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迷信纸品——纸冥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712
颗粒名称: 十、迷信纸品——纸冥器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纸制品丰富多样,除供生活实用外,还有用于宗教迷信的纸冥器和纸印年画门神等。纸马作为迷信纸品代表,流传甚广。晚清时迷信之风盛行,浪费资财,有识之士坚决反对。
关键词: 清代 造纸业 纸冥器

内容

纸制品除供后人享受外,还有一部分为供奉死去的亡人、鬼神享用。所有宗教迷信的纸制冥器,其名堂之多,用纸量亦不小之,这类纸制品,始于唐宋。清代的迷信纸冥器,继元明之后,更加繁盛,成为粗料竹纸的最大销场之一。锡箔纸到明末清初开始盛行,它比纸钱价值更高,在烧纸上贴上小片锡箔称为纸银,贴黄色锡箔称为纸金,摺成纸锭,称为银元宝或金元宝,焚烧以饷死者。纸法船、纸香斗,亦盛行于清代。纸扎房屋、人物在各地民间相习成风。
  纸印年画门神,始于宋而流行于清,北方以天津杨柳青南至炒米店各乡镇为著名产地,最盛行时有专业年画坊一二百家,品种从胖娃娃、门神、仙佛画家以至“四季发财”、“五子登科”、“老鼠娶亲”……五彩缤纷,各式齐备。南方则集中于上海、苏州桃花坞,所印的古典文书年画如《封神榜》、《西游记》、《三国志》里面的人物图景,尤为精美。明清年画内容,大都以神话传说为主,水但畅销于国内,且行销于海外侨胞聚居之地。
  纸印神象最普遍的一种称为“纸马”,凡经营迷信纸品的商店,统称为“纸马店”清代“纸马”称为“神模”变成迷信纸品的代表。关于“纸马”的流传,,据清人王棠《知新录》载,“唐玄宗渎于鬼神,既不用古之牲币,又不用秦汉以后的木马,……以纸为币(纸钱),作为纸马以祀,后世嫌(扎)纸马贵事,以五色纸印画神佛像,焚之神前,亦沿称纸马”这是纸马的由来。
  清代在北京城,内设的纸马店很多,早先有“京”“乡”两种纸马店之分,京行纸马店多设在广安门和广渠门内,分为大五彩、小五彩、黄纸等三种。所绘的“门神”、“灶王”、“百份”等类都是雇用专人为之。乡行纸马店为河北省丰润县半台村为最著,专出瓦金纸,全字斗方、开市大吉、万事如意、黄钱道西、门神金灶等纸制品,每年九、十月即运京交各纸马店销售。清朝晚期,迷信之风甚炽,古代的和“现代化”的纸冥器,花样百出,充斥于市,浪费资财之大,触目惊心,有识之士,无不坚决反对,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秀全所著《原道觉世训》一书中说:“……世间一切所立,一切木石泥团纸画各偶像,……被魔鬼迷蒙灵心,颠颠倒倒,自惹蛇魔阎罗妖缠者也……”。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