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仪俗剪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4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仪俗剪辑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13
页码: 717-7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婚礼中“难为迎亲伯”、“难为媒人”和“难为行郎”等习俗和仪式。这些习俗和仪式体现了畲族社会对家庭、婚姻、传统文化等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畲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这些仪式通过考验男方的能力和才华,以及对女方家庭的了解和尊重,帮助双方建立更深的信任和关系。
关键词: 福安市 婚姻习俗 仪俗剪辑

内容

难为迎亲伯
  畲族完婚的前两天,男方必须选择一位能歌善唱的男子,全权代表男方,俗称“亲家伯”或“迎亲伯”。迎亲伯挑上猪肉、禽蛋等聘礼,前往女家接亲。
  女家见亲家伯来,开大门鸣炮接人,亲家嫂把板凳放在厅堂左首让他入坐。亲家伯要晓得谦让,把板凳挪到右边就坐。接着亲家嫂请他抽烟,亲家伯得先拿出烟来敬她们,连小孩也敬。否则,就会被认为无礼貌,便点着鞭炮扔到他的脚下,轰他,烧他的衣衫,取笑他。
  接着亲家嫂拿猪肉、禽蛋过秤。亲家伯一语双关地问道:“亲家嫂,有称(有亲)无?”亲家嫂连声应道:“有称(有亲)!有称(有亲)!”
  古时,与霞浦县相邻的畲村还有喝宝塔茶的习俗,即亲家嫂用红漆樟木八角茶盘捧出五碗热茶,上下层各一碗,中间突出三碗,迭成宝塔形。
  迎亲伯张开门牙咬住“宝塔”顶上的1碗茶水,双手挟下中间一层的3碗茶水,把中下层4碗茶水分别递给4位轿夫,自己则一口饮干以牙咬下的1碗热茶。要是卸不下宝塔茶或且把茶水弄溅了,不但大伙无茶喝,而且要遭到女方的奚落。
  茶饮后吃点心,点心吃后就开始盘歌。看看亲家伯有没有“肚才”。有时还要一对一的“考”,连盘两个晚上,忌讳唱淫秽歌或“问斩”的小说歌。一般头一夜都唱《上东来望》、《路经歌》和《十条起》;第二夜,唱《嫁女歌》、《字歌》与《柴名花名歌》。许多冷门歌,多为亲家伯所掌握。每段歌都由亲家伯起头,对方要是答不上,就换一条,再不会,再换,连换几首,还对不上,那么就算对方输了。先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使对方不敢为难,一切以礼相待,让他顺利地把新娘接回去。否则,亲家嫂要刁难他,率女伴把他围起来,用锅底烟涂成花脸,连夜轰出门去。
  难为媒人
  畲族姑娘出嫁的当天,必须办一桌“出门酒”宴请亲戚朋友。
  席上酒过三巡,新娘由送嫁嫂陪伴去酒席上见六亲,行拜跪礼,凡被跪的人都要送红包作礼仪答谢。有的畲村新娘跪六亲,却在请酒前个别进行。这时受款待的主要是媒人。
  酒席开始时,新娘和众女伴先围住媒人唱《骂媒歌》,媒人戏谑地和歌。随后,由“保定公”,即掌酒壶者,叉开话题道:“媒人公,你今天是骑云来呀还是骑马来?”他要是答骑云来,那么腾云致雨,雨即是酒,就要连喝三杯罚酒。他要是答骑马来,那么保定公就问:“马在哪里?”主人忙答:“马在这里。”拿出了3个骰子和1块碗来。保定公就说:“六亲专心开路。”
  席上诸位就把自用的酒杯、筷子、汤瓢、碟子移到桌塍内(旧时八仙桌的桌枋与桌面会合线以内)。接着大家共同饮酒、下菜。以后,谁要是把餐具露出线外谁就是无心修路,要食罚酒1杯。席间,保定公频频斟酒,媒人也频频问道:“这是什么酒?”保定公答:“是众人开路酒。”接着就是“修路酒”、“京报酒”、“火牌酒”,名目繁多。当饮到“跑马酒”时,保定公拖着贮骰子的碗,沿桌缘“跑”了起来并唱歌。
  唱罢,碗在媒人面前停下来,右手连抓几下骰子,握在手心,高高扬起放入碗中唤道:“哎——鹿来也,鹿!鹿!鹿!”(“鹿”是“禄”和“六”的谐音,“禄”为官贵)这时,骰子只要能转出一个“6”的数,就可把“马”(骰子和腕)交给下一个座位的人。要是抓不到“鹿”,就要食罚酒一杯,直到抓出“鹿”为止。
  席上众人“跑马”抓“鹿”完后,保定公又给媒人斟了2杯酒,说道:“你今天跑马来说亲,很辛苦,应该食双杯。”懂规矩的媒人立刻从坐位上站起来,端起双杯酒倒入壶中,答道:“财归库,谷归仓,感谢亲家了。”大家就不再逼他喝酒。
  难为行郎
  畲家称轿夫为“行郎”。男家迎亲花轿来到女家,女方姑嫂姐妹一般都要出来为难轿夫,与轿夫对歌,比试才华。即以种种借口来留“姐妹”,意欲不把“姐妹”让他们抬走。但是,轿夫则用种种理由说服女方,使花轿顺利出村。如
  女方唱道:
  扛轿人仔过田头,我要留妹一年凑,
  我要留妹做年食,明年给你叫过寮。
  轿夫答歌:
  扛轿人仔过田垅,田垅花絮开花红,
  亲家择得好日子,今晡正好结成双。
  女方唱道:
  扛轿人仔面圆圆,扛顶红轿到廊前,
  姐妹未大你喊叫,姐妹〓做你莫嫌。
  轿夫答歌:
  扛轿郎仔实是贤,扛顶红轿花连连,
  你妹年大正好叫,随人风水管会变。
  他们整个赛歌中,比较有趣的算“求蛙”。
  “求蛙”又称“轿蛙”或“撬蛙”。即是轿夫在男家出发之前,准备好的零钱镍币1包藏在某一轿夫的肚兜里,象征蛙类。届时,女家姐妹们千方百计地把这蛙撬出来。
  仪式开始时,亲家嫂和亲家妹用酿酒的红曲泡4碗红水摆到轿夫酒席的4个桌角上,象征龙潭和坑源。而后唱起一条又一条的《求蛙歌》,以催开轿夫的嘴。
  嫂唱:
  门前喜酒红花栽,十二(张)龙帖请郎来,
  祖公流传求蛙礼,贤郎佳女结头对。
  妹唱:
  红曲炊酒红了红,四个桌角当龙潭,
  娘寮门坝四井水,问郎都叫什么潭?
  轿夫答歌:
  娘寮头井是龙潭,二井鲤鱼跳龙门,
  三潭就是龙化潭,四井是我蛙跳潭。
  嫂唱:
  银瓶斟酒颈下红,三杯老酒请轿公,
  手掏锄头断坝路,坝头断水蛙出潭。
  轿夫唱:
  蛙在深山万里坑,要去做佛〓上天,
  潭深洞浅藏大蛙,藏条蛙牯全身斑。
  妹唱:
  蛙在坑头叫“郎郎”,姐妹相叫去盘潭,
  要捉蛙牯传后代,保苗成熟多收粮。
  轿夫唱:
  蛙在坑头叫“娘娘”,你今捉蛙不内行,
  潭边有个转弯石,弯来曲去你难上。
  妹唱:
  我今捉蛙是内行,慢慢爬到石鼓中,
  修条大路透蛙井,真龙来反不落潭。
  亲家嫂提筷子在席间挟了1片猪排骨、1只熟虾、1块豆腐,象征草罱(辅助割草的器具)、割草刀、磨刀石摆到轿夫面前,唱道:
  蛙在坑头叫咕咕,我今捉蛙用工夫,
  手掏草罱与草〓,利石磨刀来开路。
  轿夫唱:
  求蛙少娘慢步行,问你草罱几姐兄?
  草鞋原是谁人造?磨石出在哪块山?
  嫂、妹分别答歌:
  草罱姓挡七姐妹,八月廿三出世来,
  草鞋原是仙人造,铁拐仙人造出来。
  磨石姓浆讲你听,出在崇儒磨石坑,
  草〓姓爻字伶俐,过尽茅草葫芦山。
  开条大路光溜溜,留给后人扛新妇,
  蛙神多仔多福份,几多亲戚过来留。
  轿夫唱:
  蛙牯学有三步拳,一歇跳转九重潭,
  阿嫂阿姑被弹倒,回头去追讨无痕。
  亲家嫂燃起一把松枝叶放到轿夫的席下,唱道:
  蛙牯漂转九潭头,娘今点火就来照,
  你郎要等我下手,火把来薰大蛙头。
  亲家妹接唱道:
  薰蛙薰到九重潭,薰到坑头石鼓中,
  少娘从细学薰蛙,薰蛙服降心正放。
  轿夫看见桌下浓烟滚滚,呛得大家直打咳嗽,自己又不敢离开席位,一股窝囊气真是难受,于是只得抛出肚兜的那一包钱,亲家妹拾起钱包唱道:
  薰只蛙牯上金黄,姐妹欢喜笑茫茫,
  红红艳艳扛回转,回转寮里发千孙。
  她们回到内厅,把“蛙”打开,将零钱镍币分给围观的小孩。而后,新娘的爹出来敬酒,让轿夫喝醉吃饱,好抬新娘过门。
  难为赤郎
  古时,与寿宁县相邻的一带畲族乡村,畲族姑娘出嫁时,男方必须托亲家伯挑着猪肉、公鸡、酒、菜等,带着厨师到女家煮酒,宴请女方眷属亲友。这个厨师称为“赤郎”。
  他们来到之前,女家必须把铁镬、炊具、餐具等都藏起来。到时,必须由亲家伯和赤郎唱“借镬歌”。唱一件“借”一件,要是哪一样唱不出歌来,哪一样就不“借”。如唱:
  要借炉灶象垛墙,两只铁镬象龙潭,
  借双铜镜对明月,金乌洗浴水中央。
  亲家嫂听歌,从房里频频递出铁镬、镬盖、木勺。
  赤郎又唱:
  再借金网捞珍珠,木龙上天起云雾,
  双龙抢珠火城内,玉女吹箫云头过。
  亲家嫂递给笊篱、饭甑、火钳与火管。
  亲家伯又唱:
  再借三脚油灯盏,两耳朝天煮会响,
  仙女点香来洗浴,凤凰穿腰五味香。
  亲家姑递给灯盏、小铁锅、锅刷、锅铲。
  赤郎再唱:
  再借仙鹤立木台,鲤鱼翻白上灶阶,
  江西金盏与玉碗,姐妹双双不分开。
  亲家嫂递给酒壶、菜刀、碗盏、筷子等。
  上述大件炊具既“借”,小件用具就随之而来。
  亲家伯最后唱道:
  灶前借转寮厅堂,漆桌交椅摆两行,
  八仙落凡来贺喜,六亲食酒齐相帮。
  炊具“借”齐了,亲家伯坐下烧火。可是,干柴也早已换成湿柴,生不着火。即使生着火,亲家妹还要用嘴来吹灭。懂规矩的亲家伯早已在怀里揣着一大把棉花引火,只要灶膛升起火之后,姑娘的母亲就会送来干柴。还有懂规矩的赤郎在切猪肉时,要在衣袖里藏一小块肉,而把切好的肉摆在灶头,吸引她们。一刷完镬,袖筒的肉早已下镬。否则,她们还会在刚刷净的镬里撒入一把砻糠,使他煮不成。同时,厨师还要找机会把带来的公鸡悄悄宰掉,否则亲家妹也要故意来相撞,使他不敢下刀。因为宰鸡时,不能有一点鸡血洒在地上,要是发现一滴血,赤郎就要喝罚酒1杯。
  “借镬”风俗由来已久。相传当年有个名叫钟淑玉的畲族姑娘嫁给一位姓李的少郎,因为淑玉对他不了解,想借婚礼之机,试他才华。于是把屋里陈物统统移开。可是,聪敏的李少郎就看出了她的用意。完婚时,就用对歌的形式,向她要东西,要用一物就唱一物。淑玉在房里听了大喜,便作歌和之,其物应歌而出。几经演变,便成了这样的风俗。
  走嫁
  古时,畲族姑娘结婚都是走嫁。走嫁时,是穿自己编织的草鞋,鞋帮是用红头绳系着,鞋面串着石珠之类。由新郎过来陪伴,步行到夫家。
  新娘走嫁,一行8人,名曰“双喜”,其中女方兄弟或姐妹1人,男方接亲者6人,包括新郎。在这一天子时(凌晨)起程,在天亮前到达夫家。新娘手撑雨伞,伴人手提灯笼,履声踏踏,灯火煌煌,一路上有唱有说有笑。走嫁新娘为了防止路上碰上陌生人“冲喜”,身上都要带化解物,即桂圆,以保吉祥如意。
  这一天,要是同村有两个姑娘出嫁,同走一条路时,谁先谁后,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让夫家远的先走。为了避免先行者将“风水”带走,后行者都要用1头黄牛,角系红布,插上红花,在前面踏路,走嫁者随后,她们认为牛踏过的路子又是新路,因此,过去有钱人家都配上1只踏路牛为嫁妆。
  农具陪嫁
  古时,畲族陪嫁尚有刀斧犁锄之类的农具,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棕衣、笠斗、母羊等物作为姑娘的陪嫁。笠斗此类陪嫁物,要等姑娘嫁出后,到来年三月回头拿。这时还有一个好处是,母亲还可以见女儿一面。陪嫁受孕的母羊母猪母牛者,多是牧羊姑娘、养猪姑娘或者看牛姑娘,一是父母以资鼓励、给姑娘做私蓄(任何人不得侵犯),二是以示送子。
  母舅坐大位
  畲族母舅权力最大。外甥出世,亲友送面送鸡蛋,母舅则要送鸡、送鸡蛋、送衣裤、披肩、银铃和银镯。外甥犯事,母舅有权管教打骂,其他人不得干涉。外甥要是忤逆母亲,除跪母认罪外,还要跪在母舅面前认错。外甥分家,要请母舅做公道人,兄弟妯娌要是意见分歧,发生争吵,亦由母舅说了算。母亲逝世,也要待母舅验尸后方可盖棺。
  畲族男女婚事,先要征得母舅的同意。婚嫁请酒,母舅必定坐“大位”(八仙桌左右侧的中央一个席位)。母舅要是未曾入席,任何人都不得“开筷”。酒过三巡,新娘必须先向母舅敬茶。
  敬茶时,新娘手捧红漆樟木八角茶盘,盘里摆着十个茶盅,盅里泡着糖茶,压上一把银匙,由送嫁嫂引至厅堂,从首度(母舅席)开始,逐席献上一盘糖茶。新娘头戴凤冠,“凤凰”银链银牌叮叮作响,双手捧茶先到母舅面前,母舅左手端起一盅茶,右手搅了一下银匙,盅底沉淀的冰糖溶化后,茶水呷进嘴里,而后在盅底压上一个红包,做为给新娘的馈赠,靠近霞浦一带畲村母舅压茶盅红包的金额还要逢九,如9元、19元、29元,称为“食九节茶”。
  近代,敬双杯酒,新娘则不露脸。酒席接近尾声,母舅还要为外甥“发枚”(猜拳)。掌壶者和母舅手握半拳来回于席间,各自心里盘算着对方将会伸出的指数,凑上自己的指数,为几枚,嘴里便喊几枚。输者食罚酒1杯。枚数代号是:2枚为“两状元”,3枚为“财到”,4枚为“喜到”,5枚为“发到”,6枚为“寿到”,7枚为“七仙姑”,8枚为“八仙庆”,9枚为“九世同居”,10枚为“大大发”。猜枚时如掌壶者伸出4个指头,嘴里喊着“八仙来了”,而母舅伸出3个指头,喊着“七仙姑到”,这就算母舅赢了,掌壶者要食罚酒1杯。要是双方都喊“七仙姑到”,都不够8,那么,就要重来。猜枚次数多寡,由双方自定。但是最后一次必须要凑成个“大大发”,方可告终。
  “佳期酒”
  畲族完婚请客“大酒”过后,多数人家都要办“佳期酒”。喝佳期酒的都是同村父母健在,甚至三代同堂者,含“子弟官”,共八人,俗称“八仙”,在择定完婚日辰时,就已物色好,并发了请帖约定的。
  酒席开始时,新郎开大门,放爆竹,“八仙”身着长衫,头戴红缨帽入寮。其仪式程序如下:
  1.请位
  先行迎客礼,新郎站在厅堂右首,两手五指并拢,两个手掌的手指部分连接相叠,打个圆形舞姿——从左下方开始,经左向上,再经右向下,举至上方时,头部略向前倾俯。“八仙”进门时,也要边走边做这样的动作还礼。
  再跳敬茶舞,主人(可请人代理,俗称“伴衬”)手捧八角红漆樟木茶盘(内放10盅糖茶)从后厅出来,作半跪蹲式状舞至厅堂,先敬天地,然后转身敬祖公牌,而后左右穿梭地舞蹈,向“八仙”每人依次敬茶。良久,他又按原样左右穿梭式地舞到每个人的跟前,将茶盅一一收入茶盘,跳向后厅。
  再演示“洗擦”餐具,主人舞蹈到厅堂桌前,左手拿酒杯、汤瓢、筷子,右手拿四方帕子对着酒杯等餐具上下前后左右做有节奏的摆动,身体和脚步亦有节奏地扭摆,模仿洗擦餐具的动作,成为诙谐有趣的舞姿。舞后,再把酒杯等放到原位摆好。他把桌面餐具都一一“洗擦”干净后,再一手提起凳子的一端(要使凳子悬空),一手拿四方帕,模仿拂擦凳子灰尘之状,使身体和脚步也随之摇摆踏舞。舞毕,将凳子放到原位。接着,由立在两旁的“八仙”以歌请新郎入席。
  2.行酒令
  “八仙头”提壶斟酒一巡,“子弟官”们问道:“老公公,这叫什么酒?”“八仙头”说:“这是状元出世酒,六亲们食了都记得。”众人应声:“记得!”齐举杯饮酒。饮罢,“八仙头”又斟酒。众人又问“这是什么酒?”“八仙头”答道:“这是状元三旦酒。”……接着,他们就如此依次把下面的每巡酒号为:“状元满月酒”、“状元拜师酒”、“状元读书酒”、“状元考试酒”、“状元中举酒”、“京报酒”、“火牌酒”、“开路酒”、“修路酒”、“跑马酒”、“游街酒”、“交印酒”、“上任酒”、“放笔酒”等。
  说罢酒名,“八仙头”拿出三枚骰子高高扬起,掷入空碗中唱酒令辞,预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发家致富。
  3.洞房猜种
  “八仙”酒饮半酣,开始闹洞房。头一个节目为看新娘、讨果子。由他们推举两个人为首,唱着山歌进洞房。洞房里送嫁嫂听到歌声,立刻把从新娘家带来的果子和农作物良种藏起来,唱起歌谜让他们猜。猜中了,开门、送果子和良种。猜不中,他们连门都不能进。
  靠近寿宁县一带的畲村,却是把果子拿到“八仙”桌上,让“八仙”猜想。猜中了,给果子;猜不中,罚酒。
  4.讨凤凰蛋
  大凡畲族姑娘出嫁,都要在陪嫁的被窝里放两个染红的熟鸡蛋,乔装凤凰蛋。蛋的上面还要放一朵红纸剪的花。“八仙”闹洞房的一项内容,便是讨“凤凰蛋”。“八仙”唱《讨凤凰蛋歌》。
  并分头在洞房里搜索“凤凰蛋”,边搜边说道:“把被子翻过去,新妇生子好读书;把被子翻过来,新妇生子中秀才。”翻来复去直至讨到“凤凰蛋”为止。
  5.喷床
  闹洞房的一项内容是“八仙头”手捧半碗喜酒,立在新娘床前,每喷一口酒,就唱一条歌,相当于其他民族的撒帐。一般《喷床歌》十条。
  6.传花
  “佳期酒”将近尾声时,“八仙”分别命名“柚花”(由八仙头扮演)、“松花”、“竹花”(由两位子弟官扮演)、“梅花”、“茶花”、“莲花”、“萍花”、“烛花”。各花还各有绰号,如“柚花”为“皮厚厚”和“腹肚生虾米”,“松花”为“叶针针”和“半天生蛋(指松果)”,“竹花”为“地下掏笔”和“赶羊去福州(指竹枝鞭子)”,“梅花”为“斗雪开”与“雪里香”,“茶花”为“早知春”和“待人客(指茶叶)”,“莲花”为“撑洋伞”与“带金盘”,“萍花”为“一夜生九子”和“水面漂漂”,“烛花”为“面红红”与“屁股坐针(指烛台)”。各花还有别名,大家还可以即兴再取。
  传花时,厅前另人击小鼓,“柚花”手把剪纸的红花从自己席位上频频向下移,口里唱道:“门前击鼓响咚咚,花到手,花到×花手,×花要食酒。”(在靠近寿宁县一带畲村的唱词却是:“门前鼓子声咚咚,一里桃花二里仙桃,花了寻,花了寻,花了×花寻”——“寻”畲语为“寝”,诵畲语相当顺口)想要谁食酒,就把花放到谁的席位上,例如唱花到“松花”手或者“竹花”手等。这时,被唱到的花(人)就要立刻接过纸花朵接唱道:“门前击鼓响咚咚,花到手,花到×花手,×花要食酒。”如此一人传一人,把纸花传遍全桌。传到谁,谁要是迟迟不接,就要食罚酒1杯。
  传花过后,意为花朵剩余,可以出卖。这时便进行“博花”(或称为“驳花”、“换花”)。“博花”开始时,“柚花”唱道:“卖花!卖花!”众人和道:“卖甚么花?”“柚花”答道:“卖状元爷头上金花。”(状元由新郎扮演)众人和道:“状元爷头上金花已戴,何人饮酒(得偿之意)?”“柚花”即随意作答,如说:“半天生蛋的人食1杯。”“松花”接道:“‘松花’不食酒。”众人和道:“何人饮酒?”“松花”亦可随意作答,如说:“‘雪里香’的人食1杯。”“梅花”立即答:“‘梅花’不食酒。”众人和道:“何人饮酒?”梅花也可随意传谁喝酒。如此连传,周而复始。传到谁,谁要是不注意接声,则饮罚酒1杯。尔后,又由饮罚酒者开唱:“卖花!卖花!”如此连环不断,一直博到席上人人酩酊大醉。
  7.送房
  畲族婚礼,喝的全是自己家酿的米酒,味醇且甘,易醉易醒;唱的也是自编自演的歌谣,韵调和谐,易学易记。整个婚宴是从歌里浸出来的,是从酒里泡出来的。
  “佳期酒”从午夜进行到黎明。黎明前,“八仙”即送新郎回洞房休息,送时,边走边摆手边唱《送房令》。唱罢鸣炮休宴。
  良久,送嫁嫂陪伴新娘下厨房“捞饭”。客人吃罢“新妇饭”,新娘即为客人端汤水洗脸漱口。凡洗脸者,都要给新娘红包再次表示祝贺。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