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吕祖谦” 相关
共 95 条 4 / 7
46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7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如何从福建传播至全国,并形成了不同的朱子学系。
48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著作的西译者,一般推美国人裨文治(1801—1861年)为最早。他于1849年得清人高愈之《朱子年谱》,知朱熹生平学术之梗概,即将《朱子大全》中关于理气、天地、人物等若干片断译成英文。
49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在浙江的遗址和他在浙江的经历。
50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列举和引用的方式,介绍了朱熹在浙江和江西等地题写的榜书,并简要说明了他在白鹿洞书院和庐山地区的题词题字情况。这些榜书和题字不仅展示了朱熹的书法艺术,也反映了他在学术和思想方面的影响。
51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以太极为哲学核心,强调其为本体,动静阴阳之根源。图解与解义深化了太极理念。
5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详细解读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强调太极与动静、阴阳的关系。太极被视为形而上之道,动静和阴阳为其表现。朱子用“本然之妙”和“所乘之机”阐述太极与动静的关系,明确了太极作为动力和本体的地位。
53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注《太极图说》,强调众人虽具太极但常失之于动,唯有圣人能全体太极、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达到最高境界。朱子注重静与定相通,全动静之德即全太极之道,主静是修养方法,以人极兼有二者。
54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太极解义》引发哲学论辩,主要围绕阴阳观、道器之别、仁义中正的体用关系、万物各具一太极等展开。朱子回应各种质疑,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引用二程的思想来阐述体用一源、仁为统体等问题。
55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吕祖谦及其学术的批评在于其治学注重实用,未能由具体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这一形而上的“大本”,被指为“卑则滞于形器”。吕祖谦学术具有包容性特色,兼取各家之长,但因泛观博览而未能归之约,缺乏鲜明主旨。
56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吕祖谦及其学术进行了贬抑,认为其学术偏向实用,缺乏形而上的探求。朱熹批评吕学为“卑则滞于形器”,意指其执着于实用的层面,不能由具体物事上升到天道性命这一形而上的“大本”。
5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批评陆九渊心学“语高则沦于空寂”,指出其专以尊德性为主,先立乎其大,有沦于禅学之虚空的危险。相较于吕学和永康、永嘉等浙东本土学,朱熹认为陆学有更多合理因素,肯定其能变化人,教人“做个人”。朱熹坚守儒之内核的义利之辨,推崇张栻和...
5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融汇汉唐经学与宋代经学成就,既注重文献本义和复古创新,又采纳宋代新儒家经典《大学》《中庸》。此举突显程朱学派的权威性,确立了朱子学派以理学思想指导六经解读的最后理论形态。
59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吴中版本《逍遥先生语录》相较胡氏本多出百余章,其中五十余章为江民表所著,混入原因可能与曾恬的禅学背景和传抄过程有关。
60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朱熹在福建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情况,并探讨了福建地区书院教育和刻书业的兴盛与发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