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禁“道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398
颗粒名称: 一 禁“道学”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44-146
摘要: 宋绍熙五年六月,太上皇宋孝宗赵昚卒,宋光宗赵惇以疾为由不执丧,朝野震惊,人心惶惶。七月,赵汝愚定策拥立宁宗即位,人心始定。外戚韩侂胄以自己在拥立宁宗登基时有功,而欲得节度封赏。后来,韩侂胄只被升迁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使他极为不满,对赵汝愚充满怨恨。他利用自己是宪圣太后至亲的身份,“出入宫掖,居中用事”,传导诏旨,很快博得新帝宋宁宗的欢心和倚重,并逐渐开始其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擅政专权的阴谋活动。其时,奉祠家居的朱子对权奸连续迫害忠良的事件感到忍无可忍。
关键词: 朱熹 生平 晚年 禁道学

内容

宋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宋孝宗赵昚卒,宋光宗赵惇以疾为由不执丧,朝野震惊,人心惶惶。七月,赵汝愚定策拥立宁宗即位,人心始定。外戚韩侂胄以自己在拥立宁宗登基时有功,而欲得节度封赏。赵汝愚对他说:“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①后来,韩侂胄只被升迁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使他极为不满,对赵汝愚充满怨恨。他利用自己是宪圣太后至亲的身份,“出入宫掖,居中用事”②,传导诏旨,很快博得新帝宋宁宗的欢心和倚重,并逐渐开始其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擅政专权的阴谋活动。
  宋宁宗即位后,封赵汝愚为右丞相,赵汝愚力辞,认为宗室不应论功,宋宁宗不许,他只好就职。黄裳对其有“事亲孝,事君忠,居官廉,忧国爱民”③的评价。
  宁宗即位之初,朱子就敏感地察觉韩侂胄有擅政弄权的危险倾向,建议赵汝愚加以提防,而赵汝愚却不以为然。与之相反,韩侂胄却利用其外戚的特殊身份和因拥立之功而取得宁宗信任的有利条件,纠集了朝中一批反理学的官员,控制台谏,指使言官,甚而利用宋宁宗的内批来贬逐、打击一切他所认为对其擅政有威胁和阻力的官员。左丞相留正因对韩侂胄多次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表达不满,成了第一个牺牲品,遭宁宗内批驱逐。韩侂胄知右正言黄度与留正论事不合,欲拉拢黄度,以排挤朝中相党。黄度回答说:“丞相已去,挤之易耳,然长小人声焰可乎?”④并数度上疏论劾韩侂胄,揭露其“假御笔逐谏臣”,培植奸党,排除异己的罪行,结果又被韩侂胄用内批罢逐。
  对韩侂胄的所作所为,朱子极为愤慨;对新君即位伊始,就连续用内批这种“独断”方式贬逐大臣,朱子尤其深感忧虑。于是,他利用经筵向宁宗进讲之机,批评宋宁宗以内批贬逐大臣“非为治之体”,提醒他要提防左右窃柄,应“深诏左右勿预朝政”。①韩侂胄得知此事,大为恼火,便与同党密谋,欲罢斥朱子。于是,他命优伶王喜峨冠阔袖化装成朱子的模样,在宋宁宗面前竭力丑化朱子。宁宗对朱子的屡次批评本来就深为反感,在情感上与韩侂胄一拍即合,便以内批的方式罢去朱子的侍讲职务,假惺惺地表示:“朕悯卿耆艾,当此隆冬,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②朱子之被罢逐,引起朝中正直大臣的公愤,赵汝愚、楼钥、林大中、邓驿、刘光祖、陈傅良、黄艾、孙逢吉、游仲鸿、袁说友、郑侨、林湜、叶适等纷纷上疏,请留朱子,均被宁宗拒绝。绍熙五年(1194)十二月,中书舍人陈傅良被劾罢,罪名是“庇护辛弃疾,依托朱熹”。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彭龟年使金回朝,得知朱子被罢,立即上了一道《论朱熹以谏移御而去乞同罢斥疏》,疏中说,当初是我与朱熹同论此事,如今朱熹被罢官,我也不应留在朝中。并数次上疏指斥韩侂胄,历数其权势重于宰相,假托声势,窃弄威福,要求黜侂胄“以解天下之疑”③,表示与之不能两立。结果彭龟年也被贬官出京。
  绍熙五年(1194)十二月,起居郎兼侍读刘光祖、监察御史吴猎亦相继被劾罢。
  韩侂胄不仅利用内批来贬逐忠直之士,他还利用内批,将其党羽一一安排到御史台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控制言路。如以刘德秀、刘三杰为监察御史,杨大法为殿中侍御史等。为罢斥赵汝愚,韩侂胄采用了同党京镗之计,命李沐为右正言,上奏宁宗以赵汝愚“同姓居相位,非祖宗典故”,将不利于社稷,赵汝愚竟因此于庆元元年(1195)春而被罢去右相之职,奉祠宫观。此后权兵部侍郎章颖,朝士郑湜、徐谊、李祥、杨简、吕祖俭等数十人,皆因弹劾韩侂胄而遭罢逐。太学生杨宏中、林仲麟、徐范、张衜、蒋傅、周端朝等上疏请留赵汝愚,反被谏官以“谄事权臣”“煽摇国是”的罪名逮捕,送五百里外编管。
  其时,奉祠家居的朱子对权奸连续迫害忠良的事件感到忍无可忍。悲愤之余,他在庆元元年(1195)六月一气呵成了一篇数万言的封事,“陈奸邪蔽主之祸,因以明汝愚之冤”①,并准备将封事上投朝廷,其门人弟子、亲朋好友苦苦劝阻,朱子不从。最后,门人蔡元定建议用《易》“以蓍决之”,占得“《遯》之《同人》”,朱子沉默无语,焚烧了奏稿,从此自号“遯翁”。②庆元二年(1196)正月二十四日,谏议大夫刘德秀上疏《论留丞相引伪学之徒以危社稷》③,奏劾留正四大罪状,而以招引“伪学之徒”危及社稷为第一大罪。此为庆元年间,“伪学”之称首次出现,预示着“庆元党禁”从第一阶段的禁“道学”到禁“伪学”的过渡,亦是从政治迫害到文化专制的过渡。

附注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四《郑丙传》,第12035页。 ②〔宋〕刘时举:《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卷十《淳熙十年》,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228。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第12758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七十四《韩侂胄传》,第13772页。②〔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二《赵汝愚传》,第11987页。③〔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二《赵汝愚传》,第11983页。④〔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三《黄度传》,第12010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经筵留身面陈四事札子》,《朱子全书》第20册,第678—684页。 ②〔宋〕佚名编:《庆元党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三十七《宁宗纪》,第718页。 ①〔宋〕佚名编:《庆元党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佚名编:《庆元党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李心传:《道命录》卷七《刘德秀论留丞相引伪学之徒以危社稷》,朱军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5—66页。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子文化大典介绍了朱子生平,包括家世、从学、讲学、论道、政绩等内容。 朱子文化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关于构建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的理论学说。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构建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建立社会道德秩序和普遍价值体系提供历史根据,这就是儒家的“道统”。二者共同构成了朱子文化的所有内容,涵括了儒家的哲学及其历史文化观。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