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市” 相关
共 1798 条 58 / 120
85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寿诞礼仪的习俗和仪式,包括五十岁以上的寿诞、亲友的祝贺、寿联的赠送、寿筵的准备和进行等。这些习俗和仪式体现了畲族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畲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85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婚姻制度和嫁娶程序,包括居住规制、八字合婚、搭定等。文章还探讨了童养媳等陋习和其逐渐消失的过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婚姻法的推行和影响。畲族的婚姻制度和嫁娶程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
85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婚姻制度中女到男家、男“嫁”女家、入赘女婿、寡妇再嫁与“上门婚”、童养媳等不同形式的婚姻规制。这些婚姻规制反映了畲族社会对于家庭、继承、香火延续等方面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畲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85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婚姻制度中的“合八字”、“搭定”、“送日子”、“出嫁”等环节,包括这些环节的习俗、仪式和注意事项。这些环节反映了畲族社会对家庭、婚姻、香火延续等方面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畲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86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婚礼中“难为迎亲伯”、“难为媒人”和“难为行郎”等习俗和仪式。这些习俗和仪式体现了畲族社会对家庭、婚姻、传统文化等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畲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这些仪式通过考验男方的能力和才华,以及对女方家庭的了解和尊重,帮助双方...
86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葬制和丧事习俗,包括火葬、土葬、奔丧、哭唱丧歌、接“后投”和超度等。这些习俗和规定反映了畲族人民对于死亡和葬礼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于家庭、亲人和祖先的尊重和纪念。
86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畲族历史文化的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畲族葬俗的发展变化。早期畲族采用火葬,后来随着定居时间的增长,逐渐改为土葬。这些变化反映了畲族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同时,本文也介绍了与葬俗相关的畲族宗谱记载,为进一步了解畲族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86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丧葬习俗中的奔丧、接“后投”和超度等环节。在奔丧中,畲族人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在接“后投”中,女方的娘家人参与吊唁,并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最后通过“做会瞑”的超度仪式,帮助亡魂升天,以求得家族的安宁。这些习俗...
86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宗教信仰和巫术活动。畲族的宗教信仰包括多神崇拜,包括祖宗神灵、民间俗神、道教和佛教的尊神以及自然物体演化的神灵。此外,还介绍了畲族巫术活动的主要操作者“师公”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法器和法术。
86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宗教信仰和巫术活动,包括多神崇拜、祖宗神灵、民间俗神、道教和佛教的尊神以及自然物体演化的神灵。畲家认为这些神灵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健康和丰收。
86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的巫术活动主要由畲巫,也被称为“师公”来主持。这些师公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法术,与神灵进行沟通,为人们祈福、驱邪、治病等。师公在畲族社会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他们被认为是神的代言人,能够传达神的意愿和指示。
86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在各个方面的禁忌,包括人体禁忌、婚期禁忌、丧葬禁忌、居住禁忌、服饰禁忌、药物饮食禁忌、生产禁忌、岁时禁忌和结交禁忌等。这些禁忌源于信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变迁,许多禁忌已经逐渐消失。这些禁忌在畲族社会中...
86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正文
雷国楚、钟应元、钟应魁、钟永模、钟淑兰、雷一声和钟日柱等是福安市的著名人物,他们在武术、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影响。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86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图表
870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地位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畲族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尽管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畲族仍然保留了自己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在革命时期,畲族儿女积极参与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