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简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41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简传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14
页码: 751-764
摘要: 雷国楚、钟应元、钟应魁、钟永模、钟淑兰、雷一声和钟日柱等是福安市的著名人物,他们在武术、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影响。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关键词: 福安市 著名人物 武术

内容

雷国楚
  雷国楚,乳名朝宝,奏名行法传,男,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农历正月二十二日生,十五都金斗量村人。少年时胸怀奇志,以农为本,平时习武健身,相传师承南少林武僧林铁珠,武医并进,武尤出众,行善除恶,参与穆阳剪除洋教活动,时号“豹子师傅”。金斗洋村武术,群龙有首,名闻遐迩。福宁府杨镇台进剿金斗量村,全村房屋被毁。国楚率村民大兴土木,重建家园。乾隆五十八年(1793)福安县主阮公署赠匾额,题曰:“五尺呈奇”。嘉庆八年(1803)农历四月初三日,国楚病逝,族内称为“雷大三十二公”,墓葬二十一都濑尾壑。村民缅怀他,奉为神明,盖庙宇,塑金身,镇于村口水尾,永久祭祀。其庙宇今又重修。1986年日本国《阿罗汉》杂志第5期刊文《畲族与畲族功夫》和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畲族拳》一书都言及国楚。
  钟应元、钟应魁
  钟应元,原名周焕,字文熙,号占鳌,生于清咸丰三年(1852)农历十月十八日。钟应魁,原名周相,字文学,号星阁,生于咸丰六年农历二月十一日。两人为同胞兄弟,六都竹园村人。兄弟俩幼年聪颖过人,好弄拳舞棒,弯弓射箭。后经大坑拳师教授,技艺大进,其父于同治年间为他们设了二百余斤重的石锁,他们也能举起,并练就百步穿杨之功。光绪三年(1878)兄弟俩分获第三名和第十二名武秀才。是年供职于县衙。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弟应魁卒,光绪三十四年兄应元卒。
  钟永模
  钟永模,字应寿,男,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二三都上天池村。精练祖传拳杖术,善医六辰病和跌打伤。光绪十五年秋在天池五谷仙岗击毙一只老虎,虎身长9尺,重310斤,遂名震乡域内外。光绪十七年春,应福安城内人聘请,到城内教馆授艺,于是举家迁至文昌祠边居住,并以艺授门徒。民国6年(1917)卒。
  钟淑兰
  钟淑兰,女,清光绪十年(1884)年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二三都下天池村。她从小热爱劳动,与家人一起种山纳粮、砍柴卖米。清光绪二十八年出嫁溪柄暗井下厝坪畲族单座寮。民国23年(1934)12月22日,闽东苏维埃政府妇女工作团副主任吴鸿琴在松罗柳溪村遇国民党新十师包围,她在混战中突围,逃往福安霞浦两县交界地下厝坪。吴鸿琴早在打游击战时,在下厝坪认识钟淑兰,钟淑兰见吴鸿琴来,便挽留她暂避寮里。淑兰给吴鸿琴换上畲女的服装,把她当作亲人,生活上处处关心她,并且还为她站岗放哨。正月初三吃完早饭后,钟淑兰又和大孩子雷成灼去后门山丛林中盖了一座“秘密寮”,让吴鸿琴住进去,使她更安全。白天为她送饭,夜晚母子4人挤在一张床上,合盖一条棉被,而把自己的一条棉被给鸿琴御寒过冬。吴鸿琴在这里平安地度过了9个月。不久,驻扎在茜洋村的国民党教导团部队听到风声,便乔装砍柴、割草人到大山里来搜索,钟淑兰感到对吴鸿琴威胁很大,决定转移。于是,在民国24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黄昏,钟淑兰潜到“秘密寮”将鸿琴化装为自己的女儿,即畲家姑娘,并把她送到安全地带,与红军交接。从此以后红军战士就称钟淑兰为“革命好阿妈”。1955年农历正月二十日病逝。
  雷一声
  雷一声,乳名北庆,谱名兆芳,字毓馨,号地平,男,清光绪十一年(1885)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巳时生,十六都月斗村人。幼年在福安城内开米店的姨夫家,进学堂读书,因家道贫寒,中途辍学,得先生资助,继续深造,于光绪三十四年中秀才。不为仕途所惑,将秀才头衔卖给下逢村郭某,得银圆200块,将其中一半银元送给先生,自己留下一半度日开支。后学五行卜卦算命于乡里,又学裁缝,制衣于家中,又在廉岭村当私塾先生。民国11年(1922)雷一声在城关教书,并在后垄岳父家,结识闽东早期革命者马立峰等人,民国17年一声考入福建巡警学校,为学校优等生,毕业后任赛岐警察巡官,福安第五区自治员。任职期间,多为穷人说公道话,爱为畲民抱不平。民国19年,马立峰常在赛岐宅里村任教,雷一声儿子在宅里小学上学,放学时,马立锋常送雷一声儿子回家,并与雷一声女儿雷啸红过从密切,赠给雷啸红手帕一条,上印8只凤凰、4朵牡丹和苏维埃政府骑缝印与8只鸡蛋,以表心迹。这时,雷一声与阮玉斋(阮英平)、张少廉等革命者结拜兄弟,为他们秘藏枪支,掩护他们的活动。民国23年闽东苏维埃运动蓬勃掀起。同年冬,国民党动用正规军、地方警察、民团等围攻苏维埃区域。雷一声称病弃职回乡。回乡后,多为畲民修纂家谱,今藏民国时期的月斗村雷谱、溪塔村蓝谱、长潭村雷谱的修纂都与雷一声有关。民国28年农历四月初五申时,病逝。
  钟日柱
  钟日柱,男,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穆阳下竹洲村,家贫如洗,以采薪换米度日。民国22年(1933),闽东革命者马立峰、詹如柏深入竹洲山地区宣传革命道理,发展中共组织与农会组织。钟日柱深受教育,投身“五抗”,即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粮斗争和分田活动。民国23年钟日柱经倪愚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国民党军队围攻闽东苏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开始,革命者阮英平率领原安德县苏维埃政府的部分干部撤退到竹洲山地区。民国24年5月中共闽东特委重新建立,并决定恢复老区,开辟新区。同年8月,中共宁寿县委成立,书记倪英峰。随后,宁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钟日柱。倪、钟两人通力合作,把该县13个区、37个乡、300余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起来,在竹洲山一带还开辟了秘密交通线,建立游击队的赤卫队,抓了土豪12人,镇压了反动分子9人,分了8户地主的粮食260多担,创办兵工修械厂和红军后方医院。日柱懂得草药,医治了许多伤病员,还护理、治愈过叶飞的创伤。钟日柱为竹洲山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作出很大贡献,使竹洲山成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东党的三个重要依托地之一。民国25年4月,宁寿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安周县苏维埃政府,钟日柱继任主席。在日柱的教育影响下,他的胞弟钟凤朝参加了游击队,在一次遭敌追击时,跳崖牺牲。日柱的儿子钟冬和成为红军伤员的护理员。民国26年1月,当国民党当局第三次“围剿”竹洲山时,日柱早已把兵工修械厂和后方医院转移他处,并组织群众迅速撤退,自己却不幸被捕。国民党军队逼他供出党内秘密,他坚不吐实,并谎称枪藏在石厝下,国民党军队也有所警惕,在随他去石厝下的路上,将他绑得更紧,后来知道上当,便把日柱按到龙井闷溺,用铁铲烙他的脊背,挖出他一只眼珠,百般折磨他。就这样从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二)一直被折磨到3月29日,审问者一无所获,最后日柱被残酷地斩首,他的头颅被铁丝串通耳孔挂在咸竹弯村口“示众”,时年45岁。
  雷为坤
  雷为坤,又名林为坤,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穆阳池丘村(今属康厝畲族乡)。幼年过嗣给姑母雷凤兰为后,随姑母住福安城内东门头林家居住。民国17年(1928)6月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为闽东共产党深入畲族山区的中介人,是闽东早期畲族革命者之一,民国21年他任福安下西区苏维埃政府游击队长。同年11月,在茜洋(今属溪柄镇)一带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遇难。时年31岁。
  钟阿〓
  钟阿〓,字善众,俗名土溜,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于十六都凤翔村(今凤洋村)。从小在家务农,于民国17年(1928)结识畲族革命者雷为坤,在雷为坤启发、帮助下,于溪潭马山村郭怀庆家,认识闽东革命领导者詹如柏、马立峰等。民国20年由詹如柏、郭怀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闽东早期的一位畲族党员。钟阿〓参加革命工作以后,忠实执行上级指示,大力创建革命根据地,先以凤洋村为基点,带动周围的南山、七埞、岐山等村的群众,做宣传发动工作。在这几个村庄的革命工作取得经验之后,又深入到长潭、周坑、金斗洋、柯〓下、池丘、老虎湾、石门限、凤凰池、小坝、白岩下等十几个畲族村庄发动群众,继而又把宣传工作延伸到穆阳、溪塔、可坑、楼里、燕洋、洋堪、溪潭、兰田、港里、岳秀等十几个村庄,同时又配合郑家玉把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溪潭乡的大山下、鹧鸪岗(夫艮)、龙腰河、王厝以及周宁、寿宁县南部等地的127个自然村庄,这些地方设立了农会,组织了38个贫农团,并成立了下西区苏维埃政府。同时,配合竹洲山村的苏维埃政府主席雷木庆,带领贫农团,发动群众开展抗租反霸斗争。凤洋、大山下两村畲族群众在他的带领下,采取“以拖为欠”的办法,抗缴租粮、限制粮食外运,以计抗交地主田租谷子1千担,债款2千元。从而得到了闽东革命领导人叶飞等的赞扬。民国21年,他担任中共福安下西区区委会常委。地主豪绅招兵集枪,私设民团,进行反扑农民革命运动的时候,钟阿〓又深入苏区发动群众建立赤卫队和儿童团,组织他们轮流站岗放哨,防止遭到突然袭击,使革命斗争顺利发展。民国25年钟阿〓担任中共宁寿县县委常委。同年10月,国民党重兵压境,围攻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转移,钟阿〓留在地方坚守革命阵地。面临“白色恐怖”,他一个人背起了被盖,提起砂锅,来到刺刀山的岩洞里,种番薯,吃野菜,过着“白毛女”式的生活。从1936年冬一直挨到1949年秋,在深山里整整熬过了13个寒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阿〓历任凤洋大队党支书、乡支部委员,并当选乡(公社)、县人民代表,县和地区老区人民代表。1974年10月24日,病逝。
  蓝银妹
  蓝银妹,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农历三月生于五都洋坪村,自幼为邻村白岩下钟灿松童养媳,是江苏吴医俗称“南京婆”的第五代传人,以青草药治疗妇科病,尤其擅长治疗不育症。银妹行医60余年,在原秘方的基础上,融以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分别炮制出一、二、三号新药剂治疗不育症。求医者每天不下10人,对后天性原因不明性的不育者,治愈率达70%以上,慕名求医问药者,除福安市和邻近县、市外,还有全国各地以至港、澳同胞。她家4栋房子,设床位10多张,墙上锦旗、奖状琳琅满目,信件更多,还有人给她寄“合家欢”和小宝宝照片。罗源县有一对夫妇,相亲相爱,婚后7年未育,多次进出大医院,未果。后来蓝银妹给寄去5剂药,服了3剂就怀上,余2剂让给42岁的街道主任(不育),服后也怀上。1987年以来,宁德地区医药研究所每年向蓝银妹批发成药数千包,经福安、霞浦、宁德三县、市中医院三年临床试用,治愈效果甚佳。银妹医德高尚,助人为乐,从不高收费;对于远道而来求治的贫困户,有的不但免费治病,还免费提供住宿。1958年,银妹出席全省卫生系统土专家会议。《福建日报》同时刊登她的事迹,《福建卫生报》1987年12月21日以“送子娘娘”为题刊文赞颂她的医绩、医德。《闽东畲族医药通讯》1989年第一期介绍她的行医经历,并评她为“闽东地区畲族四大名医”之一。省卫生展览馆于1986年、1989年两次展出她的医疗成果。其子多人继承她的医术。1990年6月,蓝银妹不疾而终,享年83岁。
  蓝木庆
  蓝木庆,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于上竹洲村。20世纪30年代,蓝木庆任竹洲山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除了给红军、游击队筹粮外,还通过熟人与穆阳街商店搭上关系,买上电池、毛巾、药品等军需用品,瞒过国民党军队岗哨,漏夜挑回山里。同时帮助红军独立师建立枪支修造厂、后方医院和土豪看管所等,照料红军伤病员与接待四面八方来这里营宿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在艰苦岁月里,蓝木庆四出宣传,争取“山哈”为红军做好事,站岗放哨。动员“山哈”参军参战、为红军购买物资、传递信件。民国25年(1936),竹洲山遭国民党军队摧残掠夺,被放火烧了3天3夜,从上竹洲至周墩(今周宁县)苎园坪数千亩原始森林化为一片焦炭,上、下竹洲等6个村庄变成一片瓦砾。木庆受伤三次,但仍矢志不渝,木楼被烧,他改搭草寮,转入地下坚持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蓝木庆分管竹洲山基点村,尽管村落分散,道路崎岖,不论白天黑夜、雨天雪天,都出现在各村群众面前,传达上级指示,做思想工作,粮食征购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贷款如一到期,也由他收集起来送还银行。从1957年至1965年,国家先后拨给竹洲山老区修建房屋补助款2万多元,都经过蓝木庆手进行发放。他在发放款目时,坚决做到民主评议,合理分配,从不挪用多占。并为修房户搞设计做预算,跑周宁,奔福安,选购木材砖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新建房屋1百余间,解决了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他被评为“放心干部”。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穆阳区集体畜牧场下放,区委赠给蓝木庆小猪1只,他却交给生产队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基金。上级救济他的钱物,他有时也转让给“五保户”和特殊困难户,老百姓称他为群众的贴心人。他原来是半脱产干部,一半工资由国家供给。1962年,为了培养年轻干部,组织决定把半脱产指标挪给别的同志,他不但没有思想情绪,而且照样完成他管辖范围内的各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庆历任咸福乡乡长、副乡长(公社社长、副社长),蟾溪大队大队长。当选过乡、县人民代表,县、地区老区人民代表和省少数民族代表,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10月病逝,穆云乡党委、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雷美孚
  雷美孚,男,清宣统三年(1911)农历四月生于福安城关东门头。生父早逝,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母亲当佣人维持生计。民国8年(1919)母亲改嫁,美孚随母到叶家。进私塾读书2年,辍学沿街叫卖糖饼,后随继父学制鞋手艺,肩挑补鞋担自谋生计,补贴家用。民国20年受中共党员郭文焕引导,参加革命。民国21年加入反帝大同盟。民国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区区委宣传委员。他以修鞋匠的公开身份从事宣传革命、搜集情报等秘密工作。民国23年秋,闽东革命转入低潮,他与陈斯克秘密活动于东、中两区。民国24年,闽东红军撤出中心苏区,雷美孚暂留城关,与郭文焕等人开展地下活动。民国26年,他与陈斯克被捕,随后转入“感化所”。不久,闽东国共和谈开始,经抗敌后援会委员郭文焕交涉,国民党当局释放雷美孚、陈斯克,并由他们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联系,经多番曲折,闽东国共和谈达成协议。同年12月叶飞、沈冠国等到南昌与项英、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会面。叶飞特定雷美孚为联络员,雷美孚到江西瑞金等地联系工作。民国27年1月,闽东红军北上皖南,雷美孚留守福安。雷美孚在中兴街天主教堂门口开鞋铺,作为革命联络站。民国28年,闽东特委领导人郭文焕赴周墩参加特委会议,在途中被捕,雷美孚即刻歇业转移。民国31年3月,中共福安临时工委成立,他又返回县城在金山街开鞋店,继续从事地下斗争。为资助革命不惜血本,母亲为他张罗婚事,他以厨刀断左食指,立誓不娶。民国32年,他转到赛岐继续以补鞋为掩护开展工作。民国35年8月,他在赛岐被捕,被保释。民国36年9月,任中共福安县委委员。9月底在福安被捕,受尽酷刑,酿成肺炎,病情急剧恶化。同年12月,国民党当局见状,改变枪决决定,通知其亲属取保释放。3天后,雷美孚病逝。
  蓝金妹
  蓝金妹,又名金英、细妹,女,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松罗乡金竹洋村。家贫如洗,她7岁就被同乡岭后村钟家抱作童养媳,成年后与钟成清完婚。细妹能说会道,热情好客,爽直豪放,办事利索;成清则寡言少语,敦厚老实。夫妻性格虽然不同,却感情真笃。民国22年(1933)生一男孩,取名奶春。不久全家搬到小坑村居住,时值革命低潮,常有红军伤病员在狭谷高山小村治病休养。民国23年冬,中共福霞县委书记曾志身患重病,又遭国民党追捕,几经周折,才辗转到小坑村金妹家,受到金妹夫妇的热情接待和精心护理,夜间金妹还陪她睡觉,请叔公钟阿章(青草医生)为她治病。-天,国民党军队突然袭击,到了村口,群众立即疏散隐蔽,成清回家收拾锅碗衣被挑着往外跑,金妹抱起两三岁的奶春跟着丈夫跑。曾志正在发高烧,躺在门板上,这时也赶紧爬起来往外跑,跑不到几十步就跌倒爬不起来,失去知觉。金妹见状,毅然把怀中的孩子放在路旁草丛中,背起曾志跑往山上松木躲避,使曾志虎口逃生,奶春在草丛中啼哭,被邻居一位老太太抱着躲藏起来。几十年来,直到全国解放后,金妹从不向政府讲述当年救曾志一事,也没向政府伸过手,然而曾志却终生难忘,直至1987年回闽东视察时,还再三叮嘱福安当地党组织帮助寻找当年救她的这位畲族妇女。蓝金妹后因环境、生活所迫,曾先后四次改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跨越艰辛的岁月,最后归宿奶春家。1979年病逝,终年68岁。
  钟勤淑
  钟勤淑,女,民国3年(1914)农历10月生于甘棠林洋村。因家贫如洗,重男轻女,她刚生下就被祖母丢弃,经父母再三请求才拣回。民国15年(1926)出嫁溪潭岐山村,丈夫雷金德比她大11岁,因生活困难,勤淑夫妻迁往娘家林洋村居住。民国23年,闽东革命者詹如柏妻子林淑梅来林洋村宣传革命道理,住在勤淑家,与勤淑同吃同住。勤淑受革命熏陶,卸下凤凰装,剪下长头发,成了“革命同志”,与淑梅一起走村串户,宣传革命。她动员胞弟参加赤卫队,劝导爹娘当红军接头户,鼓励丈夫当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发动“山哈”成立村农会,斗地主,闹分田,并带领妇女照顾护理红军伤病员,帮助红军洗被服,编织最牢靠的竹麻鞋慰问红军。民国24年秋,“保安队”和民团四处“围剿”革命组织,一次,地下党在林洋山上秘密开会,研究对策,遭到袭击。勤淑与她丈夫金德在转弯时跌入山涧,勤淑右胳膊中弹,肱骨折断,造成终身残废。民国24年冬,路遇敌兵,被押到赛岐镇,经严刑拷打,折磨120天,坚不吐实,经亲友营救,用30块白银赎回。民国25年,为了躲避白色恐怖,跋山涉水,举家步行迁往闽侯县南屿一带,以帮人做工和上山拣柴度日。1949年福安解放,钟勤淑一家回返故乡,1950年,岐山村土地改革,钟勤淑当选为乡妇女联合会干部,带领畲族同胞建设社会主义。1953年,县人民政府根据钟勤淑当年在革命斗争中受伤程度,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享受国家抚恤金待遇。1963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并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10月1日,她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欢度国庆。1977年8月病逝。
  钟延明
  钟延明,男,民国5年(1916)农历三月二十六日戌时生于穆阳四家丘村。幼年家道贫寒,举家节衣缩食,供他到邻村南山读私塾。历3年,勤学苦练,天资聪颖,熟谙《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等书。民国17年因匪患,他随父迁穆阳镇苏堤村,并在该村私塾攻读《诗经》、《左传》等典籍。因家庭经济拮据,他无力深造,辍学务农,后又受聘于燕窝(今燕科)、南洋、填头、苏堤等村,当私塾先生。民国21年,他弃教经商,做小本生意。因买卖公平,为人厚道,其小店长年累月,门庭若市。他好为穷人打官司,分文不收,时南洋农民与同村缪姓财主田产纠纷,缪姓仰仗人多势众,财大气粗,唆使人殴打侮辱对方,延明闻讯,帮受辱村民投书告官,胜诉,乡民拍手称快,延明受乡民拥戴。民国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游击队。民国37年,任国民党苏堤乡代表。他善编畲歌,把刘备卧龙岗求贤编成3百余条的《三请孔明》、把唐代薛仁贵征东、征西故事编成畲歌8卷2千余条,又编《正德皇下江南》、《九干记》即《蚂蚁上天平》,供畲民广为传唱。1949年以后,他编新歌,歌曰:“笔头落地字长长,翻天覆地换朝纲,换到人民管天下,造出新歌万人唱。”延明还善书法,每逢村中红白喜事,村民都请他写对联等。1976年农历二月十七日寅时卒于穆阳镇苏堤村。
  蓝甫
  蓝甫,又名培轩、启咸、启坚、字上固,男,民国6年(1917)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出生。祖籍穆阳里岙村,其父迁福安城关上杭。民国18年,蓝甫往赛岐当学徒,帮工于公泰祥烟店。后为行商,贩卖蔗糖、桐油等,并将土特产贩运福州等地。40年代,办京杂店,并跻身于赛岐商界,其生性豪爽,仗义勇为,好为畲民主持公道,与表兄雷美孚、詹茂山、陈斯克交往密切。任赛上保保长,民国38年春,任国民党赛岐镇镇长,为保护闽东商业重镇赛岐,与国民党溃军斡旋。1949年下半年任人民政府赛岐镇财粮委员。卒于1951年农历二月。
  蓝廷宝
  蓝廷宝,男,民国13年(1924)农历二月生于下白石荷屿半山村。从小在家放牧牛羊,其中为北斗都山楼村人放羊3年。1951年,人民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廷宝分到田地,1952年,他带领半山村村民成立互助组,因粮食增产4成,1953年2月,被评为福建省一等增产模范单位,成为福安专区互助组的榜样。随后又任荷屿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3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华东总分团,往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8年,任中共下白石人民公社荷洋管理区支部书记,与社员一道大兴农田基本建设,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工万余日,新建王郑坑至荷屿村前塘田水利1条,使此地3百多亩“望天田”旱涝保收。领导畲汉两族人民把有史以来1年1熟的单季稻改为1年2熟的双季稻,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73年,当选为下白石公社革命委员会委员,出任下白石镇交通运输社主任,一心为公,为运输社积累了一定资金,不断扩充生产资料,较好地安排搬运工人和运输船民的生产和生活。1981年因操劳过度,身患绝症,病逝。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