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315
颗粒名称: 莲花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2
页码: 240-241
摘要: 今云霄县境内有莲花山两处。一在东厦镇荷步村后山上地界,位于东梁山中段,与漳浦山界毗连。莲花山峰崖峭海拔960米。东晋时,为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丹术家葛洪往返歇居处。其时义安郡绥安县本汉揭阳县地,齐武帝临眺莲花山,后人称其为齐帝石。其南为此段最高峰,海拔1001米,再南端便是圆秀的鸡笼山,高海拔957米。古时齐帝石峰近有晋亭,奇石异洞遍布,西南谓黑梁山,均为紫色犬错石林。此处又传为唐代罗隐曾运石填堵东南海口,欲改河道往西南大港而未果。此虽为神话传说,但至今其地貌恰如所述,引人遐思,由衷佩服先民创作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关键词: 漳州 名胜古迹 莲花山

内容

今云霄县境内有莲花山两处。一在东厦镇荷步村后山上地界,位于东梁山中段,与漳浦山界毗连。莲花山峰崖峭海拔960米。东晋时,为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丹术家葛洪往返歇居处。后世有诸多志引《南齐书》载:南齐武帝登临莲花峰,“武帝名颐,小名龙儿,太祖长子,赏赣令。江州刺使晋安王子勋反,帝不从,被系于郡狱,族人莆欣祖破郡狱迎出之,遂率部众百余人举义兵,以众寡不敌,尝避屯揭阳山中,聚众至三千人。后袭破子勋,嗣帝位”。其时义安郡绥安县(今云霄境)本汉揭阳县地,齐武帝临眺莲花山,后人称其为齐帝石。往南谓“龙头嘴”,也称“鸟嘴”,峰高望拔997米,有一巨石横空崭然伸出,泉珠滴落一口石潭,潭上氤氲缭绕,使观瞻者有变幻万千之感。其南为此段最高峰,海拔1001米,再南端便是圆秀的鸡笼山,高海拔957米。古时齐帝石峰近有晋亭,奇石异洞遍布,西南谓黑梁山,均为紫色犬错石林。此处又传为唐代罗隐曾运石填堵东南海口,欲改河道往西南大港(又名曲港,今竹港)而未果。此虽为神话传说,但至今其地貌恰如所述,引人遐思,由衷佩服先民创作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而另一座莲花山乃在云霄列屿镇后垵(今称后安)村旁。莲花山下的村落有宋代古堡称“后垵堡”。而莲花山上又有一处南宋摩崖石刻“降灵宝塔”。
  后堡,南宋景炎年间(1276-1277年)所建,内为乡众居宅。后因明代沿海倭寇海盗尝出没于此,又用为抗倭城堡。该堡为圆形花岗岩条石结构,墙厚0.8米,高2.6-4米,周长约500米,辟有东北、西北两个拱形城门。东北城门高2.15米,宽1.2米,厚1.2米;西北城门高2.3米,宽1.2米,厚1.1米。墙顶有宽2.3米、高4米的跑马道,可以从城墙内侧登上墙头。堡墙辟有瞭望洞孔及部分城垛残迹,属军事性质的防御建筑,但未见城楼旧迹。现堡中与堡外增建民房较多,部分堡墙被毁或被掩盖,全村现住13姓民众近百户人家。
  据《海上见闻录》、《先王实录》及其他史料记载,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曾两次率兵进驻云霄并北上攻打南京。据传,郑成功之侄率水军驻扎后安城时,对此城堡有过维修与加固,用于防御及训练水师。
  “降灵宝塔”摩崖石刻位于后安村北莲花山巅一巨石上,此石高、宽各约7米。崖壁东南面向大海,上存楷书阳刻“降灵宝塔”四大字,字径各约0.4米;右下方阴刻“时大宋嘉定六年(1213年)五月吉日金刚经会众建,都士纪事会首梅川居士郑琚君佩敬书”等铭文,犹明晰易辨。
  此通摩崖石刻,与闽南佛教史息息相关。当时的宋廷对佛教采取适当保护政策且有所扶持,使得漳州境内佛教寺院大肆发展。据明万历《漳州府志》载:“自唐至元,境内寺院至六百余所。”关于漳州境内分布的寺院,在明之前可考者达509所,加上庵岩宫庙数以千计,佛教活动几乎遍及漳州山区与沿海各地,故号称“佛国”。该石刻见证了宋代佛教组织在云霄沿海活动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南方佛教传播史提供了珍贵史迹。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大致以历代胜迹、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三大部分构成,以县(市)区集束的形式展示,力图反映漳州古迹的基本分布和基础情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艾林
责任者
汤毓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