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吕欣” 相关
共 23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朱熹将“理”作为其学术体系的核心,并努力将理学思想发挥于其政治理想与实践中。日本古学派代表人物荻生徂徕认为朱熹的理学本体论空虚无凭,远离先王之道。二者理解先王之道权威性的出发点不同,以至徂徕对朱子理学批评的侧重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辨析,在实际...
3
引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以“先王之道”观念为论据,探讨了荻生徂徕对朱熹政治理念的批评。荻生徂徕认为朱熹的理学思想未能得孔孟之传,远离了先王之道,而朱熹对先王之道的论说也是其政治理念的重要部分。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荻生徂徕的“先王之道”思想及其与朱熹政治理念的差异。荻生徂徕在幼年时经历了父亲被流放的漂泊生活,但仍然坚持好学之心。他早期受到朱子学派的影响,但后来接触到了伊藤仁斋的学说并转向了古学派。他认为仁斋的“古义”并非真正的古义,因此钻研...
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荻生徂徕的学术背景和思想发展历程。在幼年时期,他跟随父亲在外漂泊,缺乏师友的指导,但依靠父亲箧中藏有的《大学谚解》一书,自学成才。在中年时期,他接触到了伊藤仁斋的学说,并对其大加赞赏,但随后因为仁斋未回应其请教而与其交恶。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荻生徂徕对元禄十五年赤穗流浪武士袭击事件的态度,他认为流浪武士的行为是“忠义”之举,反对以私论害公论,体现了他的政治思维和学术思想特质。荻生徂徕试图通过重建儒学政治化来实现根本性重建。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荻生徂徕与朱熹在政治理念上的差异,包括对“先王之道”权威性的出发点、道德与事功的不同认识以及致用的困境。荻生徂徕认为“先王之道”是具体、实在、个别的“物”的讨论,而非“理”的讨论,强调敬天命和实际生命的自觉表现。朱熹则将“先王之道...
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和荻生徂徕对“先王之道”的不同理解。朱熹认为“先王之道”源于自然之理,而徂徕则认为它是实在的“物”,并强调其权威性源于天命。两人对“先王之道”的解读都赋予了其权威性,但出发点和思想体系有所不同。
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朱熹和荻生徂徕对于“先王之道”的不同理解,探讨了“先王之道”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它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应用和意义。
1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朱熹和荻生徂徕对于“先王之道”的不同理解。朱熹认为先王之道源于自然之理,而徂徕则认为先王之道是先王所造,其权威性源于天命。两种观点的出发点都在于给予“先王之道”权威性,但具体解释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以及朱熹和荻生徂徕对“先王之道”的不同理解。朱熹认为“先王之道”源于自然之理,而徂徕则认为它是实在的“物”,并强调其权威性源于天命。两人对“先王之道”的解读都赋予了其权威性,但出发点和思想体系有所不同。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孟子的一段言论,强调了先王之道的重要性。朱子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解释了先王之道的意义,认为先王之道即仁政,并强调了内圣外王的区分。荻生徂徕则认为朱子学过于强调主观动机,而忽略了客观效果。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子学和荻生徂徕的个人道德与政治观念的差异,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使道德与政治产生积极关联的要素,以及如何使先王之道可以落到实处。荻生徂徕强调“仁”在政治上的实施,将“仁”定位在事功层面上,认为先王之道是具体、实在、个别的“物”的讨论。朱熹则将“先王之道”的权威性归到“自然之理”,认为格物致知正...
1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荻生徂徕对“仁”的理解和实施方法,他强调“仁”在政治上的实施,将“仁”定位在事功层面上,并主张“安天下之心”与“安天下之功”是行先王之道的两种办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