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4220 |
颗粒名称: | 一、侨乡的形成 |
分类号: | K295.73 |
页数: | 4 |
页码: | 159-162 |
摘要: | 漳州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海为生”。唐宋时期泛海经商是沿海人民的一种生活出路。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兴盛,有不少海商留居南洋经商,有的还与当地妇女结婚,如龙溪人余士前的父亲是一个海商,娶了一个“番妇”,后客死异国。许多商人久居不返,渐至数万,爪哇、苏门答腊、满刺加、渤泥、日本等地也有华侨足迹。漳州人民从漳浦旧镇、东山湾、诏安宫口及厦门港出洋到东南亚各国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抗日战争前,漳属华侨汇款大幅度增加。漳州市的一部分侨乡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待安置归国华侨而形成的,如云霄常山华侨农场、龙海双第华侨农场、南靖丰田华侨农场、诏安梅州华侨农场就是一批新型的侨乡。 |
关键词: | 漳州市 侨乡 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