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汤毓贤” 相关
共 13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今云霄县境内有莲花山两处。一在东厦镇荷步村后山上地界,位于东梁山中段,与漳浦山界毗连。莲花山峰崖峭海拔960米。东晋时,为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丹术家葛洪往返歇居处。其时义安郡绥安县本汉揭阳县地,齐武帝临眺莲花山,后人称其为齐帝石。其南为此段...
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高耸云天,群峦拱卫、巍然屹立,环山面海、襟带漳江。明中期建邑城于此山之东,因而此山又成为云霄城的后镇之山。每年元宵与中秋望夜的“将山挂月”...
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陈元光磨剑石在云霄县城西郊将军山北麓风吹岭山坡上。据《云霄厅志》载:“磨剑石在镇城西门外二里许,相传陈元光征蛮时磨剑于此,上有碑镌‘磨剑之石’四大字。”陈元光系唐玉钤卫、归德将军、岭南行军总管陈政之子。陈元光在今云霄域内生活多年,为此主要开...
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火田军陂位于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西北,即竹树潭与珍珠坂两村之间的漳江上游火田溪中段,系陈政、陈元光率驻屯将士所建造的拦江自流灌溉水利工程。火田军陂由滚水坝和引水渠组成,滚水坝长约120米,今残存两岸各一段及江心一节,平面呈“”字形,三段总长约...
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聚星楼位于云霄陈岱镇岱东村。清乾隆四十四年,为防御沿海盗寇的侵袭而建,世居陈姓族人。楼平面为正圆形,直径66.3米,高16米,外墙周长199米,占地3330平方米。圆楼分三层,每层33单元共99间,每一单元的平面形状均为楔形,各设前厅后室,...
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闽南圆形建筑树滋楼又名宜谷径楼,坐落于云霄西路山明水秀的和平乡宜谷径村东北隅。据《云霄厅志》载,该楼于清乾隆五十四年由乡绅高文杰创建,历18年始成。楼分3层,平面呈正圆形,外径50米,周长157米,占地面积1962.5平方米,高约17米,出...
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真实记录了寻书始末。所涉人员,场景,时间,因缘,皆真实呈出。关于这套县志的修纂,付印,轶失、现状……随着寻书的深入一一展现。
8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于秋瑾的生年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有关秋瑾生年的研究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她的出生地福建入手,探索可能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料和各家观点,以确定她的生年。这个问题对于研究秋瑾的生平和辛亥革命等历...
9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邵安夫子的诗稿及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这些诗反映了三个朝代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经历,以及云霄等县现代史上的若干史实和掌故。同时,也描述了闽南风光、名胜古迹和家园风貌。这些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0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陈政墓享堂重建的过程。通过省考古队的清理出土和专家论证,确定了享堂建筑的历史特征和修建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分歧和失控现象。最终,重建的享堂建筑未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造成了建设性破坏。提出了重建享堂建筑是...
11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福建省云霄县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块太平天国时期的墓碑和一件供桌,它们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留给后人的历史文物。太平军在云霄期间的活动和撤离后的状况也被描述。文章指出太平军给漳属民众酿成的历史灾难和错误值得深思和记取。
12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福建省云霄县的文物普查期间,发现了一个罕见的贝丘遗址,该遗址是古人类在原始渔猎生活中遗弃的贝壳、兽骨及生活、生产器具在土层中的夹杂遗存现象。文章详细描述了遗址的发现、保护和发掘过程,以及所出土的文物类型。
1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建筑
石矾塔系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位于“扶舆磅礴,名山环映”的云霄县城以东20公里的漳江入海处,立在万顷波涛中的小岛礁上。此处地当东厦镇乌坵村对面,流贯云霄全境的漳江,经县城至佳州汇合成南北港,闯过石关逶迤入海。两岸南北岐山束腰对峙,俗名“牛...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