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寮筑寨 垦荒造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231
颗粒名称: 建寮筑寨 垦荒造田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181-182
摘要: 漳州移民入台最初都是分散零星的。明天启元年,海澄人颜思齐带领20多人入台,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辟土伐木,建寮筑寨,垦荒造田,派人到漳、泉募民3000入台垦殖,把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传入台湾,这是漳州移民大规模有组织入台之始。颜思齐因垦台有功,被尊为“开台王”。噶玛兰人口也骤增,有漳籍4.25万丁,泉籍250多丁,粤籍140多丁。吴沙因垦殖有贡献,被誉为“开兰第一人”。漳州移民垦殖的足迹遍布台湾各地,“垦首”林永跃、郑维谦开发台北关渡、北投、士林、石碑。林平源家族垦殖大溪、板桥。据1926年台湾人口调查,全台人口375.16万人。祖籍福建省310多万人,占83%强,漳州府籍占35.1%。从这一比例,可看到漳州移民垦殖台湾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漳州市 建寮筑寨 垦荒造田

内容

漳州移民入台最初都是分散零星的。明天启元年(1621年),海澄人颜思齐带领20多人入台,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辟土伐木,建寮筑寨,垦荒造田,派人到漳、泉募民3000入台垦殖,把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技术传入台湾,这是漳州移民大规模有组织入台之始。颜思齐因垦台有功,被尊为“开台王”。
  明郑以后,在不断有大批移民入台,垦殖中,漳州移民涌现不少“垦首”,较著名的有郑维谦、林成祖、林琼瑶、吴沙、吴化、林本源、陈辉煌、陈泽、林凤等。“垦首”有雄厚的资本,有经营才干,拥有官准的大片土地开垦权,是有名望的开拓者。他们为了扩大垦殖,向移民提供土地、资金、耕具等,订立协约,征收佃谷。漳浦人吴沙43岁时,即乾隆卅八年(1773年)渡台,起初在北部三貂岭与山胞交易货物,经常出入“番地”,渐通“番语”,还为山胞治病送药。因为人正直,得到山胞信任。嘉庆六年(1796年),他招募漳、泉、潮移民200多人入垦噶玛兰。噶玛兰是块沃土,山胞多未开化,“以杀人为雄”。先有西班牙人进入噶玛兰,淡水林汉生入垦噶玛兰,都遭杀害。吴沙入垦噶玛兰,为防山胞袭击,修筑“土围”组织乡勇防卫,就后来所称“头围”。山胞看到吴沙垦地日增,倾众出来反抗,双方都有伤亡,吴沙胞弟吴立也死于战中。吴沙面对困境,继续组织人力,砍木筑路,建立隘寮,放哨巡防,扩大垦殖。随着荒原变良田,依附吴沙的移民日众,开拓到“二围”,吴沙就因劳累去世,由侄吴化承业领导垦殖,经历重重困难,有不少移民因疾病和遭“袭击”而葬身异乡。吴化历12年艰苦创业开垦到“五围”。噶玛兰人口也骤增,有漳籍4.25万丁,泉籍250多丁,粤籍140多丁。另有番社4500多丁。嘉庆十七年(1812年)清廷在这里设噶玛兰厅,后改为宜兰县。吴沙因垦殖有贡献,被誉为“开兰第一人”。
  漳州移民垦殖的足迹遍布台湾各地,“垦首”林永跃、郑维谦开发台北关渡、北投、士林、石碑。林琼瑶、林甲寅垦殖台中雾峰等地。林成祖垦殖板桥、中和、承和。郑萃排、林克明垦殖云林林内、斗六。林平源家族垦殖大溪、板桥。陈辉煌垦殖浊水溪北岸。郑成功部将林凤、陈泽垦殖台南麻豆、嘉义、林凤营等地。云嘉南平野,台中盆地,台北平原,宜兰平原都是漳州移民人口密集区。据1926年台湾人口调查,全台人口375.16万人。祖籍福建省310多万人,占83%强,漳州府籍占35.1%。从这一比例,可看到漳州移民垦殖台湾的重大作用。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文史资料的”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往事回顾”、“禁毒禁赌”、“人物春秋”、“史料拾零”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