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阜归云望镇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97
颗粒名称: 孤阜归云望镇西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61-64
摘要: 双林镇大势以长超山为少祖,逆水而上思溪至菱湖,由菱湖东经口木桑开,过盛林山顺流而北,翻身逆结成镇。”盛林山,地处镇南偏西,志载:“山无石骨,草树蓊郁,故名。”土阜高三丈许,传为盛溪莫公墓,莫公具体为何人不详四面环水,积土成山,自古就是风水宝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居住。元末在丘上始建灵济寺,清初改额“三元殿”,如今又得重光。山顶设有军事航空标识,属国家保护重地。当地人自古重阳登高,近往需去高桥,远足必登林山,故留下许多优雅诗文清代廉吏姚学塽《九日登盛林山》诗曰:“孤阜试登攀,阴晴指顾间。归云仍带雨,斜日忽衔山。风物重阳好,浮生几日间。明年望乡处,落叶满燕关”姚学塽居镇南莫蓉钟秀坊,过龙古兜顺流而下就可抵达盛林山。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双林镇

内容

清初释道元曰:“双林镇大势以长超山为少祖,逆水而上思溪至菱湖,由菱湖东经口木桑开,过盛林山顺流而北,翻身逆结成镇。”这路水系又名盛溪,形似黄龙翻身转过大湾,卷起的漩涡成了油车漾与瓦吉漾,中心高地谓盛林山,河湾西岸叫黄龙兜。 盛林山,地处镇南偏西,志载:“山无石骨,草树蓊郁,故名。”土阜高三丈许,传为盛溪莫公墓,莫公具体为何人不详。四面环水,积土成山,自古就是风水宝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居住。元末在丘上始建灵济寺,清初改额“三元殿”,如今又得重光。山顶设有军事航空标识,属国家保护重地。当地人自古重阳登高,近往需去高桥,远足必登林山,故留下许多优雅诗文。清代廉吏姚学塽《九日登盛林山》诗曰:“孤阜试登攀,阴晴指顾间。归云仍带雨,斜日忽衔山。风物重阳好,浮生几日间。明年望乡处,落叶满燕关。”姚学塽居镇南莫蓉钟秀坊,过龙古兜顺流而下就可抵达盛林山。 双林并无真山,若登此丘北眺,镇西沃野便可尽收眼底:远望稻菽连畈,菰芦曲径;近观流水弯环,疑似龙迹。据《湖州市地名志》载:“解放初,镇西为南北两个乡,南名蓉生,北名土山。1956年,两乡合并,定名镇西,取地处双林镇西侧之意。1958年撤并为双林公社,1961年改为镇西公社。”
  20世纪70年代的双林镇,基本还是旧时格局,东西宽,南面窄,而镇中心紧靠着双林塘发展。我因居于镇南偏西之地,主要活动区域属西栅,故在“东方红小学”西栅分部度过少儿时期。西栅两岸分别称木匠埭与西荡埭,港东架单孔石梁万安桥,俗称斜桥,架梁与栏杆民国年间改为水泥。港西永丰桥为五孔石梁,俗称长桥,横跨南北,清道光癸卯年建。过桥右转南下,一座单孔石拱的大通桥迎面耸立,俗称西高桥,桥拱高达8米,东西跨越塘河,大有气贯长虹之势。据说在天气晴朗之日,登桥南望能见含山。 我们西栅小学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农,通常都是过西高桥去镇西公社劳动。记得读小学时,体育课遇雨就改在室内活动,主要是下棋玩,有象棋、陆战棋、登山棋、跳棋、弹子棋等,还有一种学农棋,属于简单的骰子棋,草绿色的纸棋盘上画着男女学生参加学农活动的情景,从插秧、放羊、赶牛、除虫,到积肥、割稻、拾穗、摘棉花、脱粒结束,如遇到抓青蛙、折树枝等不良情况就得后退几步,或退回原地。我们小学里的学农劳动比“学农棋”里画的要简单多了,基本就是积肥、割稻、拾穗这“老三样”,还采摘过蚕豆和黄豆等,无非是从小培养点劳动观念罢了,就像儿歌里所唱:“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来,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犹如枯燥的课程之外可贵的“放风。
  “舍南舍北皆栽桑,儿女生涯总是桑。民间传说,清代双林东庄的倪家独生女梅英,嫁于镇西倪家滩的王姓为妻,授家传技艺于全村,又及附近的纱机山、里庄、雉头村等地,“倪绫”从此得以行销东南且远达日本,引得吴船粤舶纷至沓来。以农桑为本是湖地的乡土民风西高桥大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造的“共育室”,也就是集体养蚕的房舍,建筑结构为九连体蜂窝状的水泥穹隆式,在江南极为罕见,其灵感明显来自镇南板桥港天主堂的祭坛穹顶的做法。遥想当年西高桥畔,售茧船只云集,新茧堆积如山,如今,西高村的蚕房与对岸的双林茧站遥相呼应,空房旧构见证着湖州蚕桑丝绸行业曾经的辉煌。 西高桥堍曾经有过“双林电瓷厂”,属镇西著名的社办企业,生产电力所需的工业陶瓷。当时,镇上的许多人家都用废旧残次但洁白亮堂的电瓷构件作栏杆或叠围墙,而那些小型的电瓷用品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大游行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大活动,其实就源于民间的庙会巡游,同样需要推着彩车模型过街。双林中学具有美术特长的陈老师、周老师等,就曾选用电瓷厂的“白泥”堆塑过天安门的模型。游行结束所有模型在镇工会二楼展览,那时各单位都群策群力,模型做得巧夺天工,堪称空前绝后。最精细的模型当数电瓷厂用废次电瓷制作的“遵义会址”,小洋楼里的楼梯或家具都一应俱全,曾被置放于镇上百货商店的大橱窗里展览过很久,我们路过总要驻足而观,真是百看不厌。 双林镇与镇西公社隔河相望,双林塘由西至东穿越公社全境,长生桥就在公社所在地,水陆两路都可抵达。长生桥畔的法昌寺,俗称石佛寺,建于宋代,旧址在原镇西招待所与原镇西供销社之间,据说三尊石佛尚存。民国时期道教全真龙门派盛行,镇西长生桥设“馥云坛”。据民国《双林镇志》记载:“长生桥,在木瓜墩,为镇西来龙桥,嘉庆壬申重修,同治甲子兵燹拆损,戊辰己巳重修完固。”1975年,长生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的镇西大桥。小时候我从西高桥徒步去过一次长生桥,据说原是座单孔石拱桥,但我看到的已是新桥。 当年,双林至湖州有小客班轮船,俗称“乓乓班”,因不走双林塘,而是取道邢窑塘,入荻塘至湖州,故行程时间比大轮船要短,深受群众的欢迎。乓乓班”的码头就在西高桥堍。1978年,西高古桥也被新建的水泥桥所取代,所幸还留有旧影聊以缅怀。1980年,我们全家在大雨中前往西高桥坐轮船,离别居住20年的水镇。我们至旧馆登岸转乘汽车,中午于东门下车,步行去当年“嘉兴师专”的红楼,自此定居湖城。同时,另租一艘木船满载家具、细软和书籍,船工从早晨一直摇到傍晚方抵湖州。1985年4月,双林开通公路,水乡班轮也很快终结了近百年的客运历史。 幻溇港,北起太湖口,南下穿越北横塘、南横塘、頔塘、双林塘、练市塘,经洋溪港、高桥港,至京杭运河,河道全长40余千米。在双林的镇西乡西部的宽阔河段上,由北而南依次东西向横跨着明溪、埭溪、永安这三座七孔石梁大桥,合称“幻溇古桥群”,于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埭溪塘桥建于民国初年,明溪塘桥建于1927年,两桥南北相距不到1千米,分属镇西乡土山村与曹桥村。两桥形制也极为相似,皆是近50米长的七孔石梁大桥,由体量巨硕的花岗岩条石构筑而成。永安塘桥在镇西乡南的千亩山村,也是七孔石梁大桥,建筑年代为清道光庚子年(1840),桥西岸为和孚镇张村,此地旧系白潭古渡,故俗称白潭渡桥。桥栏设6对12根雕狮望柱,建造工艺要比北部的那两座塘桥更精致些,年代久远,保存完整。 “路去是往来湖嘉,桥跨东西;流止即苕霅分区,溪通南北。”随着2013年太嘉河工程”浙江段建设的全面铺开,这三座七孔长桥的维修工作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幻溇古桥群”必将成为镶嵌在杭嘉湖东部平原水乡上的“景观玉带”。
   (写于2015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