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阶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41
颗粒名称: 一 阶官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88-90
摘要: 宋初,官名与职权分离,官员均以差遣名义治事。官,又称阶官,仅用以表示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掌的官称,故亦称寄禄官,用以确定官位和俸禄。《宋史·职官志》:“《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杂取唐及国朝旧制,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初,又增七阶,成为二十九阶,此即《宋史·职官志》中“文散官二十九阶”之来历。北宋政和末年,“又改从政、修职、迪功,而寄禄之格始备。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南宋绍兴以后,又在三十七阶迪功郎后增三阶,计四十阶。此即《宋史·职官志》中“绍兴以后阶官”之来历。朱子一生,先后六次被授予文阶。其中首次为科考所得,后五次为晋升。官阶由低到高,前后历时将近四十七年。
关键词: 朱熹 生平 仕途

内容

宋初,官名与职权分离,官员均以差遣名义治事。官,又称阶官,仅用以表示官员等级,而无实际职掌的官称,故亦称寄禄官,用以确定官位和俸禄。《宋史·职官志》:“《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杂取唐及国朝旧制,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初,又增七阶,成为二十九阶,此即《宋史·职官志》中“文散官二十九阶”之来历。北宋政和末年,“又改从政、修职、迪功,而寄禄之格始备。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①。南宋绍兴以后,又在三十七阶迪功郎后增三阶,计四十阶。此即《宋史·职官志》中“绍兴以后阶官”之来历。
  朱子一生,先后六次被授予文阶。其中首次为科考所得,后五次为晋升。官阶由低到高,前后历时将近四十七年。1.左迪功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三月,朱子赴临安铨试,一举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待次。迪功郎,北宋时称将仕郎,政和六年(1116)改为迪功郎。迪功郎为三十七阶,文散官最低一级,授予初与官而未入仕者。前加“左”字,表示选人有科目出身,无出身者加“右”字,以示区别。
  朱子此“官”,任期长达二十三年,直至淳熙元年(1174)二月。
  2.左宣教郎乾道九年(1173)五月,朱子因屡召不赴,当朝宰执梁克家认为应予褒奖,宋孝宗也认为“朱某安贫守道,廉退可嘉”②。故于乾道九年五月,下旨特命朱子官升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对此,朱子前后上了四道《辞免改官宫观状》①,一再辞免,延至淳熙元年(1174)六月二十三日始拜命②。
  宣教郎为文散官二十六阶,比迪功郎高出十一阶。此为朱子生平第一次升迁。这一阶官之任,长达十五年,直至淳熙十五年(1188)六月。3.朝奉郎淳熙十五年(1188)七月,朱子因磨勘而转官朝奉郎。磨勘,指的是吏部对寄禄官在任内每年勘验其政绩或得失,在一定年限内,决定其迁转的一种考核制度。朝奉郎为文散官二十二阶,比宣教郎高出四阶。
  这一阶官之任,仅一年两个月,至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升迁而止。
  4.朝散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因更化覃恩,朱子转官朝散郎,赐绯衣、银鱼。
  黄榦《朱文公行状》云:“孝宗内禅……光宗即位,再辞职名,仍旧直宝文阁,降诏奖谕,除江东转运副使,以疾辞者再。覃恩转朝散郎,赐绯衣银鱼。”③文中未署具体时间,王懋竑《朱子年谱》将此系于淳熙十六年闰五月。束景南定为淳熙十六年九月。他认为:据朱熹《文集》中两次所上辞免江东运使状,第一状上在八月九日,其中尚未提及覃恩转朝散郎;至十月二十一日上第二状,则有云:“今者该遇覃恩转官,改赐章服,并是随众陈乞,冒昧祗受。”则朱熹转朝散郎已在九、十月间,覃恩转官命当下在九月。黄榦《朱熹行状》亦明将覃恩转官叙在辞免江东运使之后,其非在闰五月甚明。④束先生的考证,以朱子本人所说为立论依据,无疑是正确的。
  更化覃恩,是指新君即位,播恩给朝中大臣,主要以升官为主,“百官进秩一级,优赏诸军”①。朝散郎在文散官中列二十一阶,比朝奉郎高一阶。
  朱子朝散郎之任,历时五年。从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至绍熙五年(1194)十月。5.朝请郎绍熙五年(1194)十月十七日,因更化覃恩,授朱子为朝请郎,赐紫金鱼袋。此次“更化”,是指绍熙五年七月的光宗内禅,宁宗即位。“百官进秩一级,赏诸军。”②朝请郎在阶官中为二十阶,比朝散郎高一阶。
  朱子此阶官仅任半年,至庆元元年(1195)三月止。
  6.朝奉大夫庆元元年(1195)三月,朱子复因磨勘转官朝奉大夫。朱子有《奏状》云:“臣今者伏蒙吏部降到告命,磨勘转官,臣即已谢恩祗受。”③朝奉大夫为文散官十九阶,比朝请郎高一阶。此阶官仅延至次年十二月,历时不足两年。在“庆元党禁”之时因落职罢祠而勒停。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