由李焯然等编写的《道教简述》称,道教传人南洋一带,大致是15世纪上半叶郑和七次下西洋期间(1405-1433)。卢国龙主编的《道教百问》称,新加坡的道教是20世纪20年代后,大批华人移居此地时携人的。据新加坡学者彭松涛的研究,道教传人新加坡,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1796-1919年间,这一阶段没有道士执法奉祀,信徒们按中国传统习惯自行设坛建庙,焚香膜拜。第二阶段,约从1919年以后,开始有中国南方省籍的道士陆续抵达新加坡,设立很多道坛,参与已建各庙观的神事,区分为各帮各派,为信徒们举行吉事之“清醮”和凶事之“斋醮”仪式。道教活动渐趋活跃。
  第三阶段,1965年以后,道教发展趋于整体化、团体化及学术化。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
   来;韭菜芭城庙主席陈志诚;道教协会会长李志旺与龙虎山天师府都有来往。
  在马来西亚的传播 马来西亚的庙观所供奉的神佛,与华人家乡的一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华人的增加,马来西亚的道观已有相当的数量,1952年台湾的有关机构作过调查统计,认为马来西亚有道坛和庙135座。据马来西亚学术界人士推测,每1万华人聚居处至少有1所庙观。有材料称,属于道教的宫观神庙,经注册登记和未登记的,约有15000余座,但一般规模较小,大多是山门之后即为天井,天井之后即为主殿。所供奉的神祗,都是福建和广东民众崇奉的,如保生大帝、天后、关帝和土地等神祗。这些道观分布在马来西亚全国的14个州(省)。马来西亚道教总会成立于1994年,当时的发起人是陈财和、苏木发、陈文成、林福美、何远平。到2005年,马来西亚道教总会已进入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陈文成。
  在其他国家的传播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道教传人朝鲜,是在中国的唐朝亦即朝鲜的“三国时代”(公元初年,朝鲜半岛上曾有3个国家,即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直至668年新罗的文武王法敏统…朝鲜半岛)。据朝鲜《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的荣留王曾上奏唐高祖李渊,希望唐朝派人传授道教的教义;朝鲜史书《三国遗事》卷20《荣留王本纪》载,“丽季武德贞观间(约618-649),国人(指高句丽人)争奉五斗米道。唐高祖闻之,遣道士送天尊像来,讲《道德经》,王与国人听之。”当时是高句丽第27代荣留王即位7年,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甲申。中国的《旧唐书》等史籍也记载有唐高祖、唐太宗遣使入朝鲜传播道教之事。
  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曾派金可记,崔致远等58位学人赴唐学习;中国宋代编辑的《云笈七籤》卷113《续仙传》收有新罗道士金可记小传。
  从8世纪起,道教在朝鲜的士大夫和庶民阶层中得到了广泛的信仰。《高丽图经》记载:宋徽宗曾派遣两名道士至高丽,使高丽王睿宗开始笃信道教,并修建了名为福源观的道院,让10余名德高望重的道士居住。高丽王朝(10—14世纪)为天师道在朝鲜半岛的兴盛时期,兴建了大型道观,大规模地举行了国家级的斋醮活动。
  道教在朝鲜传播的同时,中国文化又逐渐与朝鲜固有的祖先崇拜和“巫”的信仰相结合、同治三年(1860),崔济愚以道教为基础的天道教受道教文化影响最大,其信仰追求是“长生不死”、“消灾祈福”和社会的“德治”,曾被朝鲜农民广泛信奉并与农民运动结合。1864年,天道教被朝鲜政府作为异端邪教而加以镇压,但其影响却一直未衰。现韩国各市、郡设有教区150个,建有寺院140多座,教徒82万人,信众曾达到300万人。
  在日本的传播 《道教在海外》载,道教传人日本与否,日本学术界和社会人士历来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没有传人,其理由是日本史籍上没有道士和道观的记载,日本土地上也没有道教的遗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道教传人过日本。但持传人说的人对传人的时间、方式和途径有不同看法。《道教在海外》作者陈耀庭认为,道教的经籍、科仪乃至道术等还是传人过日本,并在许多方面有过较大的影响。
  周沐照在《试论台湾道教的历史与现状》中说,日本道教影响可追溯到秦代(前247—前206),而《道教百问》(卢国龙主编,1997版,北京)指出:“道教传人日本大约在7世纪末。它可能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也可能是经由朝鲜而传人日本。大约编于7世纪末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其中收录有同道教有关的书籍达63种;8世纪末,日本高僧空海从唐回国后编有《三教指归》,比较了儒释道三教的优劣,因而可以认为此时日本对道教已有相当深的认识。15世纪末以后,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太上感应篇》和‘功过格’也传人了日本,江户时代已有多种日文刻本;明《正统道藏》也于江户时代由九州人毛利蕃带回日本。”
  道教对日本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日本“天皇”一词及天皇所用的玺镜、剑和“紫”色皆与道教有关。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一词的使用,一般认为是以推古天皇(592-628在位)至天武天皇(673-686在位)时,相当于中国的隋末至唐初年间。中国的唐高宗李治(650-683在位)在生前就称为天皇。据《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五年(674)秋八月壬辰,高宗李治称天皇,皇后称天后。高宗称天皇是因为他崇信道教,自比为神。道教有神,称名为天皇大帝。唐高宗死后也被谥为天皇。中日两国史籍记载,630-894年间,日本派来中国的遣隋使和遣唐使10余次,使团中有官吏、学者和僧人,一次多达数百人,他们回国也带回了天皇的称号,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一直沿用至今。和唐高宗同一时代的日本天武天皇以及后来的持统天皇(690-696在位),都受到了唐王朝崇道之风的影响。天武天皇死后被谥为淳中原瀛真人。
  在欧美等洲的传播 随着华人移居欧美等洲,道教也传播到欧美等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同道教赖以生存的中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道教的传播也主要是局限在海外的华人之中。
  据台湾龚群在《道教的国际发展》一文中介绍,至20世纪80年代,北美洲有道教的坛或道观共54座,道士2.5万人;拉丁美洲有道教的坛或道观85座,道士2.7万人;欧洲有道教的坛或道观98座,道士2.9万人;非洲有道教的坛或道观54座,道士3400人;大洋洲有道教的坛或道观130座,道士9500人。
  据陈耀庭出访考察,欧美的一些道坛或道观,大体上规模都很小,对于欧美社会的影响也不大,但在当地华人社会中发挥的保持传统文化和加强民族凝聚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至于一些由外国人为主或与华人合办的道学或道教团体,大多是知识阶层学习东方神秘主义或气功、功夫等技术的组织,十分松散,往往潮流一来风起云涌,潮流一过风消云散。
  美国道教界与中国道教界来往频繁,夏威夷太玄道观负责人张怡香女士就是第63代天师张恩溥的幼女。1994年带领全家到天师府进香谒祖,同年10月,天师府张金涛被邀到美国访问,并被授予道学硕士学位。
  法国道教协会主席成之凡女士曾是法国总统竞选人之一,她潜心研究道教,希望用道家思想治理法国。
  2003年秋,欧州道教协会主席黄向阳造访天师府,从此建立了与龙虎山道教组织的联系。
  2005年3月,美国人熊辉、杰瑞强专程到天师府受箓。同年10月,率美国国际气功学院一行26人到天师府学习道教理论和科仪,并有6人受箓。
  2005年4月,欧美六国(美、英、法、新西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道士一行18人,到天师府学习道教理论,道教科仪等宗教生活,18人全部接受传度、成为天师道在欧美的弟子。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龙虎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