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竹料造纸的萌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59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竹料造纸的萌芽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78-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代已有竹纸存在,张茂、张永叉所造箈纸即为嫩竹纸,王羲之等书法家曾使用,竹纸在晋代处于萌芽阶段。
关键词: 竹纸 晋代 张茂

内容

竹纸是何时产生的?目前尚无定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看法:
  (1)有人把西晋稽含(263—306年)在《南方草木状》提到的“竹疏布”视为竹纸,作为发明竹纸的证据。
  (2)有人认为,“在唐以前的著作中,迄今还没有看到关于竹纸的可靠记载..竹纸起源于唐、五代时的浙江一带”,“竹纸始于晋代之说难于成立。”
  (3)有人从故宫博物院现存王羲之法帖的检验中,否定了王羲之竹纸法帖的说法。实际上也就否定了“竹纸始于晋”的观点。
  (4)新版《辞源》云:“唐以前文献尚无竹纸记载。..旧题王羲之《雨后帖》《中秋帖》皆为北宋人摹本,即书于竹纸之上。”是说二帖用纸虽为竹纸,但属北宋摹本,并非王羲之真迹。
  上述诸论多有偏颇。通过分析和考证可知,“竹疏布”毕竟不是竹纸,不能以“竹疏布”作为根据来证明“竹纸始于晋”。说唐以前尚无竹纸记载,也是不妥当的。故宫博物院现存王羲之法帖,例如《雨后贴》《中秋帖》等,只是王羲之法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故不能以偏概全。
  考证结果表明,竹纸创于晋代。
  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辨》中说:“若二王(羲之、献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盖东晋南渡后,难得北纸,又右军父子多在会稽故也。其纸止高一尺许,而长尺有半,盖晋人所用大率如此,验之《兰亭帖》押缝可见。”既然对东晋的竹纸介绍得如此详尽,说明东晋时已有竹纸了。该篇后来又说:“王氏所藏右军《建安帖》真迹,今在长沙士夫家。其帖本云“四月五日羲之报,建安灵柩至”,足见当时真迹尚存。
  造纸专家罗济也认为,竹纸在晋代确已存在了。他指出葛洪《抱朴子》一书所说:“逍遥竹素,寄情元毫,守常待终,斯亦足矣”中的“竹素”一说,不是指竹简,也不是竹帛,而是竹纸,所言颇有道理,因为中国社会进入晋代,作为书写材料的植物纤维纸已取代简牍和缣帛了。
  苏轼曾说过“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的话,似乎竹纸是宋代的产物,而宋以前均无,虽然也与史实不符。他所说的“古”,不一定就是确指晋代。《辞海》“剡溪”条下注云:“溪水制纸甚佳,古代以产藤纸、竹纸著名。”同时引唐诗人皮日休“剡纸光于月”诗句作证。
  《中国绘画材料史》则探讨得更为深入,认为中国采用植物纤维造纸,最早为麻,而大量出产,一为竹,一为楮。文献记录竹纸,曾为王羲之使用。“会稽之剡,即今之嵊县,会稽遍地皆竹,至今浙东一带,竹纸出产之丰,甲于全国”。
  日本的一项考古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旁证·大泽忍博士通过对现存于日本的中国梁代写经纸的研究鉴定,确认这种纸所用的原料中含有竹纤维,是竹浆和各种树皮浆混合制成的。1943年,秃氏佑祥在《支那之纸》一文中,根据这次实物的科学分析,推断中国在南朝的宋、齐、梁时期,已经把竹料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了。梁开国时间为公元502年,距东晋末年(420年)仅差82年。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与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为同一时间,即公元420年。日本学者的这次科学鉴定,揭开了晋代竹纸的谜底。
  张茂和张永叉为“竹纸始于晋”之说提供了新的确凿的实证。《增补事类统编》载:南朝梁书法家萧子良(460—494年)的一封书信中,曾说:张茂作箈纸,王右军用张永叉纸,取其流利,便于行笔。”
  张茂,东晋会稽山阴人。《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张茂“少时贫有志行,元帝时(317—322年),为吴兴内史。沈充反,与三子并遇害。”张茂卒于公元324年,为官时间不过七、八年。造箈纸的时间一定在他任吴兴内史之前,也就是他在会稽山阴家居之时。
  “箈纸”为何种原料的纸?在《周礼·天宫·醢人》中,郑玄注:“箈,箭萌”。郭璞注:“萌,笋属也,”是说“箭萌”就是简竹之笋。由此可知,溶即嫩竹,为箈纸即嫩竹造纸。
  至于张永叉,生卒年月不详,亦无史料可查。但可推知他大概与张茂为同乡,或相距不远。他所造的纸可能也是箈纸,不过比张茂的纸要好,即写字“流利,便于行笔”,所以王羲之喜用。
  王羲之与二张为同时代人(303—361年),但王羲之应属晚辈。前已谈及,张茂卒于公元324年。张永叉没有遭难,在张茂去世后,可能继续从事造纸事业。王羲之在会稽为官,酷爱纸张,同张永叉因“纸墨之缘”而相识。
  综上所述,“竹纸始于晋”之说不是“难以成立”,而是可以成立的。这时的竹纸,因属初创,尚处于萌芽阶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成立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赵希鹄
相关人物
罗济
相关人物
葛洪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皮日休
相关人物
刘裕
相关人物
司马德文
相关人物
张茂和
相关人物
张永叉
相关人物
萧子良
相关人物
张永
相关人物
张茂
相关人物
沈充
相关人物
郑玄
相关人物
郭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会稽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
剡溪
相关地名
嵊县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大泽镇
相关地名
海南朝鲜族乡
相关地名
吴兴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