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蚕茧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02
颗粒名称: 四、蚕茧纸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84-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蚕茧纸并非蚕丝所制,而是质地洁白坚韧的植物纤维纸的美称,魏晋后多用于书法、诗函及育蚕,后世文献多有所载。
关键词: 蚕茧纸 植物纤维纸 诗函

内容

提到蚕茧纸,人们自然会想到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帖》。相传这一名迹就是用蚕茧纸所书,到了唐代,作为唐太宗陪葬品被葬入昭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憾事。所以,苏东坡曾有“兰亭茧纸入昭陵”的叹惋之词。于是,蚕茧纸也随之扬名于天下。唐、宋时,对此多有记载。张彦远《书法要录》:“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集序。”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一《纸谱》,“羲之永和九年制兰亭序,乘兴而书,用蚕茧纸”历代文人雅兴不尽,纷纷用不同文体大加渲染。何延写了《兰亭记》,桑世昌继作《兰亭考》,诗文传颂,世代不迭。
  在古代,蚕茧纸除用作书法外,还可用为诗函之笺。用茧纸写的书信称为“蚕书”或“茧书”。《全唐诗》八一乔知之《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韩偓《红芭蕉赋》:“谢家之丽句难穷,多烘茧纸。”
  古代一些人认为,所谓“蚕茧纸”就是用蚕丝造的纸。新版《辞海》、《辞源》皆作如是解。但是,蔡伦造纸术发明后,不可能用纯蚕丝造纸,一则因为蚕丝比桑麻原料的成本高得多,一般人不会干这种赔本的买卖;二则上等植物纤维纸色白坚韧,完全可以用做书画材料。至于魏晋以后提到的“蚕茧纸”,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指质地洁白、坚韧,有光泽似蚕茧的植物纤维纸,如桑皮纸等。后人出于赞赏而美其名曰“蚕茧纸”与今日“牛皮纸”的称谓性质相同。人所共知,牛皮纸是一种包装纸,,用硫酸盐木浆等原料制成,本来与真正的牛皮毫不相干,但是由于它色泽黄褐、纸质坚厚,故形象地称之为“牛皮纸”,却不能说牛皮纸就是牛皮所制。《世说新语》一语道破天机:“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茧而泽也。”其意为:这种蚕茧纸只是“似茧”而已,并非蚕茧。高丽国一度也造茧纸,但所用原料也非蚕丝。高丽《蓉山丛书》说得好:“高丽茧纸,以纸品坚韧,故曰茧。”上述事实充分说明,魏晋以后提到的“蚕茧纸”不是用蚕丝所制。
  二是,指供蚕蛾产卵的育蚕之纸。一些文献资料表明,所有较为厚实的植物纤维纸均可用作育蚕之纸。李商隐曾有“空留细字如蚕纸”的诗句。虞龢《论书表》:“子敬(献之)门生,以子敬书种蚕,后人于蚕纸中寻取,大有所得。”《天工开物》:“又桑皮造日桑穰纸,极其敦厚,东浙所产,三吴收蚕种者必用之。”
  实际上,所谓“蚕茧纸”,是强韧皮纸的美称。茧是其形容词而已。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张彦远
相关人物
苏易简
相关人物
何延
相关人物
桑世昌
相关人物
乔知之
相关人物
韩偓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虞龢
相关人物

相关专题

蚕茧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