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左伯首创纸面加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5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左伯首创纸面加工技术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77-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左伯纸是汉末著名书法家左伯所制,以其光滑、适于运笔著称,可能是经过砑光加工而成的优质纸张。
关键词: 左伯纸 砑光加工 优质纸张

内容

蔡伦之后约80年(汉献帝时),纸业界出现一位有名的人物,名左伯,字子邑,汉末东莱(今山东掖县)人,他擅长书法,后人又称他“甚能作纸”,其纸面光滑,适于运笔,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纸,称“左伯纸”。
  关于左伯纸,古代文献多有记载。汉代赵岐《三辅决录》:“韦诞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明斯(李斯)籀(史籀)之法,非得纨素不妄下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尽径丈之势,方寸千言。”庾肩吾《书品》:“仲将不妄染毫,必张笔而左纸。”《潜确类书》:蔡伦后左伯善造纸。齐萧子良答王僧虔书:“子邑之纸,研妙辉光;仲将(韦诞)之墨,一点如漆;伯英(张芝)之笔,穷神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唐代张怀瓘《书断》:左伯“甚能造纸,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得其妙。”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左伯……,汉末益能为之(纸),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子邑之纸,研妙辉光。”
  通观上述记载,可知左伯纸精良、光滑。左伯纸如此之好,是抄造而成还是再经加工而成?台湾纸史家陈大川认为是抄造而成,在他所著《中国造纸术盛衰史》中说:“其‘研妙’可解释为纸中纤维组织的匀洁细密;‘辉光’自然是纸色鲜明而有光泽了,但这种鲜明与光泽,我们可以确定是原料纤维本身所具备的,不是外加的颜料或磨光的。”此说还可商榷。左伯纸,现在已无实物可查,难于确定它的情况。但从历代文献所介绍的特点来看,将其视为纸面经过加工的砑光纸比较符合实际。《辞源》卷三:“在物体上碾磨使坚实发亮”为“砑”。看来,“研”即“砑”,是磨光的意思,“研妙”是指左伯把纸面砑光后所出现的美妙效果。“辉光”就是对这种效果的补充说明。在我国古代,向有用石碾研磨纸张、皮革、布帛等物使之坚密、光泽的工艺。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左伯
相关人物
子邑
相关人物
赵岐
相关人物
韦诞
相关人物
蔡邕
相关人物
李斯
相关人物
史籀
相关人物
张芝
相关人物
王僧虔
相关人物
张怀瓘
相关人物
萧子良
相关人物
陈大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掖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