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与陈政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16
颗粒名称: 将军山与陈政墓
分类号: K928.3;K928.76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高耸云天,群峦拱卫、巍然屹立,环山面海、襟带漳江。明中期建邑城于此山之东,因而此山又成为云霄城的后镇之山。每年元宵与中秋望夜的“将山挂月”,是云霄八景之一。据查考有关史料,早在二千余年前的西汉元鼎五年,有东粤王余善部将、称“吞汉将军”号力驺者,视此山形如军帐,故屯兵于此。因而当时的人便称此山为“将军山”。
关键词: 漳州 将军山 陈政墓

内容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高耸云天,群峦拱卫、巍然屹立,环山面海、襟带漳江。明中期建邑城于此山之东,因而此山又成为云霄城的后镇之山。每年元宵与中秋望夜的“将山挂月”,是云霄八景之一。清嘉庆版《云霄厅志·形胜·山》载述此山:“在镇城西,修竹里即其处也。脉自平和峰山而来,峭丽秀绝,如刻如绘,昂然独立如大将据帐幄然,因名将军”。据查考有关史料,早在二千余年前的西汉元鼎五年,有东粤王余善部将、称“吞汉将军”号力驺者,视此山形如军帐,故屯兵于此。因而当时的人便称此山为“将军山”。迨唐总章二年,归德将军陈政领兵戎闽,卒葬此山,使其名自此益彰。
  陈政墓位于将军山东麓,依山势而建,为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处,建于唐仪风二年(667年)。现存史迹多为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重修后之原貌。
  此墓规模恢宏,有享堂、翁仲、石兽、望柱、神道碑等仪制设置。墓体呈寿龟之形,椭圆龟背顶,后筑挡土护墙,以斜线纹砖垒砌。坟堆长5.39、中部宽4.93、前宽3.95米,以各式红色花纹砖雕组成须弥座与坟圹墙。墓前下置3个平台,高冠博带的文臣和仗剑怒目的武将石雕翁仲立像,高达2.26米,守护于两则。顺御道石阶而下,是祭祀享堂,系根据1985年出土的建筑台基原状重建。堂上的内外梁上分别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题“开漳先哲”,以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手书“开漳元勋”木匾。享堂前石马、石狮各一对,及一只石蹲羊,一对仰覆莲瓣八棱石望柱。墓园依山势仗列成行,气象威严,观该墓仪制之高,当知“开漳始祖”陈政开发漳州的历史地位。
  享堂前石神道两件石马文武装饰各异,鞍鞯分饰腾云飞龙、翔凤逐鹿浮雕。二马均以整块花岗石雕就,基座饰以翻滚的尘烟。其中居右的全身披戴铠甲装束的具装立马,通长2.56、宽0.50、高2.25米,颈下佩挂缨穗二束,尾部束扎甲胄连接马衣,单缰收结于鞍桥右侧,马衣穿戴几近马膝。马眉、鬃、鼻、额部均有甲片保护,仅露两耳双目,头顶装饰羽饰。颈项上方盔甲浮雕虎头装饰,形态生动,是宋代“甲骑具装”的典型石雕,为全国仅见的珍贵石雕文物。墓区还保存南宋嘉熙庚子年修建记事的刻铭石柱残段和鱼龙形龟首状石雕文物各一件,为研究唐宋墓葬制度和石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1年3月,该古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8月,云霄县政府兴建以陈政墓为中心,以开漳文化为主题的“将军山公园”,占地8公顷。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原国防部长迟浩田等亲笔题匾。建设中维护旧区墓园原貌,依享堂轴线向东延长154米,分三个庭院层层展开。以东大门、龙湖、归德楼依序前后列建于一道中轴线上,再进入墓区的棂星门、华表和大门;进而接以长廊、御碑楼;向上再接以碑亭、牌坊,规模宏伟,庄严肃穆。经玉带桥与原文物绝对保护区紧紧连接。整个墓园显现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特为墓园题匾书联,将军山公园已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文物旅游公园。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方臻
责任者
汤毓贤
责任者
艾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