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生平” 相关
共 41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的父亲朱松,是一位重视教育的官员和学者。宣和五年,在任政和县尉时,就在县内建星溪和云根两所书院,以教育县民子弟。在学术上,朱松师从杨时的高弟浦城萧瓠和延平罗从彦,并与李侗、胡宪、刘子翚、刘勉之、范如圭等结为好友。对其父的学术渊源和评价,...
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从朱子早年求学的实际情况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朱子五岁至十岁的幼年时期,主要是入学跟从塾师,其间也不时地得到其父的悉心指导。第二阶段是十一岁至十四岁童年时期,主要是受学于家庭。次年五月因反对和议被降职,假馆于邑人郑安道之义斋。本年九...
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一时期,朱子阅读的课本有《大学》《中庸》、二程《论语》说等。以上是朱子对其幼承父教的自述,虽仅只言片语,但从中已经可以了解他在这一时期求学的大致情况,以及认真反复阅读,勤奋学习的精神。先生早岁已知其说,而心好之。这一时期,朱松还结合宋金前线...
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从绍兴二十三年官同安主簿起,到庆元五年致仕,朱子的宦海生涯陆续长达四十七年,历经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然其仕途坎坷,其中实职少,虚职多,实职任期时间短,赋闲时间长。黄榦将此概括为:自筮仕以至属纩,五十年间,历事四朝,仕于外者,仅九...
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宋初,官名与职权分离,官员均以差遣名义治事。官,又称阶官,仅用以表示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掌的官称,故亦称寄禄官,用以确定官位和俸禄。《宋史·职官志》:“《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杂取唐及国朝旧制,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初...
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各地担任地方官时,就有了将其政治主张付诸实践的机会,尽管这种机会由于受到朝中腐败势力的掣肘和阻挠而大打折扣,但朱子仍凭借着坚定信念和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将其政治主张一一付诸实践。其主要表现在兴教化、救灾荒、轻徭赋、劝农事、惩污吏等诸多方...
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作为一个教育家,朱子不论是赋闲家居,还是为官从政,都十分重视教育。其具体表现为,赋闲家居时以授徒讲学为主,为官从政时则以推行社会教化为先;推行社会教化是其书院讲学、学校教育实践的一种扩展和延伸。朱子在知南康军的到任榜文中指出,南康自古“民俗...
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一生在上朝廷的数十份奏章中,几乎都离不开黜奸邪、远近习的内容,而在各地从政时,与此一脉相承的,则是“戢吏奸”。押运总额仅一万三千石,而偷盗数量多达四千一百六十石,占总量近三分之一。朱子以其不职罪予以罢黜。在《按唐仲友第三状》中,朱子全面...
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隐“恤民隐”也是朱子在同安时向黄瑀学来的为政之方之一。后来在《庚子应诏封事》中,他将“恤民”列为“天下国家之大务”,体现了儒家一贯坚持的“民为邦本”的思想。因此,朱子在办理这类被侵吞的田产过户手续时,特别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致税役不均...
1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荒政,是指救济饥荒的措施及其法令制度。朱子的荒政实践,始于乾道四年,这年春夏之交,崇安闹饥荒,时朱子正以枢密编修官待次在家,得崇安知县诸葛廷瑞委托,与里人左朝奉郎刘如愚同赴赈灾,“劝豪民发藏粟,下其直以振之”,“里人方幸以不饥”。不久,邻邑...
1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各地担任地方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契勘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卒皆以劝农为职,每岁二月,载酒出郊,延见父老,喻以课督子弟、竭力耕田之意。”在南宋时期大多地方官仅以科差赋役,即以向民众索取为唯一职责的习气中,朱...
1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宋绍熙五年闰十月二十日,朱子被罢侍讲。十二月,朱子回到建阳考亭,又重新开始了他在沧洲精舍授徒讲学的生活。从这时起,一直到他逝世,是其晚年的生活阶段。期间,讲学著述与遭受政治迫害,即“庆元党禁”相互交织。他在考亭沧洲精舍讲学的经历,前已详述,...
1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宋绍熙五年六月,太上皇宋孝宗赵昚卒,宋光宗赵惇以疾为由不执丧,朝野震惊,人心惶惶。七月,赵汝愚定策拥立宁宗即位,人心始定。外戚韩侂胄以自己在拥立宁宗登基时有功,而欲得节度封赏。后来,韩侂胄只被升迁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使他极为不满,对赵...
1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韩侂胄为了将赵汝愚、朱子门下忠直之士一网打尽,由刘德秀开其端,开始罗织“伪学”罪名,将道学人物和其他异己人士通通诬为“伪学”。他们认为,名“道学”不足以定罪,“当名‘伪学’”。于是,御史中丞何澹上疏,“论专门之学流而为伪,空虚短拙,文诈沽名...
1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类型: 正文
庆元三年(1197)闰六月,韩侂胄死党、朝散大夫刘三杰以一副危言耸听的语调上奏说:朱熹者,专于为利,借《大学》《中庸》以此文其奸而行其计,下一拜则以为颜、闵,得一语即以为孔、孟,获利愈广,而肆无忌惮矣。其后,刘三杰又上疏言,先后有周必大、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