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墓享堂重建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947
颗粒名称: 陈政墓享堂重建始末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政墓享堂重建的过程。通过省考古队的清理出土和专家论证,确定了享堂建筑的历史特征和修建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建过程中出现了意见分歧和失控现象。最终,重建的享堂建筑未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造成了建设性破坏。提出了重建享堂建筑是关系文物保护实施工作的原则性问题。各方面需要统一认识、统一图纸、统一资金、统一指挥,遵守修建原则,重点是恢复文物原状,统一民主理财,办好享堂重建实事,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关键词: 云霄县 陈政墓享堂 重建始末

内容

陈政墓享堂遗址经省考古队清理出土。在台基遗存中,有一件具有明确纪年铭断柱,上镌“嘉熙庚子春建,坟前仪制十事……”五行阴刻楷字。台基上迭压三层不同时代的遗存关系。根据出土残石柱、瓦饰部件、陶瓷残片、坟前石雕象生和封土建筑看,除了小部分遗存早于石柱纪年,总体遗存仍可确定为甫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均属“坟前仪制十事”的组成部分。
  台基规模宏大,地面立八根方形抹角花岗岩石柱,柱表雕刻粗糙,柱顶印孔用于放置梁柱构架。由于未发现墙壁遗迹,从其开间布局分析,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石柱木梁架,铺红色筒瓦,四面开放式殿堂建筑。结合柱刻与墓前石象生认证,是一座用于祭祀的坟前享堂。
  墓域中石象生仪仗设置,与《宋史》所载有关仪制规定相吻合,使用三品以上官员葬制,并配置享堂。是为仅次于帝王坟墓的贵族墓葬。由于受享堂后封土建筑高度所限,其屋顶应为单檐庑殿式构架。此类构架仅次于重檐式,但高于歇山式重檐或单檐构架。但重新建成的陈政墓享堂,却采用单檐歇山式构架。无形中降低该墓仪制规格,给陈政墓修复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重建恢复享堂建筑,是陈政墓修复工作较关键之一环。如何依旧复原,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从政策性看,陈政墓已于1991年3月20日经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建项目需完善报批手续方能施工;从专业性讲,重建享堂须经专家论证,并依据该建筑遗存状况与时代特征,结合宋《营造法式》进行绘图设计,拟定出具有科学性施工方案送省文管会审查批准。这是事关文物法规实施工作的原则性问题。
  《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古建筑在进行修缮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也规定:“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施工方案由国家文物局审批。”
  文物维修工作是关系千秋万代的神圣伟业。如果没有依法统一领导和监控,并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势必造成难以弥补的建设性破坏。重建陈政墓享堂,早就是全县人民和海外热心人士翘首以待的大事。1993年初,在海外侨胞和全县热心群众的倡议和推动下,经反复酝酿,县委、县政府把重建享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当年县政府文化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县委指示由文物主管部门文化局牵头负责。并要求县政协有关人员协助监督指导,严把重建质量关。在资金筹措上,旅居马来西亚华侨陈先生闻讯先后捐资折人民币15万元,港澳台胞及本县热心人士也纷纷捐资献料,踊跃赞助,共集资50余万元。
  海外“三胞”和当地群众热忱资助文物维修工作是一件值得倡导和鼓励的大好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文物主管部门与具体筹划施工的原整修董事会(民间)之间在修建方案上的意见未能统一。文物主管部门尽管在修复问题上作了大量工作,同时也做了一些让步。但由于未能掌握和统一调控建设资金,故没办法在施工指导中起关键性决策作用。为了顾全大局,、不挫伤群众与海外“三胞”的热忱,文物主管部门一方面提请省考古队加紧设计修复方案;另一方面,在当年4月,向莅临云霄的省文化厅文博处吴玉贤处长、省博物馆王振镛副馆长就重建享堂一事作口头汇报,他们吩咐按报批手续办理,原则上修旧如旧;8月,县有关部门在将军山召开修建现场会议;县政协方接枝主席亲临现场关心。8月22日,县文化局拟写《关于修复陈政墓享堂遗址的请示报告》上报省文管会审查核定。王振镛副研究馆员十分重视和支持享堂的重建工作,他根据建筑台基遗存现象,按宋制设计了庑殿式单檐梁架的施工图纸,并就构件形式,如何卷杀、挖瓣等,提供了较详尽的参考尺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可是,在未获得省文管会批准前,原整修董事会筹划的维修工作已出现失控现象:①于5月15日已动工;②定制石柱并磨光准备刻字;③柱基已用混凝土灌好;④梁架已铺开制作。鉴于此,县文化局于11月12日就享堂修建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拟出《关于陈政墓修缮中一些情况反映》呈报县有关部门,取得县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1994年2月1日,县博物馆负责人赴福州向王振镛索取施工图纸,并向省文管会汇报维修情况。2月6日,王振寄来参考尺度,要求按宋《营造法式》重建。
  为了切实解决修建工作分歧,苏惠卿副县长于2月21日上午在政府小会议室召集有关部门举行第一次专题协调会议。与会人员有,方坤水(县文管会主任)、赖新水、蔡秀桃、方福林、徐碧桐、方群达、汤毓贤、陈旺杰、方继宗。会议肯定重建享堂,建设公益事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出发点是好的。强调先定修建原则,后付诸实施。决定采用王振镛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原则上修旧如旧。确定修建资金统收统付,统一筹划,统一指挥,重大事务须集体研究,避免少通气,走弯路。会后,县文管会、文化局形成《关于陈政墓享堂遗址维修工作会议纪要》。成立由方坤水任组长,徐碧桐、陈旺杰任副组长;方福林任办公室主任,方群达任副主任;汤毓贤、方继宗、方遇春为成员的修复领导小组,加强对修复工作的领导。但领导小组成员中原整修董事会陈旺杰、方继宗在修复方案上与领导小组存在意见分歧。2月25日下午,苏副县长带队到陈政墓现场办公。再次强调统一认识、统一图纸、统一资金、统一指挥的“四统一”,并通知暂时停工。参加人员除修复领导小组成员外,还有方晋基、吴福金、李生毛、林子化。
  2月26日上午,在政府小会议室,县政协副主席方坤水同志主持第二次协调会。与会人员有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赖新水、蔡秀桃、林子化等也参加了会议。会前,苏副县长把情况向江宏真县长汇报,江县长指示能否请专家前来论证。对此,会议强调八条意见:①对照政策,树立信心;②加强领导,集体研究;③暂停施工,商定方案;④自3月1日起,统一资金开支,并规范审批手续,确定由方坤水同志审批票据;⑤请专家论证,恢复唐宋原貌;⑥用政府名义邀请王振镛莅云;⑦继续争取国内外资金,内资由林子化负责发动筹集,外资由陈旺杰继续联系;⑧按组织原则办事,服从集体指挥。
  3月3日,文化局与王振镛联系,王要求屋顶部分按宋式做,造成事实的屋架勉强改造利用,石柱不宜刻字,并透露有故宫专家来闽。4日,文化局长徐碧桐与博物馆负责人,及时往漳州邀请专家来云指导。7日,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级文物专家单士元、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高级建筑工程师郑孝燮、中国传统建筑学会古建筑彩画委员会会长马瑞田、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学会学术委员刘毅等专家学者莅临将军山考察陈政墓。
  他们指出,“陈政墓维修的事,要注意维护文物原状,要有真正文化的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光辉灿烂的。漳州也一样,一定要把漳州风貌保存下来。……那不仅是单单建筑问题,而是那里面凝聚了好多历史文化内涵”。他们参观时,肯定维修中的雕刻工艺,并同意采纳王振镛的实施方案。
  3月12日上午,方坤水同志于文化局主持第三次协调会。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还有吴福金、李生毛、林子化等参加。会议再次强调四条意见:①故宫专家与王振镛对修建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应予采用,可避免重复基建的浪费;②把政府行政行为与鼓励民间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民间组织必须服从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才能做好文物维修工作;③财务实行民主理财,及时向群众公布,并抓紧落实统一建账问题;④办好享堂重建实事,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以上意见由于原董事会某些负责人的固执和阻挠,并没有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梁架结构被制成明、清时代形式,导致施工中屋顶梁架降格变样的严重后果。为此苏惠卿副县长于5月28日上午在政府小会议室主持第四次协调会。与会人员有方坤水、徐碧桐、方福林、方群达、林泽民、陈旺杰、汤毓贤、李生毛、吴福金等。会议本着成物不毁的角度,顾全维修大局,既严肃批评了违背文物维修原则的某些人,同意采取折中办法,并就上梁仪式问题做了统筹安排和部署,强调上梁后按要求剪截两端屋橼,以恢复唐宋单檐庑殿式屋顶的外观。但由于上述阻力难以消除,连折中办法也实施不了。
  1994年5月30日上午8时,陈政墓享堂上梁,直至翌年3月13日建成庆典时,屋顶依然被建成单檐歇山顶结构。这就是本次重建工程中的最大失误之处,有关方面当引为鉴戒。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合刊)》

本书收录了庆祝活动概述,风雨同舟荣辱共同心同德竞向前,县政协历届各次会议简况,县政协四十年大事记,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庆典诗词选,发挥历史文化优势 建设美好漳水云山等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毓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