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理是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332
颗粒名称: 1.是理是物?
分类号: B244.7-55
页数: 2
页码: 245-246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朱熹和荻生徂徕对于“先王之道”的不同理解,探讨了“先王之道”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它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 荻生徂徕 古学 先王之道

内容

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朱子针对孔孟之书所提到的“先王之道”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述。对于前文所引《论语》“先王之道斯为美”章,朱子这样解读: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然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先王之道此其所以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
  朱熹将孔子话语的初衷归到“自然之理”上,认为先王之道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大事小事天下事均出于自然之理,而由“理”化作“用”之层面,即“礼”,从容不迫地将“礼”发挥表现以至于用,则为可贵之“和”,先王之道由此而美。可见朱子将“先王之道”在《论语》中的意涵归到了“理”的讨论上。
  于此,徂徕批判朱子学思维方式是企图以“一理”贯穿所有事物,“一理以言之,天地人物皆尔,浮屠法身遍一切之见耳”,无异于浮屠法身之说。徂徕认为“先王之道”非“理”之讨论,而是具体、实在、个别的“物”的讨论:
  盖先王之教,以物不以理。教以物者,必有事事焉。教以理者,言语详焉。物者众理所聚也,而必从事焉者久之,乃心实知之,何假言也。言所尽者,仅仅乎理之一端耳。且身不从事焉,而能了然于立谈,岂能深知之哉。
  荻生徂徕也谈格物,但拒绝朱子的“格物穷理”,认为宋儒学说“理无形,故无备”,先王之道,教之以物不以理,如此才“心实知之”。又:
  先王之道,先王所造也,非天地自然之道也。盖先王以聪明睿知之德,受天命,王天下,其心一以安天下为务,是以尽其心力。极其知巧,作为是道。使天下后世之人由是而行之,岂天地自然有之哉!
  此处徂徕搬出一个关键问题:先王之道生于何?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书收录了《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方法学》《朱熹婚丧礼制的推行》《朱熹理学的传播路径及其对徽州日常生活的影响》《戴震与朱熹关系平议》《陈北溪论“命”》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吕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