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46 条 302 / 364
4516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司马承祯进入天台山,隐居时间达四十年之久,创立了道教天台仙派,缘于司马承祯长期居住天台山,其三传弟子田虚应受宗师薛季昌之命,率弟子冯惟良、徐灵府、陈寡言东入天台桐柏观承继和发展天台仙派而名;或称道教上清天台派,是因司马承祯的先师乃道教上清茅...
4517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本章内容着重探究“仙宗十友”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司马承祯之间,“方外十友”陆余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之间的交游交往、诗文交集等关系及本群体对后世...
4518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仙宗十友”,最早出现于五代。五代画家石恪有《仙宗十友图》画作,收录于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冲。黄休复,字归本,一作端本,蜀(今四川)人。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咸平之前。因为久往成都,和当时四川文人李畋、张及、任玠及画家孙知微、童仁益等...
4519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方外十友”称号最早见于《新唐书·陆余庆传》记载:“余庆,雅善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时号'方外十友查《旧唐书》,仅言陆余庆与陈子昂、宋之问、卢藏用、道士司马承祯、道人法成等六人有交游,关系最好...
4520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综上所述,试比较“仙宗十友”与“方外十友”,有如下异同:1.“仙宗十友”、“方外十友”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他们是初唐时期一些志趣相投,理念相合的人自然组成的交游圈子。“方外十友”为一固定称谓,仅指此十人而已,并非凡唐人中与陈子昂或者宋之问...
4521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本章所指的其他唐人,指的是除召请司马承祯的唐代帝王,“仙宗十友”、“方外十友”和他的弟子之外,曾与司马承祯发生过这样那样关系的唐人。本章就是重点考察这些与司马承祯发生过联系的唐人,旨在探究这些唐人与司马承祯发生的联系,发生的具体情景,司马承...
4522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圣历元年,武则天诏请司马承祯进京,降手敕以赞美之。司马承祯坚辞返回天台山,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崎饯之于洛桥之东”①。武则天派即将担任宰相的李娇设宴饯别,可见武则天对司马承祯的敬重。李娇,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李娇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
4523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生则保其荣名,殁乃称其盛德,节终未允于人望,加赠实存乎国章。故中书令张九龄,维岳降神,济川作相,开元之际,寅亮成功。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作用,因而...
4524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司马承祯为唐一代高道,其思想理论体系乃是三教圆融的结晶。他的神仙修炼思想,心性修炼理念,坐忘主静理论,洞天福地学说等等的提出,无一不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吸收了儒家、佛教、前代道家之长,结合自己长期的修道炼养实践体验,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
4525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唐玄宗在开元间为三经作注,无疑也是弘扬三教的重要举措。开元十年,玄宗亲自注《孝经》,颁于天下及国子学①,并命元行冲为注释作《疏》。玄宗注《孝经》向世人宣示的是坚持儒家正统,要求国人在家行孝,对国尽忠。唐人认为孝是人们全部道德的基础,是决定家...
4526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是指把宇宙人生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看做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的一种思维模式。老子从“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出发,强调“天人合一”,共...
4527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和合”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向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横摄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之中,因此它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有生命力的精髓。天台山和合文化由来已久,被称为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自...
4528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司马承祯的一生,致力于道68年,自21岁学道开始,主要生活于登封嵩山、台州天台山、济源王屋山,以司马承祯跟随潘师正学道5—10年,学成之后云游四海5-10年,中老年时期生活于天台山,晚年80岁之后,居于王屋山计,他一生中大约有四十年时光在天...
4529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司马承祯创立了道教上清天台派的系统理论,倡导“坐忘主静”心性炼养学说,开道教南宗张伯端内丹学之先声。司马承祯长期隐居天台山,往返于桐柏玉霄峰、桐柏观、华顶灵墟之间,炼丹、修身养性,著书立说,秉承老子、庄子的无为学说,在道教上清派宗师陶弘景、...
4530
知识出处: 司马承祯与天台山 | 类型: 正文
司马承祯培养了大批道教上清天台派的弟子,多为名士高道,有些成为帝王之师,使天台派道脉长存。司马承祯一生有弟子七十余人,多为名士高道,如李含光、薛季昌、胡紫阳、张太虚、王仙娇等。尤其是杜光庭成为继司马承祯之后道教理论家和集大成者。田虚应及所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