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8条
析出资源
27条

检索条件

与 “蔡忍冬” 相关
共 28 条 1 / 2
1
资料类型: 图书 | 责任者: 蔡忍冬 ; 谢占强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2
知识出处: 美丽千金 | 类型: 正文
千金,地处湖州东南部水乡平原,土地成片,河道交叉。排塘港纵贯全镇,三里塘港、关王渡港在此汇合又分流。这里孕育史前良渚文化,承受吴越霸主征战,既为西汉吴王钱库,又是南宋运河集市,明清田蚕丰茂,近世瓦窑砖盛。粮桑并茂、渔牧兴旺,是千金的地域文化...
3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浔溪镇陌雄镇探微蔡忍冬浙江向来有“上八府看庙,下三府看桥”的民谚流传,下三府就是指运河与湖港交流的杭嘉湖平原。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与摄影的普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文爱好者不约而同地自发掀起“古桥行摄”活动,通过网络博客、群聊、微信发帖秀图的...
4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旧南浔遗留的大量房产也为新南浔的居住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1957年南浔浔率先实现“无蝇镇”,受到毛主席的关注与赞赏。次年,南浔荣获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卫生先进镇奖状”将少数人的豪奢,化作多数人的幸福!作家徐迟欣闻家乡喜讯特地写...
5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始祖马,最初生活在北美丛林,4000多年前被人类驯服后,马转为草原生活,系食草类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奔行千里,自古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疆场争战等人类活动的动力,以至于工业革命后,“马力”成为一种功率单位的称谓。历史上但...
6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湖州南浔的“頔塘故道”与“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南运河南浔段”整体并入大运河申遗的项目,成为世界遗产地始建于晋代的荻塘,唐代修治时改名頔塘,运河启自湖州东门,经升山、塘南、晟舍、苕南、东迁至南浔,东达江苏平望与京杭大运河会合,流入春...
7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江南的湖漾墩岛是古镇的前世,江南的津梁瓦舍是古镇的今生。双林古称双溪,系由大小相对集中的墩岛聚合而成,很早就是盛产丝绉绫绢的水陆大码头。由于古塘河横亘于镇北,而房舍都是坐北朝南,过去整个市镇给人的感觉是倒着的,闹市在北,田园为南但也正是因为...
8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双林古称双溪,系由大小相对集中的墩岛聚合而成,很早就是盛产丝绉绫绢的水陆大码头。由于古塘河横亘于镇北,而房舍都是坐北朝南,过去整个市镇给人的感觉是倒着的,闹市在北,田园为南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奇特的地理布局,当水路冷落而公路兴旺时,北部重镇几乎...
9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苕南,广义而言即东苕溪之南。生于德清的清中期画家沈铨擅长花鸟,作品中常钤印“家住苕南余不溪”余杭的“苕南书院”由章太炎曾祖于清道光年间捐资创办,同期,湖州书画界有“苕南四隐”,其中的张道岸以画兰花名于世。
10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莫蓉,旧为莫公乡、蓉东南乡。相传境内西南的盛林山土阜为莫公墓,而清同治年间在乡北和睦兜设蓉湖书院。新中国成立之初,改名莫蓉乡、和公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莫蓉乡,1958年属双林公社。1961年,双林公社分出五个公社,该行政区为莫蓉公社。...
11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双林镇大势以长超山为少祖,逆水而上思溪至菱湖,由菱湖东经口木桑开,过盛林山顺流而北,翻身逆结成镇。”盛林山,地处镇南偏西,志载:“山无石骨,草树蓊郁,故名。”土阜高三丈许,传为盛溪莫公墓,莫公具体为何人不详四面环水,积土成山,自古就是风水宝...
12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菱湖,始建于唐,繁盛于明,旧有湖州府东南雄镇之称。明万历《湖州府志》载:“菱湖即凌波塘,其地产菱,故名。”凌波塘到现在已有千余载历史,系唐宝历年间由湖州刺史崔元亮所筑,是菱湖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
13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菱湖,始建于唐,繁盛于明,旧有湖州府东南雄镇之称。明万历《湖州府志》载:“菱湖即凌波塘,其地产菱,故名。”凌波塘到现在已有千余载历史,系唐宝历年间由湖州刺史崔元亮所筑,是菱湖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
14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津济桥,横跨村河南北,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马蹄形桥拱,造型优美又便于通航与泄洪。藤桥,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成化年间重修的种德桥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桥栏被推倒的意外收获,竟是给藤蔓杂树的疯长留下...
15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 类型: 正文
北宋《水利管见》曰:“吴兴居震泽上游,环郡皆山。其水自天目之阳,从余杭而来者为霅水;自天目之阴,从孝丰而来者为苕溪。”东苕溪古称“霅溪”,因曲折逶迤亦名龙溪。清秋苕溪路,水波荡云影,稻浪拥远山,塘鸥鹭飞宋代苏东坡北望霅溪,诗赠吴兴孙太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