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916条
析出资源
187条
图表
115条
人物
76条
事件
412条
地名
79条
专题
43条
作品
3条
实物
1条

检索条件

与 “夏河县” 相关
共 916 条 4 / 62
4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远在周秦时,夏河地区居住着人数众多的西羌各族。汉时置白石县治,并实行“屯田戍边”政策,曾在大夏河两岸的甘加桑科等地屯田垦荒。唐时吐蕃王朝兴起,统一青藏高原后,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从西到东,迁移其部,镇守各地。
4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远在周秦时,夏河地区居住着人数众多的西羌各族。汉时置白石县治,并实行“屯田戍边”政策,曾在大夏河两岸的甘加桑科等地屯田垦荒。唐时吐蕃王朝兴起,统一青藏高原后,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从西到东,迁移其部,镇守各地。
4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构成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民族,文化教育,职业等方面。民国时期,夏河县的人口年龄是成年型。男女比例失调,男少女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人。
4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变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生和死亡引起的自然增减,二是迁入、迁出的机械变动。夏河县流动人口主要来自江浙一带个体服务业人员及工匠,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人来此观光旅游。
5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普查是査清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应准确地掌握全县人口情况。
5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夏河地区普遍实行早婚,买卖婚姻时有发生,中上层家庭中盛行门当户对。解放后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结婚年龄普遍推迟。家庭规模缩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减少,由夫妻及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不断扩大。
5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4年以前,夏河县的人口处于自然繁衍状态,由于人口高速增长,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人均占有牲畜和耕地数量逐年下降,1959年人均耕地3.86亩,到1990年人均占有土地2.27亩。
5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有18种民族成份,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朝鲜族、满族、土族等,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虽然各民族的源流不尽相同,其形成或早或晚,但在这土地上,他们共同创造了夏河的历史和灿烂的...
5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主要有民族:藏族、蒙古族、汉族、回族、撒拉族等。
5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境内的藏族发展与部落形成,可追溯到唐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在这之前,藏族先民西戎羌之群体部族牧游在这一带。后来吐蕃王朝派兵东进,征服了盘踞在这一带多年的吐谷浑部,使吐谷浑部成为吐蕃王朝的臣民。部分驻防于这一地区的官兵,逐渐和土著民族...
5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有佛教(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五种宗教。苯教、道教发端于国内,其它几种宗教都是由国外传入的。苯教、道教已有1700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大量...
5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它是佛教意识形态和藏族历史文化长期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藏传佛教既有佛教的共性也有藏传佛教特有的个性。
5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河县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和保安族,他们大部分来自河州(临夏),少部分来自青海、宁夏和陕西等地。他们进入夏河地区的时间可追溯到明代的“茶马互市”,而大规模伊斯兰教民进入夏河地区是在清乾隆以后。在解放前夕,夏河县有回族730户3...
5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基督最早传入拉卜楞地区的时间是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据史料记载:光绪17年(1891年)美国传教士索得生一行男女3人,在循化厅知府派7名士兵护送下,由青海同仁所属的保安堡来拉卜楞进行传教考察;英国传教士克省悟、席汝珍、德文华、吕成章...
6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来夏河县的宗教工作基本上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虽然在1958年后,不断受到“左”的思想干扰、破坏,但总的看,建国初期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较好地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宗教政策,使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