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梁塔影运河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91
颗粒名称: 津梁塔影运河轮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5
页码: 23-26
摘要: 湖州南浔的“頔塘故道”与“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南运河南浔段”整体并入大运河申遗的项目,成为世界遗产地始建于晋代的荻塘,唐代修治时改名頔塘,运河启自湖州东门,经升山、塘南、晟舍、苕南、东迁至南浔,东达江苏平望与京杭大运河会合,流入春申汀;南又与流经德清东部的京杭古运河相连。
关键词: 运河 发展史

内容

2014年6月,传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喜讯,湖州南浔的“頔塘故道”与“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南运河南浔段”整体并入大运河申遗的项目,成为世界遗产地。始建于晋代的荻塘,唐代修治时改名頔塘,运河启自湖州东门,经升山、塘南、晟舍、苕南、东迁至南浔,东达江苏平望与京杭大运河会合,流入春申江;南又与流经德清东部的京杭古运河相连。 “通驿递,利漕运,卫农田,获水利。荻塘运河沿岸的湖州、南浔、震泽、盛泽等大镇,正是凭借着运河航道,才将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与杭州,成就明、清至民国初年的鼎盛,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带丝绸产业的兴旺发达,担负着“苏湖熟,天下足”国之重任。 震泽,地处吴、越两国交界处,素有“吴头越尾”之称。秦代属乌程县隶会稽郡;三国属吴兴郡;西晋震泽属东迁县;直到唐开元年间才属吴县,隶苏州。頔塘穿越江苏境内的震泽镇区成为市河,系杭嘉湖民船、商船、轮船的集散地,水路交通十分方便。1936年前后,震泽就设有办事处性质的“轮船局”,大多开往上海、嘉兴、湖州等地。1938年浙江兴安轮运行在震泽设分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震泽分行改为“杭震班”震泽代理站,1957年因行政区划的原因,“杭震班”只开到南浔,给江苏的旅客出行带来不便。后经震泽人民政府、苏州轮船公司与杭州方面交涉协商,“杭震班”又重新恢复通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与震泽之间的“杭震班”每天有两班对开。震泽的轮埠在西栅,南浔的轮埠也在西栅。“杭震班”起早出发经荻塘途经南浔,南浔人若要去双林,就可搭上“杭震班”经白米塘穿越马腰的永丰塘桥。 永丰塘桥为三孔石拱桥,明万历年间始建,长65米,宽4.3米,高9米,上下各60级石阶,是南浔至杭州段的运河大桥,堪与杭州的拱宸桥媲美,桥联:“苕霅溯有源,顾宅近尚书,树归学士;杭湖当继临,正波回几曲,水注双溪。”从马腰、洪城、化坛桥……船行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开进双林塘,停靠双林塘桥头的轮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凡遇寒暑假,我必随家人搭乘“杭震班”,去到省城杭州做客省亲,漫长的旅程只有靠透窗观景来消磨时光,故对那“流动的框景”难以忘怀,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暑期虽漫长但总觉过得很快,离别杭城的那天得起早,我们赶到卖鱼桥轮船码头,在湖墅的馄饨店里吃饱喝足,接着是排队检票登船候航。按说回家是好事,但我上船后总想哭。记得某次是祖父亲自送我们登船,真有点朱自清《背影》般的伤感。 约上午8时左右,汽笛长鸣,浊浪翻动,杭震班”离开码头启航啦!晨光映照下的拱宸桥上人潮涌动,两边岸上的自行车、货运车、公交车鱼贯而过。
  那时,拱宸桥两岸分布着杭一棉、浙麻、杭丝联等大型的国营纺织大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轮船沿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京杭大运河行进,接下来是拱墅与余杭交界处的义桥,是座钢结构铁路大桥,幸运时还能欣逢火车飞驰而过,铿锵之声动人心魄。 武林头是运河东西南北的水上交通要冲,轮船开过能看到高桥、厂房与烟囱,总是令人激动。1914年,德清在这里创办第四模范缫丝厂。新中国成立后,由多家丝厂合并为武林头丝厂,成为德清缫丝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 “杭震班”穿过始建于明代的七孔广济大桥,停靠塘栖镇大码头,此地特产是枇杷和甘蔗,旧时还有“跑过三江六码头,少见塘栖廊檐头”的民谚。当年看到廊檐下的木柱都是自然随形或歪斜着的,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在黄宾虹的画中也看到这种歪斜的廊柱时才顿悟,中国人讲究的不就是“自然而然”吗?无论做家具还是建宫殿,柱子的尺寸不强求一律,而鲜活的灵气就源出于随形,就像走进北京明成祖长陵的楠木大殿,感觉只见森林不见“柱”。船身摇动,波浪涌动,“杭震班”再度起锚登程。出塘栖镇后两边是漫无边际的湖漾,我的目光只能随着翻卷的白浪与沉浮的水草移动。有时,客轮会追上长长的货运拖船队列,这是最令人振奋的时刻:几十艘运输船由拖轮牵动着浩浩荡荡地前行,以船为家,吃喝拉撒,船民的水上生活均展露无遗地依次呈现,船尾的凉棚上家家都会种几盆香葱、太阳花或万年青之类的花草,压阵船后总会拖着条小舢,就像大人牵着小孩。
  儿时最简单的游戏就是折纸船,我们经常会折上一队纸拖船牵着玩。时近中午,船行于德清新市的河道上,每每开始用餐时,岸边总会掠过某工厂的原料仓库,堆积如山的动物白骨,令人好奇又惊心。 日头偏西,轮船行至德清、桐乡交界处的含山塘,这里是旅途中最令我兴奋的亮点,孤山寒窑,荒塔衰草,如入诗画之境。含山位于湖笔发源地善琏的镇南,此塔又称笔塔。当年看到山脚下有许多小砖瓦窑,近年湖城旧厂房拆除,有许多“洋瓦”上就模印有“含山砖瓦厂”的字样。山前塘桥有对联:苏浙通衢,孤峰峙立;嘉湖接壤,一水平分。”京杭大运河在此又分出东西两条支流,西线往菱湖,东线至嘉兴。
  船窗观景最好看的是白浪沿着河堤你追我赶地奔流,两岸的桑圃、芦荻、长亭、纤夫、渔栈令人目不暇接。而每每船过桥洞,轮机声就会发出驴叫般难听的“变奏”。轮船至练市与苕南的交界处,穿越化坛桥后就行进在“万家云树接商溪,四野桑麻围泽国”的双林塘上。小时候觉得这桥名怪怪的,原来与佛教有关,赵孟頫名帖《湖州妙严寺记》就是记述此庙的。船过化坛桥,旅客们就忙着整行装,回家总是归心似箭。前面就是“双林三桥”之首的万元桥,轮船也“呜,呜呜”地拉响了汽笛,经过高敞的桥洞,停泊在轮船码头。到站的旅客提着大小行李上了岸,但“杭震班”的旅程并未结束,它又要调转船头由原路返回,出双林塘经南浔白米塘北上入頔塘,最后才到达目的地——“吴头越尾”的震泽镇。 南浔地区的发达,与“杭震班”“申湖班”这些轮船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南浔的商人也在沪、杭两地打拼,留下显赫的历史印痕。清朝浔商顾福昌是南浔的“四象”之一,最初在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后兼营蚕丝发家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开设“顾丰盛丝号”。浔商庞云鏳致富后乐善好施,全力支持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曾捐巨款修缮拱宸桥和杭州下河塘堤。庞云鏳次子庞元济,年轻时赴日考察实业回国后,于清光绪年间与人合资在杭州拱宸桥创办“世经缫丝厂”“通益公纱厂”,后在塘栖又合资开办“大纶丝厂”,生产“西泠”牌生丝、“金银鹤”牌细丝,畅销海外市场。
  20世纪80年代,系江南运河航运的黄金时代,然随着公路的拓宽与畅通,轮船的运输量迅速萎缩,轮班逐渐停航。至1990年,仅剩“杭震班”和“湖申班”还在古老的运河上孤单地行驶着,最后,也无可奈何地隐退于历史的长河,成为几代人悠远的记忆。
   (改于2015年)

知识出处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南浔乡村古镇寻访记》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南浔区的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展示了村镇人文、民俗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忍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