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728 条 115 / 116
171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纸糊油蒌和纸糊帽笼是清代常用的纸制容器和包装工具,油蒌用于盛植物油,帽笼用于小型包装。清末,纸盒渐盛行,但手工糊纸盒仍盛行。进口洋纸板虽出现,但纸盒供不应求。
171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纸制品丰富多样,除供生活实用外,还有用于宗教迷信的纸冥器和纸印年画门神等。纸马作为迷信纸品代表,流传甚广。晚清时迷信之风盛行,浪费资财,有识之士坚决反对。
171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随着手工造纸业的衰落,近代中国开始了机器造纸工业的萌芽。在“洋务运动”推动下,近代民族造纸工业兴起。本文考证了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的历史背景。
171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造纸业历史悠久,但清朝晚期在封闭状态下受到西方洋纸冲击,国产手工纸逐渐被淘汰。洋纸以包装纸和白报纸为先锋占领中国市场,光绪年间开始大量进口。清末虽尝试挽回利权,但国纸因价格高未获广泛采用。
171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晚清时期,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影响,中国经济衰落,但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国人倡导实业救国,掀起创办机器造纸厂热潮,学习日本造纸技艺,培养造纸人才。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也参与其中,推动了中国近代造纸工业的发展。
1716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华章造纸公司为我国最早机器造纸厂,1881年创办,由华商集资,聘美商经营。广东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与其同期成立。两者均早于之前所认为的李鸿章创办的伦章造纸厂,揭开了我国近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序幕。
1717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晚清时期机器造纸工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上海华章造纸厂、伦章造纸厂、广东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海华昌造纸厂、上海龙章造纸厂等。
1718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的情况。其中包括古纸分析研究的意义、灞桥纸、居延纸和扶风纸、旱滩坡纸、广州南越王墓纸状残片、敦煌马圈湾纸、辽代几件古纸鉴定、清朝及民国初年的几种样品鉴定等。
1719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古纸的定义及蔡伦造纸术的历史地位。通过分析古纸生产的基本步骤,明确了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的符合书写用途的薄片即为纸。同时,本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古纸残片,并肯定了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历史功绩,为研究造纸技术发展史提供了重要...
1720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通过对灞桥纸状物的详细分析,发现其纤维未经剪切和打浆处理,结构松弛,非抄造而成,而是纤维自然堆积,因此不是纸。同时,钙含量与商品麻相近,可能是麻絮衬垫物。该发现为研究古代造纸术和文物鉴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172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居延纸和扶风纸均出土于汉代遗址,早于蔡伦纸。两者均为麻质废料制成,虽具备纸初步形态,但质地粗糙,未经完整抄造过程,不宜书写。居延纸未经定形干燥,扶风纸洗涤不佳。二者可视为纸的雏形。
172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通过对旱滩坡纸的分析,发现其工艺精湛,使用了涂布加工技术,展现了东汉晚期造纸技术的较高水平。而灞桥纸、扶风纸和居延纸则为纸的雏形,原料粗糙,加工简单,不适于书写。蔡伦总结了前人经验,改良原料和工艺,推动了造纸术的进步,对人类文化传...
172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越王墓出土的纸状残片经鉴定为苎麻纤维的麻絮和麻布,而非纸。这些麻絮和麻布作为铜匜的包裹和衬垫物,经水泡、腐蚀后形成纸状残片。这表明古代常用麻布和麻絮包裹铜质器皿,并非纸制品。
172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麻纸残片经分析,显示纸结构现象及加填涂布工艺。尽管这些纸具备书写价值,但考虑到遗址可能遭后人干扰,且出土的主要书写材料仍为木简和竹简,因此目前无法断定西汉时期已生产此类纸。
172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辽代纸样分析显示,原料以树皮纤维为主,部分使用谷草纤维。纤维处理工艺独特,先舂捣后碎断。纸样白度低,未漂白。抄造使用竹帘,精度不高。纸样经表面处理,使用填料及涂料常见。发现姜黄色纸,染料可能加于纸浆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