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寿诞礼仪,要在五十岁以上才开始举行。以后每逢十就要祝寿一轮。寿辰的年龄均按虚龄计算,但有的亲友却见9就祝,而不祝10。如49岁就当50岁,59岁就当60岁,69岁就当70岁等。这是畲族民间对老人尊敬和爱戴的一种风俗。
畲族男女凡是到了寿诞的年龄,在寿庆上一年的年关,每户亲友都要赠送猪腿1个,面条2斤,对联1副,红烛1合,鞭炮1串。要是岳父、岳母寿诞,女婿还要送衣帽鞋袜1套。衣服单料还嫌不暖,尚要改送棉衣或夹袄1件。其他亲友经济条件好的,也要赠送衣料1件。寿家回给红包1个,板糖2块,桔子或鸡蛋几对。凡是3至5代之内的至亲,在春节期间都要给寿诞者送面送蛋,祝贺他长寿,并要请他吃一顿好酒好菜。而后,寿诞者也要备酒席,回宴他们。这一天,寿家要设寿堂,把亲戚朋友所馈赠的上书有“福如东海”(男用)或“寿比南山”(女用)和“春秋不老”等字样的寿联,挂满寿堂。并把女婿的题联挂在首位,以示女儿最为孝敬。寿联均为纸制。1980年前后,改为布制。现在则以丝绸被面代替。
届时,寿堂正中设寿星之位,凡是晚辈都要向寿星作揖或跪拜。寿星要给参拜者每人1个红包。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正月初六是寿日,女婿要备几碗好菜,用红布袋裹着,连寿酒专程送到“寿星”家,称之为“暖寿”。寿筵便是款待“寿星”和这些来客。亲友们也带“寿桃”(鸡蛋代替)来祝贺。并拥“寿星”坐大位(首席左中央的一个位置),给寿星上酒挟菜,寿筵的第一道菜为“长寿面”,面上放着1条红线,为阳寿大吉之意。吃面时,首席的握酒壶者用筷子挟几根面条在这盘中绕上几圈,形为“寿”字。在旁的人也挟几根面条加入盘中,俗称“添寿”。席间唱《祝寿歌》。
寿筵进行到半炷香的时刻,寿家就端出一小铁锅红烧寿肉,每块2至5两重。每人一块,要是吃不下,可以带回家。接着,大家向寿星敬酒。最后,“猜枚”(划拳)。以“寿到”(6枚)放炮,宣告寿筵散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