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纸油篓、纸帽笼、纸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711
颗粒名称: 九、纸油篓、纸帽笼、纸盒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纸糊油蒌和纸糊帽笼是清代常用的纸制容器和包装工具,油蒌用于盛植物油,帽笼用于小型包装。清末,纸盒渐盛行,但手工糊纸盒仍盛行。进口洋纸板虽出现,但纸盒供不应求。
关键词: 清代 造纸业 纸制品

内容

纸糊油蒌,是盛植物油的容器,凡盛产植物油的地方,都大量采用。东北盛产豆油及烧酒,西南盛产桐油、茶油、菜油等,在没有金属(铁桶)容器以前,无不用之。北方用柳条编,南方用竹篾编成篓子,然后用厚质强韧的楮皮纸或桑皮纸糊上风壁,其制法在《东三省物产资源》一书内载:“油篓制造,以柳条编成,口大下小,内用猪血和石灰糊裱桑皮纸数层,不惧雨水浸淋……坚固轻巧耐用,普通装油酒一二百斤,大者可容三四百斤……”。南方制法大抵相同。油篓消耗的皮纸数量颇大,如山东蒙阴县盛产花生油,需大量油篓,用桑皮纸糊制,故造纸业亦盛,清末时尚有纸槽户百多家生产桑皮纸,供榨油坊购用。
  纸糊帽笼是清代在末有纸盒以前的纸制小型包装容器。其制法是以竹篾编织为胚,内外用猪血和石灰涂皮纸糊上,外面再涂油以防潮湿。各种货物都普遍使用,不限于瓜皮帽。
  到了清末,包装纸盒始渐盛行,当时国内尚无机制纸板,最初是用粗草纸做里层,内外裱糊白纸制成,从而淘汰了帽笼。各城市从事手工糊纸盒者众多,自成一专业,定有行业规约,如宣统元年湖南长沙《纸盒业条规》载:“我等纸盒生理一业,合计城厢不下三十余家,向来议有旧章,而今情形迥异,加以各物腾贵,各项工艺均议加价。且近年西式纸盒兴起愈新愈奇,销行各铺店商,较畅于昔……”。当时开始进口洋纸板,但纸盒供不应求,故手工糊粗草纸盒仍在盛行。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