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高僧改变了中原佛教面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69
颗粒名称: 龟兹高僧改变了中原佛教面貌
分类号: K203
页数: 4
页码: 93-96
摘要: 古龟兹国深受佛学的影响,曾经诞生了一位大乘高僧。这位高僧不但影响了龟兹的佛教,也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公元4世纪,印度一个小国的宰相鸠摩罗炎辞去相位,来到龟兹并与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婚。《晋书·鸠摩罗什传》记鸠摩罗炎“国破,远投龟兹”。②公元344年,鸠摩罗炎生子鸠摩罗什。后往印度习佛,12岁返回龟兹,改习大乘,2年时间通达大乘教法奥秘。鸠摩罗什跟随着母亲在西域诸佛教国家参学,遍访名师大德,以精于佛学闻名,被龟兹王尊为国师。传说他升堂讲经宏法时,龟兹国王下跪,让鸠摩罗什踩着自己的肩膀踏上讲台。龟兹灭亡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主符坚之手,原因与鸠摩罗什有关。唐开元九年龟兹遣使入贡,其王名白孝节。
关键词: 龟兹 丝绸之路 文化

内容

古龟兹国深受佛学的影响,曾经诞生了一位大乘高僧。这位高僧不但影响了龟兹的佛教,也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
  公元4世纪,印度一个小国的宰相鸠摩罗炎辞去相位,来到龟兹并与龟兹国王的妹妹结婚。《晋书·鸠摩罗什传》记鸠摩罗炎“国破,远投龟兹”。②公元344年,鸠摩罗炎生子鸠摩罗什。鸠摩罗什7岁随母出家,剃度为僧,“日诵千偈”《阿毗昙经》,每天背诵经书32000字。后往印度习佛,12岁返回龟兹,改习大乘,2年时间通达大乘教法奥秘。鸠摩罗什跟随着母亲在西域诸佛教国家参学,遍访名师大德,以精于佛学闻名,被龟兹王尊为国师。传说他升堂讲经宏法时,龟兹国王下跪,让鸠摩罗什踩着自己的肩膀踏上讲台。“西域诸国咸服罗什神俊,每至讲说,诸王皆长跪坐侧,令罗什践而登焉”。
  龟兹灭亡于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主符坚之手,原因与鸠摩罗什有关。前秦国主符坚统一了北方,进入极盛时期。龟兹佛教领袖鸠摩罗什的名声传播中原,加上西域的良马珍玉,一直令符坚向往。公元382年,符坚倾国之力,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统兵七万,西伐龟兹。吕光出征前,符坚嘱托吕光:“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①吕光大军长驱直入,焉耆不战而降。吕光兵至龟兹城下,一举攻灭龟兹,鸠摩罗什为吕光所获。当吕光、姜飞进入龟兹王宫时,为王宫的奢华和壮丽感到震惊。震惊之余,让部下模仿《阿房宫赋》写了一篇《龟兹宫赋》。吕光得胜班师回朝,战利品有鸠摩罗什及黄金美玉、奇伎胡女以及骆驼、骏马等。
  吕光大军东归途中,符坚在淝水之战中为东晋所败,前秦国亡。吕光闻讯就地停顿,割据河西建立后凉政权。公元386年,吕光称帝,将精通梵文和吐火罗文的鸠摩罗什扣押在凉州17年,鸠摩罗什被迫以阴阳之术为吕氏父子充当军政咨询。
  后秦国主姚兴遥望罗什,欲请入中原。公元401年,后秦国主姚兴西攻凉州,实现了迎请鸠摩罗什的夙愿。姚兴将57岁的鸠摩罗什迎往长安,待之“以国师之礼”。
  从龟兹走向中原的鸠摩罗什是中国史上一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博览印度古典,精通梵文,又有相当高的汉文修养。在长安草堂寺,他译经讲法,八百高僧、三千弟子云集门下。当时汇集长安的僧尼最高曾经达到5000余人。在他的弟子中,出现了著名的“十哲”佛学思想家。
  鸠摩罗什致力于佛经的翻译和修订,他与弟子共译出大小乘经、律、论74部384卷,现存39部313卷,其中以重译、新译的大乘教经典为多。主要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论》、《妙法莲华经》等。在诸多佛经中,尤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金刚经》)对后世发生深远影响,成为佛教禅宗的主要经典。
  鸠摩罗什的另一大贡献是将佛教从贵族的庙堂带进普通的百姓之家。当时中原信奉大乘佛教,而龟兹信奉小乘佛教。“乘”是梵文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能够普渡众生,就像船和车能够载人一样。大乘佛教认为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因此主张入世,介入社会生活。小乘佛教认为佛法只能解决个人问题,主张出世,脱离生活到深山修炼,出家修行是唯一的途径。《高僧传·鸠摩罗什传》说:“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于是兴使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咨受什旨。更令出《大品》,什执梵本,兴执旧经,以相雠校。”①
  公元413年,70岁的鸠摩罗什在中原圆寂,遗体在逍遥园火化。传说灰飞烟灭之时,其形骸成灰,而舌头依然。鸠摩罗什生前说过,“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唐将尉迟敬德素来仰慕鸠摩罗什,特意在武威为鸠摩罗什修十二层佛塔一座,埋葬他不烂之舌。此塔叫鸠摩罗什塔,简称罗什塔。克孜尔千佛洞供奉着鸠摩罗什坐姿铜像,人们称他为“智慧之子”,将他视为龟兹文化的象征。巍然屹立的罗什塔和庄严端坐的铜像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汉唐时期,龟兹以佛教为国教,龟兹成为印度僧侣东向传经和中原僧侣西向取经的中转站,因此龟兹出现了许多著名高僧。除鸠摩罗什外,尚有白延、帛法祖、帛法矩、帛元信、帛尸梨密多罗、佛图澄、佛图舌弥、木叉麴多、达磨跋陀、达摩笈多、阿质达霰、达磨战涅罗、战地湿罗、昙无讦、昙摩密多、卑摩罗叉、佛陀耶舍、法惠等。
  上述高僧大都是龟兹人,白、帛姓者一般系龟兹人。《魏书·西域传》龟兹条下云:“其王姓白。”②《后汉书》记和帝永元三年班超所立之龟兹王名白霸。《北史》及《隋书》记隋大业中龟兹王遣使入贡,其王名白苏尼咥。《唐书》记开元七年龟兹王卒,其名白莫苾。唐开元九年龟兹遣使入贡,其王名白孝节。龟兹王统,白姓相传,中有改白为帛者,殆恐与中原白姓混,故用同音非姓之字。高僧中除龟兹人外,也有印度、罽宾等地前来龟兹传教的僧侣,他们对龟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