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伊犁” 相关
共 170 条 2 / 12
1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朝统一伊犁的情况,内容包括了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将统治中心从和布克赛尔转移到伊犁河谷,并以伊犁为中心,统一了准噶尔部等情况。
1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锡伯营八旗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最后戡定了准噶尔部贵族发动的叛乱,又于二十四年(1759)平息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从此清政府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
1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索伦营八旗内容包括了“索伦”是明末清初出现的名称,系黑龙江地区的土著民族。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便已出现所谓“索伦部”之称,当初是数个民族的合称。
1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廷统一新疆后,感到现有的兵力不足,不能驾驭目前的局势。伊犁作为新疆的重镇不能不派兵驻守。遂决定由内地调遣大批八旗兵迁入新疆。察哈尔八旗兵就是这些迁入新疆的八旗兵的一部分,而且是第一批迁入新疆的。察哈尔蒙古作为游牧民族,本身具有骁...
2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厄鲁特营八旗内容包括了,清代厄鲁特营是清朝在新疆驻防军的一部分。厄鲁特营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大体上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投附内地的准噶尔人,其中大多数是原准噶尔二十一昂吉的达什达瓦部属。
2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代伊犁满营与新满营的发展历史及情况,1759年,清政府最终彻底解除了天山南北的内乱之患,接着创建清在新疆的地方政府机构。
2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沙俄侵占伊犁19世纪70年代,沙皇俄国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并对伊犁进行殖民统治长达10年之久。伊犁是中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土地肥沃,风景优美,南有天山,北有阿拉套山,伊犁河横贯其间,自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沿河两岸村落棋布。该地区分布...
2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清代伊犁(下)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了,清代伊犁兵屯、清代伊犁民屯、清代伊犁回屯、清代伊犁犯屯等情况。
2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兵屯是军事化的屯田组织,以保证驻军和其他方面对粮食的需要,是我国历代中央政府统治新疆所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
2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代前期,新疆民屯的地区,以天山北路为主,从巴里坤至木垒、奇台、吉木萨尔、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乌苏、精河,直到伊犁的广大地区;天山南路的回部地区只限于巴尔楚克、喀什噶尔地区。
2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清代新疆回屯。清代新疆回屯始创于康熙末年清政府对准噶尔部用兵过程中等情况。
2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伊犁犯屯。犯屯,即被清政府遣送、流放的犯人在伊犁屯田种地的一种屯垦形式等情况。
2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旗屯,顾名思义是清代八旗民众及其官兵屯垦的形式,也是清政府为解决八旗驻防军民粮食供给、减轻其财政负担的有效方式之一。
2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民国伊犁的发展历史情况,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16日,新调任伊犁将军志锐上奏朝廷:“边防危机,财政艰难”①。这是清朝末年边境伊犁的实情。伊犁边防危机,威胁主要来自沙俄。
3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16日,新调任伊犁将军志锐上奏朝廷:“边防危机,财政艰难”①。这是清朝末年边境伊犁的实情。伊犁边防危机,威胁主要来自沙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