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00 / 2677
298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海为生”。唐宋时期泛海经商是沿海人民的一种生活出路。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有不少海商留居南洋经商,有的还与当地妇女结婚,如龙溪人余士前的父亲是一个海商,娶了一个“番妇”,后客死异国。许多商人久居不返,渐至...
298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88年未漳州市总人口392.08万人,归侨、侨眷427548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9%。州市侨乡的分布以沿海县居多,仅龙海县和诏安县归侨、侨眷人数就占全市归侨、侨眷总数的50%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70年代仅龙海县一年的侨汇收入就占...
298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早期,漳州华侨飘洋过海去海外谋生,把眷属留在家乡。华侨与侨眷分居两地。一条以血缘和地缘结合起来的纽带,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同祖国家乡紧密地维系一起,形成了侨乡的种种特点。华侨愈多的地方,侨乡的特点愈明显。漳州华侨大多数是单身一人往海外谋生的,...
298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角美镇位于龙海县东北部,与厦门市郊区相毗邻,是闽南著名的侨乡。华侨、华人分布于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居印尼和菲律宾各在1.3万人以上。乡民大批出洋或侨居国外,始自明代中叶,月港成为对外贸易港口之时。角美镇的华侨在海外参与组织的民间社团很多...
299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龙海市前身为龙海县,由龙溪、海澄两县合并而成,上溯龙溪县自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五十余年的悠久历史,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是漳州历史上重大事件。龙海在历史沿革发展长河中,共有六次重大的县级行政建制的变化,一是梁武帝大同六年置龙溪县,二是明...
299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中共龙溪县委员会、中共海澄县委员会、龙溪县人民委员会、海澄县人民委员会《关于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之报告》指出:“龙溪、海澄位于九龙江下游,在明朝年代原系一县,后因封建割据,新划海澄县”。析县后历经沧桑变化,1960年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
2992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移治龙溪之后,郡治在城南,县治设在城西。石码镇,位于县城中部,九龙江北溪、西溪汇流处下端的锦江南岸,西距原龙溪县治漳州20公里,东距原海澄县治海澄镇5公里。镇区东与海澄镇山后村交界,西与榜山镇平宁村接壤,南至高坑村,北靠锦江及紫泥镇,面...
2993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龙溪、海澄两县并为龙海县筹备工作期间,自1960年1月31日成立筹备委员会至8月15日国务院第102次会议批准之日止共历时6个月又15天,此期间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统一思想,消除阻力,确保并县工作的顺利完成。龙溪县直机关从漳州搬迁石码,海...
2994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60年2月14日,中共龙溪县委员会、中共海澄县委员会、龙溪县人民委员会、海澄县人民委员会以龙海联字第001号发给龙溪地委、龙溪专署《关于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之报告》,报告主要内容:1、龙溪、海澄县的历史、方位、现状;2、气候条件、...
2995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移民入台垦殖年代早,持续时间长,人数众多,遍布全台。移民垦荒造田,兴修水利,协和“番民”,发展贸易,振兴经济,推动台湾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台湾的变化与发展,处处闪耀着漳州移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奋斗开拓的献身精神。正如《台湾通史》所赞,...
299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早在中更新世冰期发生海退,东山岛与台湾陆地相连。这条陆地被命名为“东山陆桥”,由东山岛向东北经澎湖列岛,直抵台湾。又据1987年东山文物普查收集的史前遗骨化石,其中有块人类右侧肱骨,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属晚更新世末到全...
299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漳州移民入台最初都是分散零星的。明天启元年,海澄人颜思齐带领20多人入台,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辟土伐木,建寮筑寨,垦荒造田,派人到漳、泉募民3000入台垦殖,把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传入台湾,这是漳州移民大规模有组织入台之始。颜思齐因垦台有...
2998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台湾山胞有九族,统称平埔族,又称平埔番。明末清初,平埔族有150多社,4万多人。分布于北部、西部沿海500米以下的丘陵及平原地,即宜兰平原、台北盆地、北部丘陵地、台中盆地、台南平原和屏东平原。平埔族以农耕渔猎为生,因移民入台的影响,逐渐开化...
2999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台湾大规模兴修水利自明郑始,据《台湾通史·农业志》载,郑氏时期军垦建三镇陂、中冲陂、北领旗陂、角宿陂、仁武陂等。官垦及民墨合建公爷陂甘棠陂、五洋潭、大湖陂、赤山陂、鸟树林陂、新园陂、三老爷陂、大陂等。郑氏治台廿三年,建这些水利设施数量并不多...
3000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农产品丰富,但缺乏工业品、生活用品。台湾经济要发展,有赖于开展岛内外的商业贸易。林本源家族入台垦殖农业成为巨富后,就致力于商贸活动。板桥城成为周围地区农产品集散地,商业相当繁荣。继板桥城兴建后,林本源家族第三代林维源,任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