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社会用纸激增 促进纸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0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社会用纸激增 促进纸业发展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6
页码: 88-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东汉中期至南北朝,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广泛应用于宫庭、战争、著述、书画及书信等领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关键词: 简牍 宫庭用纸 战争用纸

内容

自东汉中期至南北朝,社会用纸情况以公元404年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虽然产生了造纸术,但由于纸的产量较少,社会使用简、帛的习惯势力很强,以及宫庭有关规定的限制等原因,致使纸的应用范围较小。使用记事材料仍以缣帛、简牍为主,植物纤维纸为辅,这是前期的特点。东晋桓玄(369—404年)掌握朝政大权后,废晋安帝而自立,改国号为楚,即下令以纸取代简牍:“古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从而,社会用纸进入后期,纸张的用量大增,促进了纸业的发展。纸张代替了简牍,普及到各个领域,成为后期的显著特点。
  (1)宫庭及地方官府用纸。三国蜀时,诸葛孔明曾为先主刘备书写借据。何宇度《益都谈》:“先帝(刘备)寓荆州,从南阳大姓邑氏贷钱千万,以为军需,诸葛孔明作保券(借据),至宋犹存。”据说这张借契纸到明代末年还保存得完好无损。西晋时,青纸最为珍贵,宫庭常用来书写诏书,史称:“青纸书诏”。东晋元兴二年(403)以前,书写文书常常是简牍与纸张兼用,而后则全用纸张书写文书。当时对文书用纸要求很高,“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后赵(319—351年)的石虎(295—349)在用纸上更是高出一筹,用艳丽的五色纸书诏。
  (2)纸张也用于战争。《资治通鉴》一六二卷:梁太清三年,“台城与援军信命久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纸鸢),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陔馀丛考》四十卷与《独异志》也有类似记载。北齐海西守将郎基,被围困数月,弓矢缺乏,于是“削木为箭,剪纸为羽,”首创纸羽箭。
  (3)大量纸张用于著述和抄录各种书籍。《全后汉书》四十五辑《崔瑗与葛元甫书》,“今遗奉书千钱为贽,并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崔瑗(77—142年),字子玉,蔡伦同时人,贫而好学,曾任济北相,初从贾逵学,后又奉葛元甫为师,信中所谈“千钱”就是从师之礼。信中所谈之事,展示了植物纤维纸代替缣帛、竹简的发展趋势。《初学记》二十一卷引晋人虞预《请秘府纸表》:“秘府中有布纸三万余枚,不任所给。愚欲请四百枚,付著作史,书写起居注。”《太平御览》六〇五卷:王羲之在会稽居官时,谢安向他要纸,一下子就给了九万张。新疆出土的一部《三国志》,是晋时用麻纸抄写的手抄本代表作。由于抄录诗文成风,历史上曾出现“洛阳纸贵”的典故。于是,自西晋以后,官府藏书量与日俱增。《隋书·经籍志》记载:魏秘书监荀勗所编的一部图书目录所收图书达29945卷。至刘宋元嘉八年(431年),秘书监谢灵运记载藏书为64582卷,梁元帝在江陵藏书7万余卷。与此同时,私人藏书量也极为可观,如晋人郭泰有书5千卷,张华徙居时载书30车,如此等等。所以,《隋书·经籍志·序》概括说,梁武帝(502—549年)执政时期“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此外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日兴,抄写宗教经典之风也随之而起。使用了大量纸张。
  (4)纸张为书画艺术家提供了广阔天地。《三辅决录》云,“韦诞奏:……用张芝笔,左伯纸……可尽径丈之事,方寸千言”。三国魏书法家钟繇(151—230年),精于隶、楷,结体朴茂,出手自然,给后世留下不少名帖,如《宣示表》、《贺捷表》等。王羲之父子赖于纸张得以挥毫疾书,名闻天下。东晋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凭借纸张之助,画人物肖像及神佛、禽兽、山水等,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贡献,赢得“才绝、画绝、痴绝”之称。1964年,新疆吐鲁番出土了一幅长106厘米、宽47厘米的地主逸乐图,由6张小纸连成,反映了晋代的社会生活。南宋以前的名画都用绢,此后才用纸作画。
  (5)书信用纸。据考古发掘研究,认为在蔡伦发明造纸后的几十年间,就有人用植物纤维纸写信。如1907年斯坦因(A·Stein)在敦煌古长城废墟中发现大约为公元150年(东汉)时的信纸,其中有“书浮叩头言”“薛用思起居平安”等礼节性、问候性的语句。
  在同一地点,还发现9,封用古窣利文写的书信,分别装在信封里,其信纸约为19×24厘米大小。1900年,瑞典考古家斯文赫定(SvenHedin)在楼兰废墟中掘出一张字纸,是汉朝将军张奂写给朋友而没有发出的信件。张奂曾于公元155年平定南匈奴。同时,斯文赫定还于此发现一张写有魏主曹芳嘉平四年年号的信纸。《北堂书钞》一〇四卷也有汉人通信的记载:延笃答张奂书,“惟别三年,梦想忆念,何月有违,伯英(张芝)来惠书四纸,读之反复,喜不可言。”在西晋的一些诗赋中,常常反映植物纤维纸出现后人们相互通信的情景。傅玄之子傅咸(294年卒)在所作的《纸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盖世有质文,则理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织绳兮,又造纸以当策,猶纯俭之从宜,亦唯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亦有则,体洁情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淑,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乃六亲乖方,离群所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西晋时的信件也有出土,如斯坦因在新疆罗布卓尔北面,曾发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270年)到永嘉六年(312)的文件和一些信纸。
  (6)家庭及日常用纸亦为大宗。汉末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纸张非常珍爱,对有字之纸更是奉若神明。《颜氏家训》:颜之推(531—591年)曾说:“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文昌宝训》亦云:“一切闲文字,皆与藏经同。故自古惜字者,每得科名报,亦得长寿报,亦得广嗣报,因果颇多,慎不可忽”。
  (7)服饰用纸。自造纸术发明以后的东汉起,人们就把纸张用于服饰、起居。谢承《后汉书》:“羊续,字叔祖,为南阳太守,以清(廉洁)率下。卧一幅布绹(被子),败(被破),糊纸补之”。公元225年(黄初六年,章武五年),诸葛亮征服孟获后,曾规定他们的酋长用白纸束发髻,以便识别。《浣水续谈》云:“蛮酋首领自谓‘太保’,其人推髻以白纸系之,云尚为诸葛公制服也。”两晋南北朝时,纸衣、纸冠则屡见不鲜。
  (8)祭祀用纸。纸在中国的许多祭典和礼仪中,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经过剪裁、折叠、砸制,以代替缣帛、麻布、钱币、神仙、马匹等物,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汉民族用纸品进行祭祀活动,已成为长期流行的风俗。汉时,随葬品用真钱、真帛。南齐(479—502年)东昏侯(萧宝卷)针对这一情况,提倡“剪纸为钱,以纸代替束帛”。这种纸钱起初只用于葬礼,逐渐焚化祭祀鬼神。
  (9)制作家庭日常工具用纸。据说自西晋时起始制纸扇。《法书要录》(丛书集成本)载:东晋孝武帝和安帝都曾禁止用帛制扇,提倡以纸代之。王羲之父子所书扇面均成收藏珍品。二是纸伞。据史料介绍,纸伞源于古时战车之盖。据说纸伞始用于拓拔族所建立的北魏时期,皇家用红、黄伞,百姓用蓝伞。用油纸及细竹条制伞,既能防雨遮日,又有一定的透明度,至今为人所爱。
  (10)娱乐用纸。两晋南北朝时,娱乐方面的用纸主要包括纸鸢和剪纸等。纸鸢就是纸风筝。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纸鸢俗谓之风筝。”本节前面谈到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其本质仍是娱乐用品,只是临时用于战事而已。纸鸢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并且扎制技术已很高超,据说甚至可以载人滑行。唐人李延寿所撰写的《北史》记载:“世哲从弟黄头,使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鸢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阳乃坠。”有些文献认为,纸鸢为韩信首创。《诚斋杂记》:“韩信约陈豨从中起事,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入宫中。”《事物原始》:“纸鸢古传韩信所作”。韩信所处时代尚未发明造纸,谓韩信作纸鸢,只能是缣帛古纸所制。
  这一时期的剪纸主要包括彩胜、窗花等。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早在汉、晋时,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又发展为用罗绦、彩纸剪成饰物或小幡,戴在妇女头上或系在簪下,因此。这种装饰物便称为“花胜”、“彩胜”、“华胜”、“幡胜”等。妇女们头戴花胜习惯多在立春之日庆祝春日的到来。1973年新疆出土了一式七张人胜剪纸。有些剪纸内容为花卉、鸟兽虫鱼、人物等,贴在窗上的,称为“窗花”。如20世纪60年代新疆出土一件圆形窗花,具有民族风格,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图案美。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不断发展,用纸数量激增,有力地促进了造纸业的迅速发展,官私纸坊随之大批出现,生产出各种纸张。例如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在江苏丹阳开设了一个包括造纸的综合性工厂平准署,到齐高帝建元年间,平准署改为专业纸厂,称为“纸官署”,并设“纸官”督营,足见造纸业被当时朝廷所重视。私办纸坊最有名望的当属东晋的张茂、张永叉,造出了许多优良纸张,为皇室和书画艺术家们所推崇。在这个时期,洛阳、长安、山西、河北等地,发展成为北方的造纸中心;会稽、建业(南京)、扬州等地,发展成为南方的造纸中心。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桓玄
相关人物
刘备
相关人物
何宇度
相关人物
石虎
相关人物
崔瑗
相关人物
葛元甫书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贾逵
相关人物
葛元甫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谢安
相关人物
荀勗
相关人物
谢灵运
相关人物
郭泰
相关人物
张华
相关人物
韦诞
相关人物
张芝
相关人物
钟繇
相关人物
顾恺之
相关人物
张奂
相关人物
曹芳
相关人物
傅玄
相关人物
傅咸
相关人物
司马炎
相关人物
谢承
相关人物
诸葛亮
相关人物
孟获
相关人物
高承
相关人物
李延寿
相关人物
韩信
相关人物
陈豨
相关人物
罗绦
相关人物
张茂
相关人物
张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荆州市
相关地名
南阳市
相关地名
台城乡
相关地名
会稽
相关地名
江陵县
相关地名
吐鲁番市
相关地名
敦煌市
相关地名
瑞典
相关地名
楼兰
相关地名
罗布镇
相关地名
紫阳县
相关地名
金银箔
相关地名
永和县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丹阳市
相关地名
洛阳市
相关地名
长安区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