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23 / 1011
333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2003年10月,在大雄宝殿(也称后殿、大殿、主佛殿)拱眼壁画中发现一幅取经壁画,称之为“唐僧取经图”,壁画长约0.85米,高约0.6米,画中绘有唐僧、猴行者、驮经白马等人物形象(图1)。 该壁画处在大雄宝殿门上方拱眼处第三幅。画中有三人一...
333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青龙寺大雄宝殿是主佛殿,两侧山墙各置小垛殿一座,东垛殿伽蓝殿榑脊下侧木板上有“眚大元国至元二十六稷(年?)岁次こ丑甲戌月上旬五日创建,主持僧道果……”的题记。柴泽俊先生分析,因其结构依附于大殿,故主殿的落成时间应至少不晚于垛殿建立的至元二十...
333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将青龙寺取经壁画与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取经图像进行对比,主要因其人物数量、形象等较为接近,均未出现猪八戒和沙僧两位徒弟,绘制时间相对较早,两者时间具有连接性。通过对比两处壁画的异同点,以观察发掘早期唐僧取经题材壁画的演变过程。
333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山西地区目前笔者所发现的唐僧取经壁画仅青龙寺一处,猜想其应源自河西地区早期的取经图像。河西地区是玄奘法师当年西天取经时的必经之路,在他经过的许多地方多有取经壁画留存,人们用壁画的形式记住这位不畏艰难西行求法的高僧,并将他的取经故事不断增补扩...
333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谈到吐蕃艺术,常常会同吐蕃佛教艺术联系在一起,甚至等同于前弘期的佛教艺术。然而公元9世纪中叶达摩亦即朗达玛的毁佛已使吐蕃佛教艺术几乎损毁殆尽,幸存下来的作品为数不多,因此吐蕃艺术的风貌, 它的品类、特征、图式渊源,可以说并不为人们认识得很清...
3336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谈到吐蕃艺术,常常会同吐蕃佛教艺术联系在一起,甚至等同于前弘期的佛教艺术。然而公元9世纪中叶达摩亦即朗达玛的毁佛已使吐蕃佛教艺术几乎损毁殆尽,幸存下来的作品为数不多,因此吐蕃艺术的风貌, 它的品类、特征、图式渊源,可以说并不为人们认识得很清...
3337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西藏拉萨的大昭寺创建于吐蕃时期,它的属于早期阶段的建筑,布局、形制以及装饰风格,俱与印度公元6世纪开凿的阿旃陀石窟十分相似①。 宿白先生在《西藏拉萨地区佛寺调查记》中对此已有缜密细致的分析研究。这里要讨论的是大昭寺中心佛殿第二层四周廊道壁面...
3338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丹枕形成印度一吐蕃风格的表现形式之后,传至西夏,又逐渐演变为另一种艺术词汇。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绘画作品,如麻布彩绘金刚坐佛、绢本及麻布彩绘药师佛等等,图像中真正的丹枕已不复存在,却是把丹枕变形为坐具背屏,丹枕两端有...
3339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丹枕其实很早就进人中原地区,并且传播开来,不过却改换了名称, 即易“丹枕”为“隐囊”®。《颜氏家训•勉学篇》中提到,南朝萧梁盛时,贵游子弟无不“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南史》卷十二《张贵妃传》曰:“时 (陈)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
3340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吐蕃统治期间,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提倡下,河西诸州佛经抄写蔚然成风。敦煌大规模的写经事业开始于吐蕃统治敦煌的中后期,即赞普埠祖德赞(khri gtsug ide btsan,可黎可足,约815一836年在位)执政时期。墀祖德赞是一位虔...
334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吐蕃统治期间,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提倡下,河西诸州佛经抄写蔚然成风。敦煌大规模的写经事业开始于吐蕃统治敦煌的中后期,即赞普埠祖德赞(khri gtsug ide btsan,可黎可足,约815一836年在位)执政时期。墀祖德赞是一位虔...
334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纸张管理方面的珍贵记载,如英藏文献记载:shog shog mnos pavi dkar chag dang/ dar ma phul bavi bui yig tu brthis pa las ro gron d...
334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敦煌古藏文佛经有两种装帧形式,即梵夹装和卷轴装。梵夹装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专用名称:shog shog,而卷轴装则分为yug ring(长卷)和 yug th皿g(短卷)两类,视长短而定。
334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梵夹装箧页一般是矩形。抄写《十万般若颂》的箧页(图3)一般长 70.00-73.00厘米,宽20.00-22.00厘米,双孔,双面横写,页书12行;经页双面均有乌丝栏横线,横线左右两侧各画一竖线,形成一长方形线格。页面左右两侧双孔外围画半径...
334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唐代宽26.00厘米左右的纸是常例,而抄写《无量寿经》和部分《般若经》所用的是宽31.00~33.00厘米,外观粗糙的大型纸。卷轴装通常由多张纸粘接卷制而成,单纸长约45.00厘米,每纸两栏,隔栏宽1.50厘米1栏平均书写经文约2!行。有些...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