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728 条 107 / 116
159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先秦时期已有纸字,但实指缣帛而非植物纤维纸。蔡伦之前的文献中提到的纸,多为缣帛的误称。植物纤维纸发明后,缣帛仍用于重要文件,保留“绫纸”等名称。历史上对纸的误解源于对文献的误读,实际蔡伦为植物纤维纸的首创者。
159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考古发现不足以修改蔡伦发明家之评价的情况。其中包括㶚桥类纸衬垫物、居延金关烽燧残纸、敦煌马圈湾烽燧残纸、放马滩地图残纸、悬泉置书信残纸等。
159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综述了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造纸业的逐步成长,包括原料的多样化、新品种的出现以及社会用纸量的激增。造纸业的发展得到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进步的推动,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涌现出的杰出造纸人才为造纸业树立了功勋。
159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造纸业得到推广和发展,原料多样、品种增加,社会用纸量激增,朝廷支持,形成一定体制和规模。
159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东汉至南北朝,造纸业初步发展,原料和品种增多,造纸技术如施胶、砑光、涂布、染色等得到应用。
1596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左伯纸是汉末著名书法家左伯所制,以其光滑、适于运笔著称,可能是经过砑光加工而成的优质纸张。
1597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晋代已有竹纸存在,张茂、张永叉所造箈纸即为嫩竹纸,王羲之等书法家曾使用,竹纸在晋代处于萌芽阶段。
1598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业蓬勃发展,新品种如藤角纸、桑根纸、侧理纸等相继出现,体现了原料来源扩大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1599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藤角纸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珍贵公文用纸,亦用于佛事,其名称中的“角”字含义尚无定论,但可理解为“藤料公文纸”或“藤纸”。
1600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桑根纸,疑为桑皮纸之误,史书关于桑根纸记载较少,分析认为其实际应为桑皮纸,因桑根数量少、加工难度大且质量不佳,故推测“桑根纸”为误称。
160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侧理纸,即苔纸,古文献记载以海苔为原料制成,但现代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侧理纸常成为诗人词家歌咏的题材,但其实际制造方法和原料尚待确证。
160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蚕茧纸并非蚕丝所制,而是质地洁白坚韧的植物纤维纸的美称,魏晋后多用于书法、诗函及育蚕,后世文献多有所载。
160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朝宋人张永为官封侯,擅长造纸工艺,所制纸张紧洁光丽,被皇帝称赞,后掌管宋皇宫作坊,督造御用纸墨,成就卓著。
160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染色技术起源早,东汉时已有染纸。晋代起,青、黄纸等各色纸广泛用于书写。北魏时染纸技术成熟,但过度追求纸色华丽导致造纸工艺停滞。
1605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东汉中期至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广泛应用于宫庭、战争、著述、书画及书信等领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