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新和县” 相关
共 223 条 6 / 15
76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古龟兹国深受佛学的影响,曾经诞生了一位大乘高僧。这位高僧不但影响了龟兹的佛教,也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公元4世纪,印度一个小国的宰相鸠摩罗炎辞去相位,来到龟兹并与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婚。《晋书·鸠摩罗什传》记鸠摩罗炎“国破,远投龟兹”。②公元3...
77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有唐一代,龟兹与长安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往来密切,犹如近邻,因此唐代史料对龟兹多有记载。唐代龟兹都城设在皮朗,据资料记载,龟兹都城不仅王宫壮丽,且寺院也十分宏伟。唐朝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是对西域地区实行全面控制的重要举措。安西都护府驻军人数高...
78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在公元7世纪至10世纪,新疆维吾尔族渐渐形成。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回鹘在中亚建立伊斯兰王朝,史称喀喇汗王朝,亦称“黑汗王朝”或“葱岭西回鹘”,势力范围包括今喀什及和田地区,此后王朝中心逐渐转移至喀什噶尔(今喀什)。龟兹开始进入回鹘势力范...
79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悟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几经变异添彩,流传华夏,远播四海。其西天取经之行,奠定了业绩底色;其人猿嬗变,浓缩了艺术效果;其经历的山川地望,圣地史物,华梵易风,留下考稽蜘丝马迹。其记载著作,又成为探寻史实真相的种籍。中外文化交流则...
80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1980年7月,新和县挖掘排碱大渠,于通古孜巴西古城东城墙外出土了一件“龙马纹”的陶器。这件失落于古城之外的陶器,其制作工艺、纹饰的艺术美引起学者的关注。但是有的学者曾撰文称之“马纹陶钵范,外壁和底部均刻S形纹饰,中部有带翼的马纹,背面线刻...
81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新和“龙马纹”陶器出自通古孜巴西古城的遗址,故此要不厌其烦地简述一下古城及周边相关遗址的概况,借以确定“龙马纹”陶器的相对年代。1928年,我国学者黄文弼先生首先调查了通古孜巴西古城。古城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城墙的中部各置有...
82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通古孜巴西古城出土这件陶器模制,夹砂灰褐陶,火候较低。钵形器呈圜底状,而这件陶器呈平底状的撇形碗,稍残的陶碗经观察,有使用的痕迹表明是件陶灯。陶灯外壁模制的浮雕纹饰,凸起的线条简洁、圆润而流畅,尤其是主题图案中的马首前身的双蹄、翅膀和蛇身(...
83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同龟兹“龙马”纹陶灯模制工艺和纹饰、造型、质地相接近者还有一类陶灯。这类陶灯曾在库车、新和、沙雅、拜城都有发现,主要出自唐代龟兹范围内的古城、佛寺和石窟寺遗址。为便于引起讨论,介绍如次:。这件陶灯为夹砂灰陶,火候较低,模制,向外撇形的敞口,...
84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龟兹史料与考古实例对照的相互勘合表明龟兹龙马文化是西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这一悠久的文化内涵均已渗透于世俗神话传说和宗教之中。这个龟兹城北大龙池的传说是以神话色彩的方式而诠释龟兹是良马,即“龙马”的产生源地;其二...
85
结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融合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我国的龙文化崇拜渊源久远,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如红山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玉龙,河南濮阳出土的仰韶文化的“蚌壳龙”,山西陶寺出土的陶寺文化的“蟠龙纹”彩陶...
86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和田美玉以白、润为上品,现今民间好玉者动辄称和田上等白玉为“羊脂玉”,但专业玩玉者通常则称之为“白玉”,只字不提“羊脂玉”,否则就觉得是本行道的新手而非行家里手。但这一认识目前似乎可以被否定,因为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7窟出土的五代时期的一份...
87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鸠摩罗什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本文即从多层面、多领域结合现代视角论述东晋十六国时期古龟兹著名的佛学大师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弘播佛法的业绩。其祖先本为印度婆罗门贵族,世代承袭国相高位。西汉之际,龟兹人口多达八万之众,胜兵二万余...
88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狭义的西域大体上相当于今新疆地区和葱岭东西,这一地区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西域段早在唐代以前已经形成,可以说自从丝绸之路开辟,这条路线便已存在。隋代裴矩《西域图记序》关于西域道三条路线的描述则更接近唐代前期的情况。中唐贾耽《入四...
89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西域南道,指从敦煌(沙州)经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于阗,西逾葱岭的道路。其具体路线,裴矩《西域图记序》记载:“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唱磐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新唐书·地理志》有...
90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 类型: 正文
西域中道指从瓜州经伊吾道至伊州,或自敦煌经矟竿道至伊州,或自沙州经大海道至西州,而后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西行,经西州、龟兹西去的道路。裴矩《西域图记序》关于西域中道的记述:“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