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关天师道的文章及论著(以发表时间为顺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虎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0060
颗粒名称: 附:有关天师道的文章及论著(以发表时间为顺序)
分类号: I299
页数: 7
页码: 225-2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有关天师道的文章及论著包括1932,《正一真人符》,《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30期,谢兴尧,1936,《张天师与道教》,《逸经》1936年9期,闻惕生等,1936,《关于张天师》,《逸经》1936年15期等。
关键词: 天师道 文章 论著

内容

1.未标作者,1932,《正一真人符》,《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30期。
  2.谢兴尧,1936,《张天师与道教》,《逸经》1936年9期。
  3.闻惕生等,1936,《关于张天师》,《逸经》1936年15期。
  4.酒井忠夫,1937,《道教史土〓〓〓〓三张〓性格》,《支那佛教史学》1卷4号。
  5.钱穆,1941,《张道陵与黄巾》,《责善半月刊》12卷16期。
  6.吉冈义丰,1941,《五斗米道》,《道教〓实态》页52 - 59,兴亚宗教协会。
  7.小柳司气太,1942,《张道陵》,收入《老庄〓思想〓道教》,东京森北书店。
  8.张士光,1958,《张天师》,江西人民出版社。
  9.尉迟酣( Holmes Welch)著、赵熙琇译,1961,《张天师与道教》正续,《道学杂志》5、6期。
  10.滋贺高义,1963,《明〓太祖〓天师道〓〓〓》,《东方宗教》22号,页45 - 48。
  11.宫川尚志,1964,《三张〓教团〓家族关系》,收入氏著《六朝史研究一宗教篇》,页18 -21,京都平乐寺书店。
  12.宫川尚志,1964,《三张〓道教〓系统》,收入《元代道教之发展》,台中东海大学。
  13.孙克宽,1965,《元代正一教考》,收入《元代道教之发展》,台中东海大学。
  14.大渊忍尔,1966-1967,《五斗米道〓教法〓〓〓〓》(上、下),《东洋学报》49卷3、4号。
  15.藤岛建树,1971,《元代〓集贤院〓正一教》,《东方宗教》38号。
  16.松本浩一,1982,《张天师〓南宋〓道教》,《历史〓〓〓否民罗〓文化一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集》页337 - 350,东京国书刊行会。
  17.艾力农,1985,《东汉张陵的(老子想尔注)》,《齐鲁学刊》1985年4期。
  18.郝勤,1986,《张陵与养生》,《宗教学研究》1986年2期。
  19.庄宏谊,1986,《明代道教正一派》,台北学生书局。20.细谷良夫,1986,《顺治、康熙朝〓正一教一清朝〓〓〓一〓一教动向(一)一》,弘前大学人文学部《文经论谈》21卷3号。
  21.细谷良夫,1986,《雍正朝〓正一教一法官娄近垣 中心〓》,《东方学》72辑。
  22.细谷良夫,1987,《乾隆朝〓正一教一正一真人〓降格事件 〓〓一》,秋月观瑛编《道教〓宗教文化》,东京平河出版社。
  23.王家佑,1987,《张陵五斗道与西南民族》,收入氏著《道教论稿》页151 - 166,四川巴蜀书社。
  24.丁煌,1987,《汉末三国道教发展与江南地缘关系初探一以张陵天师出生地传说、江南巫俗及孙吴政权与道教关系为中心之一般考察》,《成大历史学报》第13号。
  25.Isabelle Robinet,1978, Chang Tao - Ling,,M.Eliade edited,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Vol.3,New York:Macillian。
  26.《天师府简介》张金涛(《中国道教》1987年第1期)
  27.《天师世家与道教》张继禹(《中国道教》1987年第1期)
  28.《天师道与中国文化》郭树森 朱林(《中国道教》1988年第4期)
  29.黄兆汉,1988,《明代的张天师》,收入氏著《道教研究论文集》页9- 38,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30.《龙虎山名胜文物古迹记》张宝训(《中国道教》1989年第1期)
  31.《白玉蟾与张天师的一段故事》张行之(《中国道教》1989第4期)
  32.《龙虎山与炼养术》熊少达(《中国道教》1989年第4期)
  33.《正一道经箓义理略论》张继禹(《中国道教》1990年第1期)
  34.郭树森主编,1990,《天师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5.张继禹,1990,《天师道史略》,北京华文出版社。
  36.柔弱,1991,《龙虎山天师世系琐谈》,《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4期。
  37.柳存仁,1991,《题免得龛藏汉天师世系赞卷》,收入氏著《和风堂文集》页677 - 713,上海古籍出版社。
  38.马季戈,1992,《元明两代天师书家及其作品》,《文物》1992年11期。
  39.沈德忠,1992,《张天师〓诞生祭〓〓〓〓》,《宗教学论集》17、18合集,页29 - 45。
  40.刘守华,1994,《宗教与艺术的融合:论张天师传说》,《中国文化》1994年3期页207 -2210
  41.丁煌,1994,《正一黄预修延寿经策初研》;《道教学探索》第捌号至第拾号(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道教室编)
  42.《天师道的符、、斋、醮初探》张金涛、张青剑(《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43.《张天师传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刘守华(《中国道教》1995年第1期)
  44.《道教正一派授箓的现实意义》程时雨(《中国道教》1995年第3期)
  45.刘守华,1995,《融合宗教与艺术的张天师传说》,氏著《比较故事学》页361 - 369,上海文艺出版社。
  46.《刘勰的天师道家世及其对刘勰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影响》漆绪邦(《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47.王纯五,1996,《天师道二十四治考》,四川大学出版社。48.《西山净明道传承历史争议》张金涛 张青剑(原载《上海道教》论文集)
  49.柳存仁,1996,《乐巴与张天师》,李丰棘、朱荣贵《仪式、庙会与社区:道教、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页19 - 48,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50.《六朝时代岭南的天师道传播——从出土的镇墓文谈起》范家伟(《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3期)
  51.《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商庆夫、陈虎(《文史哲》1996年第5期)
  52.《道教古研究的重大突破——简评<天师道二十四治考>》一闻(原载《四川文物》1997年第2期)
  53.《天师道发展更新的四个重要阶段》张继禹(原载《中国道教》
  54.柳存仁,1997,《史籍与道籍:汉天师之眷属》,收入氏著《和风堂新文集》页383 - 386,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55.《天师道主要支派考略》郭树森(原载《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
  56.《天师道“蒙秦治”考》(《四川文物》1997年第3期)
  57.《天师道与“平冈治”考》龙腾(原载《四川文物》1998年第l期)
  58.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编,1997,《历代张天师故事》。
  59.抱冰子编著,1998,《张天师秘闻》,香港天马图书公司。
  60.Voller Olles,1998 Spuren des Himmelsmeisters:Zur Rolle von Zhang Daoling in der fruhen dao-istischen Religion, Munster: lit
  61.张汉洪,1999,《张天师》,四川巴蜀书社。
  62.傅飞岚(F.Verellen),1999,《张陵与陵井之传说》,《道家文化研究》16辑,页217 - 240。
  63.吴亚魁,1999,《天师在沪活动散记》,《上海道教》1999年第2期,页9- 12。
  64.《早期灵宝经与汉魏天师道——以敦煌本{灵尘经目)注录的灵宝经为中心》王承文(《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
  65.《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聂亮祥(《中国道教》1999年第5期)
  66.《道教与龙虎山》黄细嘉
  67.《简寂先生庐山修道与南天师道的建立和发展》周勇慎(原载《中国道教》)
  68.《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历史文化透视》傅利民(《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
  69.《龙虎山正一观》聂亮祥(《中国道教》)
  70.陈耀庭,2000,《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一康熙年间天师府照票抄件在江西崇义县发现》,《中国道教》2000年1期,页43 - 44。
  71.魏明生,2000,《张陵创道洪雅瓦屋山的历史考察》,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308 - 319,四川民族出版社。
  72.陈国治,2000,《辟支发怒摔金顶》,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47 - 50,四川民族出版社。
  73.陈国治,2000,《张陵战大蟒》,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51 - 56,四川民族出版社。
  74.李刚,2000,《张修在道教史上的地位》,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277 -293,四川民族出版社。75.魏明生,2000,《张陵传奇》,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17 - 46,四川民族出版社。
  76.张汉洪,2000,《五斗米道命名的由来》,收在李后强主编《瓦屋山道教文化》页253 -265,四川民族出版社。
  77.松本浩著、高致华译,2000,《张天师与南宋的道教》,《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二期,页153 - 169。
  78.二阶堂善弘,2000,《天师张虚靖〓一〓〓〓〓》,《东洋大学中国学会会报》第7号,页1- 12。
  79.聂亮祥,2000,《天师府无蚊传说》,《中国道教》2000年6期,页58 - 59。
  80.柳存仁,2000,《汉张天师是不是历史人物?》,收入氏著《道教史探源》页67 - 136,北京大学出版社。
  81.张金涛主编,2000,《中国龙虎山天师道》(2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82.《龙虎山中宰相家——嗣汉天师府古典园林建筑》周沐照(《南方文物》2000年第3期)
  83.《上清宫铜钟和仁靖真人碑简介》曾广亮(《中国道教》2000年第4期)
  84.《龙虎山道乐今昔》王丽萍(《中国道教》2000年第6期)
  85.《引儒入道——寇谦之对北方天师道的改造》刘惠琴(《敦煌学辑刊》2000年第1期)
  86.山下一夫,2001《混元盒物语〓成立〓展开》,冈崎由美编《近代中国都市艺都6;系基础的研究》页106 - 132,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87.山下一夫,2001,《“混元盒”与民间文学》,杨振良等编《2001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139 - 162,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所。
  88.《东晋南朝之际道教对民间巫道的批判——以天师道和古灵宝经为中心》王承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89.《早期天师道的神学化“道论”》郑信平(《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90.《龙虎山上清宫建置沿革初探》周沐照(《道协会刊》第七期)
  91.《朱元璋与天师道》曹国庆(《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第30卷第1期)
  92.二阶堂善弘,2002,《有关天师张虚靖的形象》,《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三辑,页34 -480
  93.《“早期天师道经典”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法)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著、吕鹏志译(《宗教学研究》2002年4期)
  94.《龙虎山道教圣地和正一道文物》李萍(《文物世界》2002年第6期)
  95.王见川《张天师之研究:以龙虎山一系为考察中心》(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3年)
  96.《对<修真图>的参悟》张青剑、徐才金(《中国道教》2003年第3期)
  97.《非典的宗教审视·熔铸真爱·凝聚精神》张继禹(《中国宗教》2003年第6期)
  98.《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在斋醮科仪中的运用》王丽萍(《福建道教》2003年第4期)
  99.《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生平简述》汪兴海(《中国道教》2003年第1期)
  100.《试析陶弘景对旧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张崇宫(《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01.《忠孝与神仙》张继禹(《中国道教》2003年第1期)
  102.《太上三五正一盟真玉经注》曾广亮、徐才金(《中国道教》2003年第4期)103.《寇谦之身后的北天师道》刘屹(《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4.《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之渊源与流变》傅利民(《中国音乐》2004年第4期)
  105.《宋明时期天师道的心性思想》郑信平(原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7期)
  106.《仁最真人茔重修记》张继禹(《中国道教》2004年第2期)
  107.《正一之法与上清之法——兼论唐代道经与道派的关系》张敬梅(《中国道教》2004年第4期)
  108.《“上清之法”与“正一之法”——兼论唐代道经与道派的关系》张敬梅(《理论学刊》2004年第5期)
  109.《宋以来天师道的“心”“道”思想》郑信平(《求索》2004年第2期)
  110.《道教的根柢在民众》徐才金 (《上海道教》2004年第1期)
  111.《打造新时代的天师道风貌》张金涛(《中国道教》2004年第1期)
  112.《共话道风》张继禹(《中国道》教2004年第2期)
  113.《道教音乐满狮城》张贵华(《中国道教》2004年第2期)
  114.《我读道门十规》聂亮样(《上海道教》2004年第2期)
  115.《刘宋天师道的“六天”说》陈中浙(《中国道教》2005年第3期)
  116.《<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时代与<老子想尔注>的关系》马承玉(《中国道教》 2005年第2期)
  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中与天师道有关的主要有:
  第一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1968年9月在意大利佩鲁贝市举行)
  《导致道教确立般若本体论的一些道教先行者》(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克)
  《一个历史学家对道教传统的思考》(美国耶鲁大学芮沃寿)
  《早期道教救世主信仰中理想统治者的形象——老子和李弘》(西德塞德尔)
  《庄子的<齐物论>》(伦敦大学格雷厄姆)
  《六朝期间关于一致性和自然性的争论》(美国马瑟)
  《道教的礼拜传统》(法国施博尔总结报告)
  除施博尔《道教的礼拜传统》(会议总结报告)外,其他论文发表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宗教史》杂志第9卷第2、3期上(1969-1970)。
  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1972年9月在日本长野县举行)
  《2至7世纪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法国石泰安)
  《用中国传统的礼仪治病》(美国席文)
  《道教炼丹术的社会内容》(英国李约瑟)
  《茅山派的启示——道德与贵族社会》(美国施特里克曼)
  《寇谦之和北魏道教神学》(美国马瑟)
  《“都功”的职能的二、三点考察》(法国施博尔)
  《老子河上公本与道教》(日本吉冈义丰)
  《晚明和前清社会的善书和平民教育》(日本酒井忠夫)
  第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1979年9月3日—9日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道教与科学》(美国席文)《道教礼仪中“科”的概念》(法国施博尔)
  《上清派运动和方士及不死探索者的传统关系之研究》(法国霍必烈)
  《道教与免疫学的起源》(英国李约瑟和鲁桂珍)
  《<无上秘要>导言》(荷兰霍曼)
  《宇宙模式及其社会影响——<太平经>中的“自然科学”》(西德坎德尔)
  《道教与中国历史上的反迷信运动》(日本酒井忠夫)
  《抱朴子的科学思想》(日本村上嘉实)
  《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考》(日本福井文雅)
  《中国道家到道教的演变和若干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国王明)
  《中国外丹黄白术考》(中国陈国符)
  “道教和日本文化”国际研讨会(1985年9月30-10月12日在巴黎举行)
  提交的论文中与天师道有关的主要有:
  《关于“东方朔置文”的考察》(高桥稔)
  《<医心方>养生篇的道教的性格》(坂出祥伸)
  《“祈安醮”的仪礼》(施丹人,即施博尔,下同)
  《道教的“性”和儒家的“性”的概念间的关系》(罗比奈)
  《关于<十牛图>的禅的寓意的道教解释》(卡特林·塞斯皮克斯)
  《临水夫人祭祀——福建道派一例》(珀里奇脱·帕鲁斯)
  法国和日本学者在东京召开了“日本和中国的宗教文化交流”(1988年10月2- 13日)
  在日本东京举行的道教文化研讨会上发表的主要论文中与天师道有关的主要有:
  《中国宗教文化(特别是符咒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变化》(酒井忠夫)
  《日本中世纪的神道和道教》(坂出祥伸和增尾一部)
  《阴阳道的历史发展》(中村璋八)
  《儒教和道教的思想关系史上的玄学》(方达米休)
  《中国和日本的密教中的道教要素》(三崎良周)
  《<洞渊神咒经>的祭仪传统》(穆瑞明)
  《太极观念的地位和意义》(洛尼埃露)
  《日本民俗信仰中表现的“符咒”》(官田登)
  《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王昭君戏》(邝庆欢)
  《灵宝科仪的展开》(施舟人)
  一些专题性的道教研究讨论会发表的文章有:
  《宗教仪式的文献整理与分析》(白克京)
  《火坛:世界最古代的仪式》(司塔尔)
  《人与宇宙之沟通:道教音乐的哲学基础》(冉云华)
  《上海道教斋醮及其“进表”科仪概述》(陈耀庭)
  《道教礼仪与祀神戏剧之间的关系》(田仲一成)
  《消灾仪式》(包士廉)
  《宿启科仪:乐谱和录像以及安灵宝真文、收真文舞蹈》(萨梭)
  《关于道教斋醮及其形成问题》(中国卿希泰)
  
  《步虚小考》(施丹人)
  《秦始皇与方士徐福和卢生》(宫川上志)
  《20世纪道教大师陈撄宁》(韩涛)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研究》(阮仁泽)
  《同一道曲在各地流传中的变化》(陈大灿)
  《“玉音法事”线谱试解举例提要》(陈国符)
  《全真教团史》(窿德忠)
  《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陈耀庭)
  《道家的深湛玄思与批判精神》(北京大学张岱年)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北京图书馆任继愈)
  《从魏晋玄学到唐玄学》(北京大学汤一介)
  《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川大学卿希泰)
  《<淮南子>对<吕氏春秋>的继承和发挥》(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
  《评唐高宗时僧道理论之辩》(中国道教学院李养正)
  《诵经——化劫度的大梵隐韵》(台湾“中央研究院”李丰懋)
  《“正一预修大黄延寿经策”中道教生死与升仙观念析论》(台湾成功大学丁煌)
  《论道教创世纪》(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
  《道家与道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柳存仁)
  《<老子中经>初探》(荷兰菜顿大学施舟人)
  《张道陵与灵井之传说》(法国远东研究院傅飞岚)
  《被遗忘的指示:王弼的<老子>解释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瓦格纳)
  《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之撰述与其思想特征》(日本京都大学麦谷邦夫)
  《三洞四辅思想与道教的成立》(日本早稻田大学小林正美)
  《天师道婚姻仪式“合气”在上清、灵宝学派的演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柏夷)
  《<老子>和<孟子>中的基本喻象》(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
  《论庄子“由技入道”所开拓的精神境界》(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王介英)
  《老子之道——关于世界之统一性的解释——兼论道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位置与意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刘笑敢)
  《略论道家的流派及承传的标准》(加拿大萨思喀彻温大学托马斯)

知识出处

龙虎山志

《龙虎山志》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介绍龙虎山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内容涵盖了地理、天师道、文化、居民和经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龙虎山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天师道文化、文化与文物、民情风俗、经济活动和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兴尧
相关人物
酒井忠夫
相关人物
张士光
相关人物
尉迟酣
相关人物
赵熙
相关人物
孙克宽
相关人物
松本浩
相关人物
丁煌
相关人物
张金涛
相关人物
张继禹
相关人物
郭树森
相关人物
朱林
相关人物
黄兆汉
相关人物
张宝训
相关人物
张行之
相关人物
熊少达
相关人物
柳存仁
相关人物
马季戈
相关人物
沈德忠
相关人物
刘守华
相关人物
张青剑
相关人物
程时雨
相关人物
漆绪邦
相关人物
王纯
相关人物
李丰棘
相关人物
朱荣贵
相关人物
范家伟
相关人物
商庆夫
相关人物
陈虎
相关人物
张汉洪
相关人物
吴亚魁
相关人物
王承文
相关人物
聂亮祥
相关人物
黄细嘉
相关人物
周勇慎
相关人物
傅利民
相关人物
魏明生
相关人物
李后强
相关人物
陈国治
相关人物
李刚
相关人物
高致华
相关人物
周沐照
相关人物
曾广亮
相关人物
王丽萍
相关人物
刘惠琴
相关人物
杨振良
相关人物
郑信平
相关人物
曹国庆
相关人物
傅飞岚
相关人物
吕鹏志
相关人物
李萍
相关人物
王见川
相关人物
徐才金
相关人物
汪兴海
相关人物
张崇宫
相关人物
刘屹
相关人物
张敬梅
相关人物
张贵华
相关人物
聂亮
相关人物
陈中浙
相关人物
马承玉
相关人物
林克
相关人物
西德塞德尔
相关人物
施博尔
相关人物
施特里克曼
相关人物
霍必烈
相关人物
鲁桂珍
相关人物
王明
相关人物
罗比奈
相关人物
三崎良周
相关人物
穆瑞明
相关人物
邝庆欢
相关人物
施舟人
相关人物
白克京
相关人物
司塔尔
相关人物
冉云华
相关人物
陈耀庭
相关人物
包士廉
相关人物
萨梭
相关人物
韩涛
相关人物
阮仁泽
相关人物
陈大灿
相关人物
陈国符
相关人物
窿德忠
相关人物
张岱年
相关人物
任继愈
相关人物
汤一介
相关人物
牟钟鉴
相关人物
李养正
相关人物
李丰懋
相关人物
饶宗颐
相关人物
瓦格纳
相关人物
艾兰
相关人物
王介英
相关人物
刘笑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冈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法国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巴黎
相关地名
东京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