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侧理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01
颗粒名称: 三、侧理纸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侧理纸,即苔纸,古文献记载以海苔为原料制成,但现代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侧理纸常成为诗人词家歌咏的题材,但其实际制造方法和原料尚待确证。
关键词: 侧理纸 苔纸 造纸原料

内容

侧理纸,即苔纸。“侧理”也称“陟理”、“陟釐”。《拾遗记》九卷说:“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邪侧,因以为名。”《负暄杂录》也说:“苔纸,以水苔为之,名侧理纸”。明代张自烈《正字通》又说:“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纸,王子年曰:‘本陟釐纸,汉人语伪耳。’”苔纸又有苔笺之名。《绍兴府志·物产志二》引《嘉泰志》:“剡之藤纸,得名最旧,其次苔牋。”
  侧理纸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后秦王嘉的《拾遗记》和梁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拾遗记》说:“张华造《博物志》,奏于武帝,帝赐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名医别录》说:“陟釐生江南池泽……此即南人用作纸者”。后来又有一些古籍、碑铭记述此纸。陈伯玉的《潘尊师碑铭》曾提到“宝书青苔纸”一事。唐代李肇《国史补》:“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牋,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牋。苏轼《志林》:“昔人以海苔为纸,今无复有。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
  苔的性能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述。《庶物异名》疏:陟釐是水中的粗苔,青绿色,适于造纸。李时珍《本草纲目》:海苔除叫做陟釐、陟里以外,还有侧梨、水苔、石发、水衣、石衣、水绵等名称。“陟釐生水中石上者,蒙茸如发,有水污在石而生者,缠牵如丝绵之状,俗名水绵”。藻类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可分为许多门类。藻类体内除叶绿素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其他色素,使藻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又可分为蓝藻、绿藻、黄藻、金藻、褐藻、红藻等。它们在海水、淡水中,地面、树上等领域均可生长。光是褐藻门马尾藻科植物就有羊栖菜、海蒿子、三角藻或马尾藻等。
  有人认为,海苔不能用来造纸。如李书华在《纸的起源》中说:“所谓以苔为纸,大约‘加胶’用苔,而非以苔代替其他纤维。”近年来,有人还搞了模拟试验,也认为不能用纯苔料造纸,只有加足其他纤维方可。蒋玄怡在其《中国绘画材料史》中则直接否定苔纸的存在,说“侧理纸究其实际,实为麻所造,……中国文献上之苔纸,当是枲纸之误。晋人称麻为枲,所谓枲纸,就是麻纸。这些问题一经说明,使疑团尽释。”他们认为,海苔(藻)是不能做为造纸原料造纸,甚至认为文献关于苔纸的记载是历史的误传。海苔能否用来造纸?宋、元、明以来的文献记载苔类可以造纸。孔尚任《享金簿》:“侧理纸方广丈余,纹为磨齿。”这可能是用浇造法所制,即把纸浆直接浇在竹席上而形成的大幅苔纸。金埴《巾箱说》:“阙里孔稼部东塘尚塘殇载馀,予重过其居,索观其家藏唐硬黄、宋海苔侧理二纸,与嗣君榆村衍志坐黄玉斋摩挲半日,洵法物也。”但很难说明它是植物纤维纸。又:“孔翰博宏舆毓挺所著《拾箨余闲》,载列甚晰。云……海苔侧理纸长七尺六寸,阔四尺四寸五分,纹极粗疏,犹微含青色”。《浪迹丛谈续谈三谈》:“高房山《青云晓霭图》立轴,《销夏录》所载,乾隆间,苏州王月轩以四百金得于平湖高氏。有裱工张姓者,以白金五两买侧理纸半张,裁而为二,以十金嘱翟云屏临成二幅”。传说20世纪30年代,日本千叶县建立了帝国海藻纸桨厂,用海藻造纸。1942年,陕西西安塞振华纸厂也曾用青苔造纸。但至今还不能确切说明“海藻”及“青苔”的详尽情况。
  侧理纸或苔纸,常常成为诗人词家歌咏的题材。宋人王洋《东牟集》五《和陈长卿赋芭蕉》诗云:“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巴峡神。”陆游《渭南文集》五十《破阵子》词曰:“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从他们的诗词中,也无法看出这种纸的实际情况。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自烈
相关人物
陶弘景
相关人物
张华
相关人物
陟釐生
相关人物
陈伯玉
相关人物
李肇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李时珍
相关人物
李书华
相关人物
蒋玄怡
相关人物
孔尚任
相关人物
黄玉斋
相关人物
王月轩
相关人物
塞振华
相关人物
王洋
相关人物
陈长卿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相关专题

侧理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