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怀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99
颗粒名称: 凌波怀古
分类号: K928.43
页数: 5
页码: 66-70
摘要: 菱湖,始建于唐,繁盛于明,旧有湖州府东南雄镇之称。明万历《湖州府志》载:“菱湖即凌波塘,其地产菱,故名。”凌波塘到现在已有千余载历史,系唐宝历年间由湖州刺史崔元亮所筑,是菱湖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凌湖

内容

菱湖,始建于唐,繁盛于明,旧有湖州府东南雄镇之称。明万历《湖州府志》载:“菱湖即凌波塘,其地产菱,故名。”凌波塘到现在已有千余载历史,系唐宝历年间由湖州刺史崔元亮所筑,是菱湖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
  20世纪50年代,吴兴县政府曾设在菱湖镇,皆因民国时期章荣初造福桑梓奠定下工业化的基础。1958年除大炼钢铁外,还办学、修路、兴水利,江南城乡的无数“人民路”,都是那时填河扩建而成,毕竟小桥流水不能适应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菱湖也拆屋填河变秀溪为“建国路”这是镇上的第一条马路。这一年还有至今仍被老菱湖津津乐道的大事,就是北影厂在镇上拍摄电影《林家铺子》,这部老电影如今仍吸引着菱湖人去追根溯源。
  1958年浙江省水产厅和吴兴县人民委员会在菱湖创办了“菱湖水产学校”,校址原为章荣初的旧宅,我母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此校教书。1962年我就诞生在菱湖。不久母亲带着我去了南浔,最后我们举家在双林定居。菱湖通汽车好像是很晚的事。元月2日,我这个名正言顺又名不副实的老菱湖”,随“南太湖人文寻访团”的车队再次回到我的出生之地。同行者有在菱湖住了30年的网友“旁边的人。当地的QQ群友“凌波仙女”还特邀她爱好文史的老父亲,随团作全程导游,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 我们先在小饭店午餐。菱湖有不少美食,很多都是特产。“菱湖雪饺要现炸再滚上白白的霜,和吃冷的相比味道不一样,还有糟鱼干、饭圆、肉饼子、鱼羹、炒肚当、汪丁豆腐、葱油烧饼等,烧饼其实要做得厚才是水平。”我妈以前说,前一天晚上摘的隔夜菜不要买,要买早上才摘的菜,新鲜程度可想而知,鱼也是这样,不是活的就可以,而要精神好的那种鱼,在岸上养了几天的也不算新鲜,这样的东西么随便烧都是好吃的。”呵呵,网友“旁边的人说起菱湖的美食总是滔滔不绝。 饭毕,寻访开始。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进了小巷,穿过“世德弄”,也就是江南大宅常见的避弄”,来到清代的孙氏世德堂”。过去的姓氏或家族皆有堂号标志着血缘、历史与荣誉。古代科举取试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菱湖的孙在丰是康熙九年的榜眼,孙辰东是乾隆三十七年的榜眼。孙氏世德堂由前楼、大厅、后楼组成,如今是居民大杂院,只能看到些边厢小院,资料显示建于同治年间,精华部分并未见到,但营造法式有许多明末清初的遗风,特别是斗拱、窗格和楼栏,所幸已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菱湖公园里的那对高大的太湖石雕狮,原来就是孙家祠堂门前的旧物。 出世德堂,去杨家宅。杨光泩祖宅在镇北栅社区北桥浜路6号,原名羊棚弯角小弄堂,也是“杨万丰丝行”的旧址。杨光泩是民国时期驻菲律宾的总领事抗战时被日寇杀害在菲律宾马尼拉,以杨光泩名字命名的小学、马路,永存马尼拉华侨对他的怀念。2002年4月,杨家之女曾来菱湖祖宅寻根,品了湖州的熏豆茶,她们说:“看到老家,看到还有这些房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很有意思。” 经过周家弄,这里有孙氏“颐寿堂”大宅,再去镇上王家门前8号的“龙湖书画院”。书画院始建于1998年,菱湖古称龙湖,丁丑年腊月,故里乡梓书画同好笔墨结社。石库门外有“菱湖灯谜艺术馆”“龙湖书画院”“菱湖镇史馆”三块石额。二进回廊楼厅,后面还有一进,与住户尚未谈妥。画院有湖州书法家李英题匾,两边花格窗上贴有十二生肖的剪纸,厅堂里挂有灯彩及灯谜,楼下楼上既是展馆,也是书画培训班的教室。“海派大师”吴昌硕联姻菱湖施氏为继室,妻弟石墨也擅书画印,与吴昌硕情谊深厚。还有沈尹默、沈迈士、吴澡雪、吴迪庵也是菱湖籍的书画家。如今“龙湖书画院”由菱湖“孙半镇”的后裔主持。 王家门前还有章荣初为报其嫂资助之恩,于1932年献造的两进三开间大宅。附近的任鸿隽祖宅慎德堂”,是一座三进大院,临街两窗的砖雕为西洋纹饰。
  公园南路的章荣初别墅尚存,俗称“碉堡”,楼厅铺西洋地砖,原是舞厅现为仓库。楼前有两棵雪松,一棵即将枯死。查看菱湖晚清旧志的地图,能见“九墩十三浜,七十二座桥”。翻看1982年的湖州地名志的地图,还能见公园南路前留有一条河道和四座桥梁。这段水乡残照被收录于《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的画册中,今天行走在公园南路,还能看到旧民居石帮岸与河埠的残迹。 肖山弄是弯弯曲曲的长弄,可通到民国时“地下党”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的酱园弄,三开间带厢楼。宅旁有几棵老枇杷树,花朵在严寒中绽放,果子则要到初夏才成熟,有“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之称,《本草纲目》谓:“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并渴痰。”远处有喜鹊在大树上衔枝筑巢,为繁育后代作准备,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同行者“角龙”在混堂弄附近发现大宅,我也跟过去拍摄。此宅石库墙门包有铁皮,用鼓钉组成团寿与如意纹,湖石墙基青砖墙身,做工极为考究。整座房舍被爬山虎包围,南天竹伸出院墙,圆形浆果呈鲜红色。有一扇楼窗开启着,楼裙板上挂有三块腌肉。如果深秋来看,爬山虎的景色就更美了。 五桂厅是不同年代建造的一片老宅。弄内深处有火灾后的断壁残垣,令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湖州东街沈谱琴大宅和月河证通寺前大宅相继遭遇特大火灾,由于都是白天起火,所以我都到场察看,所见惨状仍历历在目。前面就是徐家弄,有墙角界石的侧面,密密麻麻地刻有许多小字,论的是地界俗务,却透着有印章边款的雅致,行家出手就是非同寻常。金石考古学家徐森玉的故居在原浙丝二厂的东南角,宅后有花园假山亭台,惜“访徐氏园不遇”,仅见蜡梅横斜枝出院墙。留下遗憾,来日再补。 终于来到北栅龙溪河西港的安澜桥头,长虹安澜,名不虚传,传为清康熙年间由祗园寺僧松岩募建,直到七十年后的乾隆年间方成,民国时期重建。桥前不远处与湖州、南浔、双林一样有分水墩,过去均建有奎星阁。安澜桥畔历史上风起云涌,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清军赵景贤部曾血战于此;日军侵华时在桥巅修筑碉堡,船队曾遭抗日将士伏击,恼羞成怒的日寇烧了北栅大片民居;民国实业家章荣初在桥两岸始建了丝厂、化学厂和医院…… 时近傍晚,飘起雪花。电影《林家铺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安澜桥上拍摄的,林老板的船从这里摇向远方。如今,我们站在已是中国著名淡水鱼基地之菱湖的安澜桥上,回望流水的岁月和沧桑的时境,心便若那灰蒙蒙的天幕,有喜悦,有沁凉,有春的期盼…… (写于2011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