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程颢” 相关
共 128 条 6 / 9
7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学的义理之学旨在创建一种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学说。宋学学者关注道义与政治治理的统一,在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方面做出努力。宋学包含经学、史学和文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明体与达用、内圣与外王的双重功能要求。经过宋学学者的努力,经世致用...
7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性理学大义》是一部涉及周子、二程子、张子、洛学传授和朱子五家理学大义的著作,总共分为14卷。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宋朝儒学中程朱派的性理学思想,其中程朐提出的"性即理"的观点是性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陆九渊、王守仁提出的"心即理"的观...
7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君毅依据朱熹言理气不离不杂,认为在朱熹那里,理贯而主乎生生之气之流行中,从而从形上学的层面把朱熹的理诠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从这一诠释出发,他不仅认为朱熹的“生生之理”是对于程颢言“生生之理”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对朱熹的理...
7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近思录》是南宋时期朱熹和吕祖谦合力的作品,它回顾了北宋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梳理了其脉络。该书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的语录为基础,以“道体”为主题,以“圣贤气象”为卷末,构建了一个内在严密与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编纂过程中,朱熹...
8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哲学在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向度,包括易学、气论、情论、兵事思想、工夫论等方面。其中,工夫论是朱子哲学的一个重要面向,它关乎成人成圣的修养方式与过程。
81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道原堂两壁挂着“宋十贤”的画像,他们是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司马光、张载、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这些人是“道南一脉”的大儒,也是道统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圣贤。其中,周敦颐创立了学说被称为“濂学”,程颢和程颐共同创立了“洛学”,...
8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比较了孟子的好辩与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之间的不同,并探讨了程朱理学对于辩论的态度。文章指出程颢和朱熹都具有好辩的特点,但表现形式不同。辩论是基于人的性体中智之端的要求,表达了明辨是非的需要。朱熹强调知言在养气之前,是更为重要的前提。
83
知识出处: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介绍了朱子前“曾点气象论”的演变。文章指出,在唐之前,虽然也有人谈论曾点,但这些文字多属于文学性质,也多无深意。自宋代开始,才出现了士大夫竞相谈论“曾点气象”的盛况,而其所谈论的内容,也才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在唐宋之际的文学领域,对...
84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理学思潮中的重要流派——濂学,并吸取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哲学思想中。他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与阴阳五行密不可分,是万物化生的基础。与二程的理学思想相...
85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继承了二程的天理论哲学、道统思想、经学和“四书”学,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他在建构自己的理学体系时,选择接受了二程的天理思想,以天理论作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86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礼和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礼是理的具体表现形式,而理是涵盖一切自然、社会、人生、事物规律、法则的本体概念。朱熹强调实践和内心的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礼和理的关系。同...
8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仪礼经传通解》由朱子发起,历经朱子、黄榦、杨复三代学者前赴后继才编撰完成的礼学作品。朱子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内在动力源自下学上达的工夫,而学术根源则是远承二程切问近思的治学方法,直接触发的原因则是宋代忽略礼学的学术偏差。正是三种因素促成...
88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诠释“克己”这一概念时,继承了扬雄、王肃、刘炫、程颐等前人的诠释成果。他系统化和普遍化了“胜己之私”的诠释,将内在意念和外在形躯的修养工夫结合起来,以突出“克己”诠释的内在意涵。在《论孟精义》中,朱熹广泛采集了程颢、程颐、范...
89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高度重视“克己”诠释,认为它是圣人成圣和教人的根本途径,并将其作为自己心性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克己”是根本,圣人与众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由“克己”而得天理、忘人欲。朱熹认同谢良佐的观点,认为“克己”是根本,圣人教人有...
90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程颢、程颐、范祖禹、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尹焞等宋人的“复礼”诠释,涉及礼与理、去私欲与复天理、克己与复礼、礼、心正与复天理等关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