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生年攷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774
颗粒名称: 秋瑾生年攷辫
分类号: K820.57
页数: 11
页码: 90-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于秋瑾的生年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研究者的观点存在分歧。有关秋瑾生年的研究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她的出生地福建入手,探索可能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料和各家观点,以确定她的生年。这个问题对于研究秋瑾的生平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秋瑾 研究问题 福建

内容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研究她的生平,对于研究辛亥革命,乃至整个近代史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史学界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在生年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分歧,有1875年、1877年、1878年和1879年四种说法,至今未趋一致。我认为,如果从出生地这个角度来进行探索,或许能取得一定的突破。
  (一)
  尽管对秋瑾生年的研究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说她出生于福建,却是各家一致认同的。秋宗章《六六私乘》:“大姐(秋瑾)诞生于福建某县署,时露轩公(秋祖父嘉禾)方权县事,星侯公(秋父寿南)随侍在任所也。”①但出生在福建的哪个地区,也有三种不同说法:
  闽侯说。见於秋经武《秋瑾生年为一八七五年》(《浙江学刊》1983年第2期),晨朵《秋瑾生年再辨》(《辛亥革命史丛刊》第四辑)。秋经武所持的依据为从《秋氏本支历代世系表》(即秋氏家谱)抄录的秋学礼——秋家丞——秋嘉禾——秋誉章一系的忌日牌中载:“妹,秋闺瑾,字璇卿,乙亥年十月十一日生辰,丁未年六月初六日讳忌,生肖属亥,生於福建闽侯。”晨朵则引用秋瑾内侄秋仲英《关於秋瑾的生年及其他》:“秋嘉禾於同治甲戌(1874年)因父秋砚云去世,按清皇朝例,全家丁忧居闽侯。”因而认定秋瑾生年为1875年。
  厦门说。见於伍贻业、方积根《秋瑾》,秋宗章《关於於秋瑾与六月霜》(《人间世》第33期),徐双韵《记秋瑾》(《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1月版)。均以秋宗章所说,秋瑾生于厦门府同安县为依据。
  云霄说。见于吴秀峰、张瑞莹《关于“秋瑾烈士生年考”的补充》(《文汇报》1961年12月10日),邵雯《秋瑾出生年代初考》(《历史研究》1978年第11期),徐光仁《秋瑾诞生百年祭》(《华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沈祖安《拚把头颅换凯歌》(《杭大学报》1979年1—2期),以及《绍兴名人传》等,这些文章则是以秋嘉禾宦历为依据。
  (二)
  秋瑾的生年与出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出生地又与其祖父的宦历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正确判断出生地,必先弄清楚秋嘉禾入闽前后的经历。现据《秋瑾生年、生地再考》②一文,结合地方史志记载,按年代顺序排列如下:
  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秋嘉禾父家丞,病故于江苏省邳州知州任上。
  1874—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秋嘉禾丁外艰,三年丧满,服阕入闽需次。
  1878年(光绪四年戌寅)8月—1881年(光绪七年辛已)8月任福建省云霄厅同知。③
  1881年9月—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调任。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西)—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4月任福建省南平知县。
  1887年5月—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4月调任。
  1889年5月—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8月回任云霄厅同知。④
  1890年10月—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3月任厦门海防厅同知。
  据以上宦历,秋瑾在福建出生生,只能是在1878年8月以后。因为1874年秋嘉禾遭父丧。在清封建皇朝,对于“丁父母之丧”是很严格的,居官的要离职,未上任的不得赴任,秋嘉禾“家世仕宦”当然更不能例外。故而,1875年前后的三年丁忧期间,是不可能到福建做官的。1877年除服,入闽需次。1878年任云霄分府,农历八月廿一日到任,初住“七先生祠”(址今犹存,已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冬至后眷属到齐,才搬入官衙居住。需要说明的是,秋嘉禾入闽为官,首任便是云霄厅同知。因此,秋瑾父亲寿南母亲单氏入闽时间,也只能在1878年8月以后。
  秋仲英在《关于秋瑾的生年及其他》⑤一文中说:据她祖母张淳芝生前所述:“大姑婆生在福建闽侯。因为秋嘉禾先后在福建当过十任知县,其中在同治甲戌(1874年),因父秋家丞丞(砚云)去世,在家丁忧三年,居住在闽侯,生下了秋瑾。”这个说法恐怕不妥,既“在家丁忧”,又为何“居住在闽侯,生下了秋瑾”?邵雯在《秋瑾出生年代初考》(见《秋瑾史料》)中认为,光绪元年(1875年),秋嘉禾尚在故乡绍兴,并未首次宦闽,更谈不上来到云霄县署任职。由此可见秋宗章《六六私乘》“伯姐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之说是无法成立的。
  关于厦门说,有不少文章资料说秋瑾诞生于厦门。如《中外历史名人传略》:“秋瑾,字璇卿,别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原籍浙江绍兴,187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父曾任厦门知府,因此童年常住厦门。”秋宗章《关于秋瑾与六月霜》也有“秋瑾可能生于福建同安县(隶属厦门府)”的说法,其后写《六六私乘》时,只说“伯姐实生于闽”,说明对同安之说已产生怀疑,但也未采用“生于闽侯”的说法。为此,我们对闽中、闽南进行调查,秋嘉禾除了于福建云霄先后做过两任同知(共四年多),南平做过二年多知县,厦门做过五个月海防厅同知以外,均无他的宦迹。秋嘉禾在云霄的两次任期,均有墨迹传世。其宦历也收入《云霄县志·卷十三·秩官》。那么,为什么许多资料都说诞生于厦门呢?因为云霄原是隶属于漳浦的一个镇,到嘉庆三年(1798)才从漳浦、平和、诏安三县划出57保成立厅治,云霄地名过去鲜为人知,由于地域毗连关系常被冠为漳浦、漳州或厦门人。况秋嘉禾也一度任过厦门海防厅同知,故将任云霄同知说成夏门同知,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误会。
  对于云说,凡是承认秋瑾1879年出生的观点大都依据此说。从史料的可靠性看,秋瑾诞生於云霄说服力最强。1979年北京隆重举行秋瑾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夏衍在1979年12月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悼念秋瑾烈士一百岁冥诞文章《秋瑾不朽》,1988年4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信息》以及《绍兴名人传》等著作中,新出版的《辞海》,都认同了这一说法。
  (三)
  由於秋瑾的研究者所持论据不同,以致所涉及的诸如生肖问题、婚龄问题、卒岁问题、留日年代问题等等,都各执一词,颇有出入。笔者认为,如果通过探讨出生地,确定其生年以后,再参证有关文献资料,这些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第一、关于生肖。一些研究者把生肖问题作为确定秋瑾生年的唯一依据,并以其胞妹秋王呈的生肖为佐证,但在引证中却出现了互相抵梧的现象,因而无法达到一致。
  如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秋珵大两岁。”⑥照此推算,秋瑾便是生于1878年。史翼在《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的《去年不是秋瑾烈士一百周年诞辰》一文,沿用了这一说法。
  秋经武在《秋瑾生年为一八七五年》中提出,据秋氏家谱载,秋瑾“生肖属亥,生于福建闽侯”;“秋闺珵,字佩卿,戊寅年(光绪四年)三月初一日生辰,生肖属寅,生于福建云霄。”从而认定秋珵于1878年生于云霄,秋瑾则在1875年诞生于闽侯。王慰慈在《关於秋瑾的确切生年》⑦中也说:“我的母亲秋诞生于光绪四年(1878)阴历三月初一日。”同为秋瑾亲属,王慰慈与王炎华各执一词,使秋瑾与秋珵的生年互相错位。郭延礼《关于秋瑾生年的再探讨》⑧引用王慰慈口授“秋珵1943年卒,享年六十四岁”,认为“秋三当生于1879年”,又与她本人所述的“确切生年”相差一岁。
  对此,我们认为秋珵比秋瑾小两岁,生于福建云霄已不存在异议。1881年8月以前,秋嘉禾尚在福建云霄任内,秋瑾于1879年出生,两年后的农历三月初一,秋珵也于云霄出生,当然也顺理成章。因此,秋珵的生年,较符合实际的结论,应是1881年。
  按理对历史人物生年的确定,应充分重视亲属的意见,但诸如以上亲属意见的互相抵梧和自相矛盾,实在令人无所适从。因此,对于秋瑾生年的考据,不宜仅凭某一说法,而应结合其出生地的考辨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关于婚龄。吴芝瑛《秋女士传》:“年十九,嫁某县某京宦某君。”王时泽《回忆秋瑾》:“十九岁与王廷钧结婚”。1959年中华书出版的《秋瑾》也说“十九岁出嫁”。据载,秋瑾于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结婚,按十九岁推算,当生于1878年。而陶成章《浙案纪略》和《秋瑾传》则为“年十八嫁湘人王廷钧”。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也说“自幼许婚于湘人王廷钧,以父命,非其本愿。年十八出嫁。”按十八岁推算,秋瑾出生年代则应为1879年。
  秋瑾的结婚时间,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在1896年已没有疑义,只是出嫁年龄说法不一,我认为秋瑾婚龄的确定,也只有联系秋嘉禾宦闽经历,才能得到解决。秋嘉禾于1878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到云,尔后搬动家眷随侍,待安置就绪,已是当年年底。在当时条件下,如果秋瑾确于1878年农历十月十一日生,那秋瑾之母入闽,势必带着即将分娩的身孕作长途旅行,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不在情理之中。因此,秋瑾1879年于云宵诞生之说应为可靠。秋瑾十八岁结婚一说,应该可以肯定。
  另外,从秋瑾的儿子王沅德生卒年看,秋宗章《六六私乘》:“(秋瑾)遂与邑绅王氏联姻,于光绪二十二平夏正正月初五日成礼。……越岁五月二十八日生子沅德。”王时澤在《回忆秋瑾》:“秋瑾的儿子王沅德,号重民,1897年生,上海正风大学毕业……1955年在长沙病故,年五十八岁。”完全符合十八岁结婚、十九岁生沅德的说法。
  第三、关于留日年代。秋瑾在《泛东海歌》中,有“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秋瑾集》)的诗句。秋瑾东渡日本留学在一九〇四年春末,一九〇五年夏再次赴日。一九〇五年,正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领土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激烈阶段。细揣诗中语气,应为再次赴日所作。对此,郑云山在《秋瑾史事散论》⑨提出异议,认为秋瑾于一九〇四年春末留学日本,广泛接触新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广泛结识同志,次年春回国后又结识了蔡元培、徐锡麟,加入光复会,还通过陶成章结交一些浙江会党首领,当年夏再赴日本。在这样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这么大的变化,结识了这么多的同志,是不可能有哀怨叹息情调的。”这样解释也未必很准确,我认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作为充满革命热情而又忧国忧民,目睹帝国主义在祖国国土上肆行宰割掠夺,而发出“无策驱胡虏”的慨叹,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她再次赴日就是为了“冀得壮士辅”。如以1905年为“平廿七”,中国旧算法上溯二十六年,其生年正好是1879年。
  第四、关于秋瑾卒岁。故宫档案馆《浙江办理秋瑾革命金案》内《秋瑾口供》载:“据秋瑾即王秋氏供:山阴县人,年二十九岁。父母都故,丈夫王廷钧……”持异议者认为“口供”是清政府官吏所编造,不足为凭。⑩徐鞠如《关于秋瑾生年之我见》 即持此说。笔者认为,年龄不足以构成罗织罪名的依据,清政府无虚构捏造的必要,何况口供末尾又有秋瑾亲手按下的指纹可资借鉴。至少口供在年龄方面是可靠的。陶成章《浙案纪略》:“瑾死时年三十一”;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则谓:“年仅三十有三”。秋瑾于1907年夏血洒绍兴轩亭口。据陶说则生于1877年;按徐说则是1875年。而按《秋瑾口供》便是1879年,正与《泛东海歌》所说“年廿七”相符。
  第五、关于“兰谱”。王士伦《秋瑾出生年代》(《历史研究》1979年第12期)中提供了“兰谱”全文,认为系秋瑾亲笔填写。晨朵《秋瑾生年再辨》认为“兰谱”为光绪甲辰(1904年)元月秋瑾与吴芝瑛义结金兰,由吴动笔书写,秋瑾口报并事后签章的。王士伦在文中以秋瑾自云“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为依据,确定秋瑾为1877年所生;晨朵却按足龄计岁法推算,认为秋瑾于1875年所生。总之从史料看,“兰谱”一文颇为翔实,两种年龄计岁法也各有理由,但从秋嘉禾宦历分析,一八七七年之前,秋嘉禾尚未宦闽。故而,仅凭“兰谱”确定秋瑾生年,尚缺乏有力佐证。“兰谱”所记述的年代,其确切与否,尚有进一步考证的必要。
  1990年6月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附注

注: ①引1933年杭州《东南日报》副刊“吴越春秋”。 ②《云文史资料》第六辑(1986年)。 ③④参见《云霄县志·卷十三·秩官》。 ⑤见山东烟台师专《语文教》1978年第6期。 ⑥见《人物》1980年第3期;《复旦》报1980年4月25日。 ⑦《解放日报》1981年5月14日。 ⑧《浙江学刊》1983年第2期。 ⑨《上海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 ⑩宋元《捏造的“秋瑾档案”》见《新民晚报》1957年6月16日。 ⑪《上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

知识出处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雲霄文史資料第十辑(总第十四辑)》

本文记述了关于云霄县的文史资料,涉及抗旱斗争、移民安置、企业发展、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了具体人物的传略,如方大利、许天爵等。此外,还收录了关于云霄县行政区划、水文、桥梁等方面的文章。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和人物传略等信息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提取,无法在给出的信息中进行具体生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毓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